银杏产业的可行性调研报告
摘要:对银杏的传统功效、现代应用、成分研究、市场现有产品调查、药品以及提取物市场的现状调查等方面,针对目前银杏研究情况,对发展银杏产业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银杏;银杏制剂;银杏产业;药品市场
银杏(Gfnkgo Biloba L.)又称公孙树和白果树.是我国的特产植物。
自古以来.我国对银杏(白果)的滋补保健功能就有所认识 (本草纲目>记载银杏平昧甘苦涩,有小毒入肺.有益肺气、定痰喘、止带浊、缩小便、通经、杀虫等功效。
民间将白果制成食疗食品,期间,主要的用药部位是果实。
近几十年才用其叶子,治疗心脑血管病[1]。
随现代科技及中药制剂产业的发展,银杏药品、保健品及其提取物相继问世。
为利于银杏产品的开发和银杏产业的持续发展,笔者从银杏的化学成分研究、生理活性研究、市场品种、市场营销等方面,对银杏产业的可行性进行调研。
1现代研究概况
1.1 银杏叶的化学成分研究情况
1.1.1内酯类研究[2]最早进行银杏化学成分研究的是2O世纪2O年代El本学者Furakawa。
1932年他从银杏中分离到了GA,GB,GC和GM 并确定了结构。
1969年Weing分离并鉴定了与二萜内酯结构相关的倍半萜化合物一白果内酯。
1987年德国的Weings小组又从银杏叶中分离到银杏内酯J。
其后,又有人发现了1种内酯成分,共6种计约含量为0.6~0.9%。
1.1.2黄酮苷类研究银杏黄酮为银杏叶中扩张血管的有效成分。
目前,已能从银杏叶中分离出3O种黄酮苷,共计约含1.7%,最新使用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提纯获得成功[3]。
1.1.3其他成分研究除含有以上成分外还含有聚异戊烯9种,儿茶素和异花青素6种,单萜及倍半萜17种,脂肪酸39种,糖及多元醇7种,高级醇、醛、酮、酯16种,氨基酸及有机酸l1种,烷基酚及酚酸类6种,其他芳香化合物4种最近,上海药物研究所又得到7种新化合物。
1.1.4毒性成分的研究银杏中的毒性成分是烷基酚及烷基酸类4,一
Methoxypyridoxine,其极性与银杏黄酮的极性相近。
其作用,是引起过敏。
1.2 银杏的生理活性研究
现代研究银杏提取物GBE,20世纪7O年代Schwabe药厂首有专利报道,2O世纪8O 年代初国外开始形成规模。
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缺血性疾病;改善器质性神经症状;中枢神经复活,增强记忆,防治老年痴呆;末梢血管循环障碍。
萜类内酯是其化学成分中最重要的物质,迄今仅从银杏一种植物中发现,为强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
有可能用于防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特别是哮喘)、血栓形成、某些炎症、溃疡、休克、器官移植的异体反应等。
2 市场品种调查
2001,2002,2003年连续3年,国际市场上银杏类产品的销量在3O~40亿美元之间,其中,美国市场均为保健品,市场为2O亿美元左右,绝大部分为美国本土产品,少量为欧洲国家产品。
欧洲市场为1O亿美元左右,其他地方为1O亿美元左右,其中,韩国为1亿美元,我国估计为8 500万美元。
2.1 国际、国内药品的品种情况
2.1.1医院市场从银杏制剂医院市场上看,德国舒培大药厂、浙江康恩贝、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广东深圳海王5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81.6 %。
其中“金纳多”的市场占有率为26.9 %,其余的市场被“达那康”“天宝宁”“银杏天保”“银杏叶片”“达莫注射液”占领。
年销售超过亿元人民币的有:金纳多、达那康、天保宁、海王银杏叶片、扬子江银杏叶片、达莫注射液。
2.1.2药品销售市场目前国内药品市场上主要品种的成分分析及营销特色。
见表1[5]
表l 国内药品市场主要品种的成分及营销特色
表1为不完全统计,尚有2O个左右的品种没有一一列出,但从上表也可以看出,这一块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从专业化宣传到大面积广告宣传再到社区宣传和做医生的工作,无所不用。
可以想见,如果,新开发的品种在疗效方面或营销方面,没有与现有品种有更大的差别的话,将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而在成分研究(即技术方面)已经很难再造成差别化。
2.2我国银杏产业现状以及在世界银杏产业中的地位[6]
我国现有百万亩左右人工种植的叶用银杏树,每年除出口数千吨银杏干叶外,其余供给国内的提取厂。
国内也有一些银杏制剂厂家,如深圳海王、江苏扬子药业、浙江康恩贝、上海信谊等,产品品牌有:银可络”、“百路达”、“天保宁、“扬子江银杏片、杏灵”等。
