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编导基础知识——中国话剧史略
编导基础知识——中国话剧史略
(左):李叔同(息霜)《茶花女》中 饰 玛格丽特 剧照
(右):弘一法师1920年在杭州(时年41岁,已受戒一年)
陆镜若肖像及剧照
欧阳予倩肖像及剧照
中国话剧的新生
现代话剧开山之作: 1919年3月 胡适的 独幕剧《终身大事》。
两个剧团: 民众戏剧社:1921年3月 上海戏剧协社:1921年12月。 两个剧团的宗旨:极力倡导“爱美剧”。
艺术特色——诗人写剧:
重视“语言的艺术”,风格偏于华丽。 运用人物的长篇独白,或叙事或抒情,推动 戏剧的发展。
田汉中后期著作
2)30-40年代戏剧主要两类题材
反映工人生活与斗争。代表作独幕剧《梅雨》,描写工人 生活的苦难,歌颂他们反压迫求解放的斗争精神。 表现抗日爱国主题。代表作《回春之曲》。共写了20多个 抗日宣传剧以及抗日为背景的社会问题剧。 抨击美帝国主义的罪行与国民党政府地黑暗。 代表作《丽人行》。 3)新中国成立之后 历史剧代表作:《文成公主》、《关汉卿》
2、从《全民总动员》到《桥》是第 二阶段,现实性明显加强。《蜕变》 《北京人》《家》等。 3、从《胆剑篇》到《王昭君》是第 三个阶段,历史剧创作的新高度。
三、一鸣惊人的《雷雨》
许多的巧合,但却透露着必然的悲剧。在一天、 两个舞台场景中,展示30年间封建家庭不合理关 系造成的悲剧,剖析了人性中爱与恨的交织。蕴 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震撼 力。
4、“国防戏剧”新人新作 a、新人有尤兢(于伶)、宋之的、陈白尘等; 新剧目有《走私》《咸鱼主义》《洋白糖》 《东北之家》等. b、 “好一计鞭子”:是《三江好》《最后一计》 《放下你的鞭子》三个抗战短剧的合称,当 时演遍中原大地、大江南北。 c、夏衍创作多幕剧《赛金花》《自由魂》 《上海屋檐下》。其中历史剧《赛金花》被 誉为“国防戏剧的力作”。
影视传媒类艺考专业基础课
中国戏剧史(新剧)
第一个十年
中国的话剧从无到有,在不断的革新中,完成了 由写意之旧戏曲到写实之现代话剧的转变。 第一个十年的话剧,关注时局、人生和社会现实,
也不断尝试丰富其艺术手段;
既引进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也引进了现代主义 手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演出机制,建立了新的 戏剧美学原则和表演体系、模式。
曹禺1910--1996
儿时和少年时代的剧场熏陶给了他最初对戏剧直 观的感受。 1925年在南开中学开始演剧生涯,舞台演出的经 验,使他懂得了舞台,有了实践的经验。 1930年秋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清华大学的 系统学习使曹禺的戏剧有了一个理论上的提升。 “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 影响下的剧作家”。
蘩漪的悲剧有较深刻的意义,这个复杂 性格人物的反抗,既有反对封建压迫争 取民主的进步性,也带有自身的局限性。
《雷雨》主要人物——3、周萍
是个空虚、忧郁、卑怯、矛盾的人物, 他的灵魂始终被笼罩在周朴园精神统治 的阴影中。 周萍的悲剧反映了在封建专制主义环境 中,人的灵魂被压抑、毒化、吞噬的悲 剧。
《雷雨》主要人物——4、侍萍
是下层劳动妇女的悲剧形象,她纯朴、善良、坚 强,她历尽了人间艰辛,面对残酷的命运,她表 现出惊人的耐力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周朴园二十年前的遗弃,造成了她一生的不幸, 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千方百计地避开过去悲剧的重 演,但她最后的一线希望还是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二)《雷雨》的艺术成就
春柳社 留日学生 可视为最早话剧团体之
一
1906年底,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 欧阳予倩、吴我尊、马绛士等一批留日 学生于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国人表演 话剧。
剧目:《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左):李叔同(息霜)与曾延年(孝谷)在《茶花女》后台
(右):春柳四友(欧阳予倩、吴我尊、马绛士、陆镜若)
《获虎之夜》 黄大傻 我寂寞得没有法子。到了太阳落山, 鸟儿都回到窠里去了的时候,就独自一个人 挨到这后山上,望这个屋子里的灯光,尤其 是莲姑娘窗上的灯光,看见了她的窗子上的 灯光,就好象我还是五六年前在爹妈身边做 幸福的孩子,每天到这边山上喊莲妹出来同 玩的时候一样。尤其是下细雨的晚上,那窗 子上的灯光打远处望起来是那样朦朦胧胧的, 就像秋天里我捉了许多萤火虫,莲妹把它装 在蛋壳里。我一面呆看,一面痴想,身上给 雨点打的透湿也不觉得,直等灯光熄了,莲 妹睡了,我才回到戏台底下。
《上海屋檐下》 《赛金花》《法西斯细菌》
二、话剧文学的开创者:田汉、丁西林
田汉 中国现代“革命戏剧运动奠基人”
先发起创造社 后创办南国社 早期代表作《获虎之夜》《古潭的声音》 《名优之死》《南归》 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浓重的浪漫感伤意味
诗一般流动华丽的语言
执著地关注爱、美、艺术的幻灭
特点:
A 艺术家形象。 B “美(爱情、艺术)的幻灭与毁灭”。
二、主要剧作家及创作
本时期的主要剧作家有田汉、洪深、曹禺、熊佛 西、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等。
洪深、欧阳予倩、田汉被称为“中国话剧
的三个奠基人”
洪深、田汉、曹禺、夏衍被称为“中国话剧四
大名家”
