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新阶段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初探[摘要]党外干部队伍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文章提出要理顺关系,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多方互动一体的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包括: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协作配合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层层推动的督查机制,等;同时,提出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以确保多方互动一体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落到实处。
这既有利于加强党对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的领导。
又有利于整合各职能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统一战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多方互动一体;机制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积极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积极性,是巩固和发展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性工作。
新世纪伊始,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均GDP越过了1000美元,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这一阶段,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又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团结和凝聚包括党外人士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
当前,正值我国党外代表人士和民主党派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中共中央颁发了文件,又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中发[20XX]5号)的主张。
可见,建立健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举荐和选拔一大批优秀党外人才,建设一支素质高、能与中共合作共事的党外干部队伍,使党外干部队伍特别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可持续地发展,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党中央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更是把这项工作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工作来抓。
中央和地方党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党委领导、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具体实施、其他部门协助配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实践证明,这些方式方法的运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加强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方式方法中,对那些有生命力的,仍需要进一步总结、完善和发展,对那些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日益显露出缺陷和问题的,要摒弃和否定。
一是政策要求不清晰,执行难以到位,各级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开展不平衡。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指导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党外干部工作的发展。
但一些地方制定的文件中作出“争取配备”、“逐步配备”、“尽可能配备”、“要有一定数量”、“要加大力度”等规定和提法,弹性较大,缺乏可操作性的考核指标和措施,随意性大。
二是责权不够明晰,缺乏有效机制,难以形成合力。
责任和权利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处理得好,事物就能遵循着其客观规律正常发展,否则弗然。
目前,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分工方面,有关文件虽然也提出一些要求,但各部门、各单位究竟有哪些具体职责和权力,并没有得到明确。
例如,统战部主要负责党外干部的培养和举荐,组织部主要负责选拔和任用,统战部检查工作的最终落实。
这一规定,意味着组织部和统战部都对党外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发挥作用。
但目前的情况是,两个部门的具体权责没有得到具体化和明晰化。
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产生矛盾。
三是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难加强。
管理监督是社会发展的一门科学,是社会发展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从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系统工程看,任用党外干部到领导岗位,既是旧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周期的结束,又是新的培养选拔和任用周期的开始。
这就要求对党外干部从担任领导职务起直至从岗位上退下来全过程进行管理监督。
但实际上,对党外干部的管理监督仅限于对其阶段性工作表现的考核,这不利于保持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
不难看出,现行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包括物色举荐、培养提高、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诸环节中,都存在着脱节的现象,这很难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也难以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亟须予以完善。
二、广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广西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努力推进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不断探索出许多好做法、好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机制,对于建立健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主要做法有:(一)强化党委领导下“两部”工作相协同。
组织部和统战部两部缺乏协调配合,培养举荐与安排使用脱节,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出现“两张皮”、“三张皮”现象,是长期制约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开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针对这一难题,广西建立了两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两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
如在工作中,两部做到“四个共同”,即共同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共同考核后备干部,共同研究确定后备干部名单和拟定任用人选,共同向自治区党委汇报,解决了以往两部缺乏沟通协作带来的一些问题。
(二)广泛物色与重点相统一。
如何正确把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一直是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广西采取了多渠道物色选拔党外后备干部等措施,如公开推荐优秀党外干部,建立自治区、市、县三级后备人才库;在全区范围开展了“全面加强新一代党外代表人物的工作”,建立“物色”与“培养”相结合的“重点”制度等。
这些做法,对党外干部的培养举荐和选拔任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政治效果。
(三)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是促使干部成长成熟的必要途径。
为了适应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代表性强、与党亲密合作的党外干部队伍的需要,广西一方面加强对党外干部和党外后备干部党的基本理论政策和统一战线知识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与合作共事能力;另一方面在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开展了“思想政治交接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党外代表人士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此外,针对当前党外干部普遍存在工作经历较少的特点,对党外干部加强实践锻炼。
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党外干部到基层、中央和国家机关、东部发达省区挂职锻炼,为党外干部茁壮成长创造条件。
(四)提高认同与完善制度相匹配。
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能否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和任用政策及对党外代表人士本身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广西一方面注意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有关政策;另一方面通过组建“专家百人团”,积极为党外干部展示才能、树立形象提供舞台,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认同,从而为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目前自治区人大、政府领导班子均配备了党外干部,自治区政协领导班子中,安排党外干部6人,超过副主席总数的60%。
14个地级市的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全部配备了党外副职。
109个县(市区)有104个政府领导班子配备了党外副县(市区)长,与上届换届时配备数同比提高了46个百分点。
通过实践与探索,有三条基本经验必须坚持:一是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组织领导机制是根本。
各级党委必须加强领导,才能确保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两部协同工作机制是关键。
组织、统战两部门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方协同作战,形成合力,才能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外干部队伍的工作做好。
三是建立上下联动的督查机制是保障。
加强督促指导,形成经常性的督查机制,才能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建立健全多方互动一体的培养选拔工作机制、古人云:“国之兴,在于政;政之得,在于人。
”选好用好干部,其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为过。
与选拔使用其他党政领导干部一样,选好用好党外干部,关键靠制度,靠科学的机制作保证。
所谓机制是指事物结构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科学机制是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
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机制,主要是指组织上为党外干部的进步成长提供的外部条件和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方式,包括教育、培训、发现、推荐、选拔、安排、使用的方针和政策措施,也包括科学的考核、考察、评价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等。
建立健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科学机制,就是要使培养选拔工作的诸多部门、诸多环节和各种要素有机地结合,良性互动,形成合力,融为一体,进而产生“1+1>2”的效果,使之既与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协调、相适应,又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的需要相协调、相适应。
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认为,这种科学机制就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与统战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规范有序,各有关单位积极支持和参与的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的工作机制。
具体来说,要建立健全以下几个方面的机制。
(一)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
在建立健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机制中,党委的领导起核心作用。
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是各级党委工作的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有效运行机制,使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更是各级党委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
第一,建立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把培养选拔党外干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把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目标管理,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
各级党组织将党外干部工作纳入干部人事工作进行通盘研究,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分管领导责任,每年由组织部牵头、统战部配合,对领导责任制的实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二,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
除需提请党委领导决定并主持的重要议题外,一般由组织部、统战部共同召集,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和信息交流,对党外干部工作中的重要情况进行通报,在党外干部提拔任用、变动调整事前通报征求意见。
第三,建立健全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制度。
努力在党外干部的发现、培养、选拔、任用和合作共事、发挥作用等各个环节,做到前后衔接,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二)建立健全相关部门职责明确、协作配合的运作机制。
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涉及许多部门,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
必须建立健全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规范有序,各有关单位积极支持和参与的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党外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
明确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范围和条件,党外干部一般应当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所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
考虑到特殊性,还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较强的政治鉴别与把握能力,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民主监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