由于原料EGB质量不能和国际接轨,严重影响了我国银杏制剂和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产品只能内销。
历年来我国主要以出口原料——银杏叶和银杏浸膏为主,产品附加值低,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在世界银杏市场上基本无立足之地,我国银杏产业产值在国际银杏市场市值中所占份额极小。
随着国际上对银杏产品和原料质量中相关指标的限制、技术门槛的提高,国际无银杏酚酸指标,EGB积压严重,企业缺乏开发去除银杏叶中银杏酚酸的技术能力,从]998年下半年起不敢收购新叶,这导致我国银杳叶的价格也呈下降趋势,从1997年底的1.8万元/吨降至目前的5 000元/吨。
目前国内积压的银杏叶有2 000吨左右。
3 国内外银杏新药方面的研究
3.1 剂型研究有注射剂、粉针、胶囊剂、片剂、口服液。
3.2应用领域主要为食品、药品、化妆品、洗化用品、啤酒、卷烟等,其中,只有在德国、法国、中国被批准为药品进入市场,而在其他国家均被列为食品或非处方药。
3.2.1 高端产品研究国外银杏制剂研究,偏向于含银杏制剂复方的研究。
3.2.2多见于对现有提取物成分细分、量化、以及对原料质量标准的控制研究、对银杏的栽培研究。
3.2.3目前已经有化学合成以及生物合成银杏内酯的方法报道,据报道其合成路径相当复杂,工艺不易控制,大量生产的成本比原药提取要高得多。
3.2.5在国内,2O世纪8O年代前研究较少,8O年代始有人对国外专利的仿制、
以及提取工艺、制剂工艺的研究。
进入2O世纪9O年代,大量的提取、制剂研究、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纯化研究被报道,期间产生了“银杏叶片”“银杏达莫注射液”“天保宁”“输血宁注射液”“百路达”等数十个银杏类制剂。
2001一O1~2003—09,在研品种主要以药科大学楼教授为代表的一批课题[5]。
从表2可以看出,剂型很全,能够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制剂都有了;以银杏内酯为主要成分的二类新药达到13项,加上目前市场上的银杏类现有品种,预示着该品种的研发已到了一个饱和的平台期。
4 发展银杏产业的建议和对策
4.1 质量是生存的关键
近几年,由于产品质量原因,我国出口到欧洲、美洲的银杏叶提取物逐年减少,技术落后导致企业面临出局。
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加大创新力度,摆脱银杏叶开发的被动局面,建立一套国际领先的质量标准体系,在国际市场上构筑自己的技术壁垒。
提高产品质量才是生存的关键。
4.2 我国是银杏主要资源国家,应加强管理,当务之急是立即制订严格按GAP 采收种植,向市场提供优质的原料叶。
4.3 提高提取工艺技术含量,有针对性的提取国际、国内高端产品厂家所需要的合格产品,向他们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GBE。
4.4
4.5利用已有的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开发保健食品有一定的空间,在防治早老性痴呆等方面有一定市场,可以立足于国内市场,尽快加大力度,力求达到并超越国际现行质量标准。
4.6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促进银杏叶提取物的创新与发展应围绕创新药物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对自主研发疗效好、使用安全、具有我国
特色和国内外良好市场前景的创新药物进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
参考文献:
[1] 陈梦兰,谭兴和.银杏叶提取物的食用及药用开发价值[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Jul.4(7)
[2] 张鹤鸣,王宁生.银杏萜内酯的化学性质及合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7(3):266
[3] 陈仲良,殷梦龙.银杏叶中抗老年痴呆的活性成分[J].世界药品信
息.2001.2(1)
[4] 余佳红,袁伯俊,柳正良.银杏叶活性成分的提取制备及测定方法的
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0.9(4)
[5] 王亭兰,汤为.银杏产业的可行性调研报告[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5)
[6] 于清萍,宁营.银杏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及市场概况[J].上海医药,2010,31(8):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