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的学费标准制定问题数学建模范文
高等教育的学费标准制定问题数学建模范文
高等教育的学费标准制定问题
摘要
高等教育的学费收取问题牵涉到国家、学校、家庭(或学生)三方的利益,学费的过高或者过低,都会造成三方利益的矛盾,所以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费收取标准,就必须使三方都尽可能达到满意。首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的培养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与学费呈正相关性,其次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教育层次、不同档次的学校的不同的专业对一个学生的培养费用是不同的,在计算培养费用时进行了分类统计,同时在处理贫困生的学费问题时将奖、助学金等也作为培养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然后根据学费、人均培养成本、家庭收入以及国家生均拨款等之间的联系建立了一个兼顾三方利益的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时利用隶属度关系转化为单目标规划,通过几类地区的实际数据计算验证,与实际较为吻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使国家、学校和家庭达到了一种利益的平衡。最后根据建模过程和结果为管理部门提供了关于高校收费问题的合理化的建议。
2问题的分析
高等教育总经费由政府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赠和学费收入等几部分组成。要提高教育,就必须有经费作保障,也就是说,一方面,国家必须拨款给学校,家庭(或学生)必须交学费给学校,同时还有一些企业单位会向学校提供一些捐助,而对于国家、家庭所关注的重点分别是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公平、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能否支付得起高等教育的费用。国家的满意度如何和学费建立关系。我们通过分析,一般地,不同层次的教育的投入成本越多其相应的收益越大,教育质量就越高,即教育质量和投入成本有正相关性[1]。
我们通过数据资料的查找及对2003年至2007年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表3:
表3在教育层次和学校类别等都相等的条件下的不同地区的生均成本
地区
生均成本
A地区
B地区
C地区
总计
生均培养成本
(单位:元)
11990
10560
8800
31350
所以有: = 0.38, = , = ;
进一步可以得到: , 。
图1 高等教育的多元划分示意图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受教育者需要更多更高的教育,这样就促使学校规模的扩大、师资队伍的提高和教学设备的的更新,所以,学校所关注的重点在于是否有足够的经费,以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能够加快自身的发展。由于国家对不同地区(发达地区、一般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不同高校的拨款不同,所以,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人均培养费用不同,我们应该将全国按教育事业的发达程度分地区、分学校、分专业来讨论生均培养成本。
:表示行管和后勤工资标准与专任教师工资标准的比,可以按70%左右确定。
(3)教辅人员经费成本
:表示生均教辅人员工资
:教辅人员占专任教师的编制比例(一般为10~15 %)
:教辅人员工资占专任教师的工资的比例(一般为70 %左右)
(4)社会保障费成本
按历史经验数据计量,即根据近年财务决算中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占在职教职工工资支出的比重测算。计量公式如下:
:i地区高校的人均培养成本占A、B、C三个地区高校的人均培养成本之和
的比重,其中,i=1、2、3分别表示A地区、B地区、C地区。
:j层次教育的人均培养成本占三个教育层次的人均培养成本之和的比重,
其中,j=1、2、3分别表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教育层次。
:k类高校的人均培养成本占甲、乙、丙三类高校的人均培养成本之和的比
根据各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的不同得到以下关系式:
= , = ,且 ,i=1,2;
其中,
表示A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占A、B、C三个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之和的比重;
表示B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占A、B、C三个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之和的比重;
表示C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占A、B、C三个地区高校的生均成本之和的比重;
表示比例系数。
:土地单位(每亩)价格,包括土地出让金、各类补偿费、拆迁费、“三通一平”费(水、电、路、平整地)、道路建设费、绿化费、规划设计费等
:土地价值摊销年限,一般按50年摊销
4.1.6固定资产折旧费
(1)房屋建筑物折旧成本
根据国家现行本科教学评价办法,生均12平方米的标准,房屋建筑物折旧生均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表示生均教师工资成本
:表示专任教师年人均工资标准
(2)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经费成本:
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工资应以专任教师的工资为基础,即
:表示生均行管与后勤服务人员工资成本
:表示行管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可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确定,如教育部曾规定,高等学校事业编制的党政工作人员人数应控制在全校教职工人数的15~20 %)。