三、洪深的戏剧创作
中国话剧、电影运动的奠基者之一。 1922年创作了话剧《赵阎王》,袭用 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琼斯皇》的艺术手 法。 1924年把英国王尔德的名剧《温德米尔 夫人的扇子》改译为中国化了的《少奶 奶的扇子》,在中国话剧界建立起正规 的话剧表演和导演体系。
《三块钱国币》 剧照
第二个十年
30年代戏剧
一、无产阶级戏剧运动 1、上海艺术剧社: 1929年秋,由郑伯奇、沈端先等 在上海成立。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戏剧”口号, 出版《艺术》月刊,是我国最早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左翼戏剧团体。 2、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1930年8月以上海艺术剧社为 中心,联合辛酉、摩登、南国等剧社成立。 1931 年1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 联”)。 3、国防戏剧: 1936年初,上海剧作者协会成立,制 定了《国防戏剧纲领》,提出“国防戏剧”的口 号 ( 保卫国家疆土的戏剧 ) 以代替“无产阶级戏剧”
1、精湛巧妙的戏剧结构(时间、场景、人物集中) 2、鲜明生动的人物性格(八个人物) 3、曲折跌宕的戏剧情节 (戏剧性、偶然性) 4、简练精确的个性化语言
八个个性化人物:
周朴园:荒唐狂妄、专横伪善 周蘩漪:任性孤独、强悍抗争 梅侍萍:忍痛挣扎、苦里求生 周 萍:荒淫放荡、懦弱颓唐 周 冲:纯真质朴、幻想憧憬 四 风:天真纯洁、诚挚善良 鲁大海:勇敢无私、爽朗粗犷 鲁 贵:奴性下贱、堕落卑鄙
爱美剧:
“爱美” 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 “爱美剧” 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二阶段,指五四运动后短暂兴起 的非职业戏剧运动。 1921年,汪优游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组织非营业 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成立了民众戏剧社。 不久,陈大悲著文提出“爱美剧”主张,引起热烈反响。自此爱 美剧在北京、上海等地迅速取代已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 中国话剧的主流。 它倡导小剧场运动,重视剧本,以“导演制”代替“明星制”,
1933年完成成名作四幕话剧《雷 雨》.1934年第一卷3期的《文学季刊》 破例全文刊载。 1935年先由留日学生在日本演出,同年8 月天津孤松剧团在国内首次公演,立即 引起轰动。 刘西渭:这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 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茅盾:“当年海上惊雷雨”。
1936年创作《日出》 1937年创作《原野》 1941发表《北京人》 1942年据巴金小说改编话剧《家》
四、名震剧坛的《日出》
(一)、《日出》的内容:对于“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揭露。主要是通 过“不足”与“有余”两个社会阶层的对比来实现的。 《日出》截取了现代大都市的两个环境:高级大旅馆和三等妓院,将 剧中人物分成“有余者”和“不足者”两大营垒,表达作者对悖乎 “天道”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的愤慨与忧虑。 1、陈白露的高级客厅:围绕陈白露,聚集一群社会上等人物 ,花天 酒地,荒淫无耻,过着奢靡的生活。
田汉1930年在上海
田汉1936年在南京
《获虎之夜》剧照
《名优之死》剧照
丁西林 物理学家 我国现代喜剧创始人 丁西林是带着机智、幽默和微笑登上剧坛的,被誉为“独幕喜剧 的圣手”。
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酒后》
《三块钱国币》《妙峰山》
创作多重理性趣味
在短小篇幅中表现“欺骗”主题,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 嗜爱 并构筑逻辑悖论陷阱,别出心裁的结构 灵动活泼,机智幽默 匠心独运的戏剧结尾
主题: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和聚集着
雷雨
“三一律”原则 受易卜生戏剧的影响 巧合+爱恨情仇 周朴园——鲁侍萍 繁漪 周萍 四凤 周冲
(一)《雷雨》主要人物——1、周朴园
是《雷雨》中心人物。其性格特征主要通过与侍 萍、蘩漪两位女性以及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 现出来的。 他性格冷酷、自私、虚伪。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 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专横独断,唯 我独尊。 是一个人性复杂的人物。
上海民众戏剧社 1921年 五四后第一个新剧团
体 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陈大悲、欧阳予倩等十三 人 创办最早专门性戏剧刊物《戏剧》月刊 提出“爱美剧”主张 重理论与人才培养
上海戏剧协社 1921年 早期戏剧团体中历史最
长
应云卫、谷剑尘、欧阳予倩、洪深等 重舞台实践 提倡编写剧本 建立导演制 开男女同台风气之先 现代话剧最早的创作剧本——胡适《终身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