本科生
17388
18187
18588
19666
21456
专科生
15276
15978
15996
16923
16920
注意:这里所说的未来年收益,是指某一学历的毕业生第一年工作的收益。
表2学历与年教育成本之间的关系(单位:元)
年份
年成本
学历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研究生
19499.9
19670.3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生均培养成本主要由以下6大成本项目组成:人员工资、奖助学金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公务费、业务费、固定资产折旧费。
因此,将生均培养成本的计算也分由以下6个部分来计算:
4.1.1人员经费的计算
(1)专任教师人员经费成本
生师比一般国家都有标准,如目前国家本科教育评价标准是14:1;
计算公式如下:
:设备折旧年限(5 - 10年)
(3)图书折旧成本
图书是教育的重要条件,国家也明确规定了生均图书的拥有量。目前,规定
的标准是生均100册,照此计算,高校生均图书成本公式如下:
:表示生均图书成本
:图书折旧年限(一般5 - 10年)
:单位图书平均购价(一般可采用20~30元)
(4)运动场地折旧成本
按现行本科教学评价标准要求,生均运动场地为3 。照此标准计算,运
:生均社会保险费
:各类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综合费率
:历史的或经验的离退休费用占在职职工工资比率
4.1.2奖、助学金成本
:生均奖助学金成本
:生均年学费标准
:奖助学金占学费的比重(一般按20 %计算)
4.1.3公务费成本
公务费属于管理性、消耗性费用,开支的内容繁多、项目复杂,绝大部分没有统一的、细化的开支标准,只能按历史数据测算。生均公务费计算公式如下:
19592.1
22183.7
21329.4
本科生
10833.3
9593.5
9493.6
12923.1
12465.3
专科生
10215.4
9382.1
9248.3
10769.2
10455.6
由上表可知,教育层次与教育成本及其未来收益在一定程度上是成正相关的,也就是说,三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将直接给受教育者带来个人预期收入的差异,随着学历的递增而递增,其成本投入也随着学历的递增而递增,甚至成倍的递增。
4.2.2高等教育层次的划分
目前,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一般分为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专科生教育三种教育层次。通过资料查询及对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以下数据:
表1学历与未来年收益之间的数据关系(单位:元)
年份
年收益
学历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研究生
32436
33928
33552
35498
40332
:生均公务费成本
:某地区(学校)近年公务费年平均数
:某地区(学校)近年学生年均当量数
4.1.4业务费成本
:生均业务费成本
:历史统计的某一地区(学校)近年的业务费年均成本
:年均学生当量数
4.1.5土地使用及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按现行本科教学评价标准,生均0. 1亩土地面积计算,生均土地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生均年土地成本
:生均房屋建筑物折旧费
:单位平方米工程造价
I: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
(2) 教学设备折旧成本
国家规定了不同类型院校(专业)教学设备生均应拥有不同标准(4000-6000元不等) ,教学设备折旧一般要求较快,可采用5 - 10年左右的综合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生均设备成本
:生均占有设备值(4000 - 6000元)
我们首先取特定分类中的一种统计数据作为样本,计算其生均培养成本后,代入多目标规划学费模型中求出该样本类的学费标准,再将该学费标准乘以相应比例系数,即可得到上面分类中的其它各类的学费标准。
4.1 生均培养成本的计算
本文采用的生均培养成本的界定是:教育机构为实现教育的基本职能(不包括其他职能) ,并达到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在一定的会计期间(一年) 所必须发生的,平均用于每个学生的直接支出和应计费用的总和[2]。
根据各教育层次的高校的生均成本的不同可以得到以下关系式:
= , = ,且 ,j=1,2。
其中,
表示研究生教育的生均成本占三个教育层次的生均成本之和的比重;
表示本科生教育的生均成本占三个教育层次的生均成本之和的比重;
表示专科生教育的生均成本占三个教育层次的生均成本之和的比重;
表示比例系数。
我们通过数据资料的查找及对2003年至2007年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下表:
表4在地区和学校类别等都相同的条件下的不同教育层次的生均成本
教育层次
生均成本
研究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
专科生教育
总计
生均培养成本
(单位:元)
20455
11061
10014
41530
所以 = , = , =
进一步可以得到: ,
4.2.3高校的类别划分
对于不同教育层次的高校又有不同质量的高校,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及差异,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在此我们按高校的排名将全国的高校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高校,其中,甲类为排名前30名的高校,乙类为排名在30至150名之间的高校,丙类为150名以后的高校。显然,这三类高校的教学设备的先进程度、教学人员的教学素养、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学生的素质和学习的环境等都有明显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