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病句专题能力题答案

成语病句专题能力题答案

八年级复习之能力训练一、病句辨识:(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1)成分残缺。

主要有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如“在他跑过来时,抱着一个球。

”缺主语,应删去“在”“时”。

“由于高校扩招,使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主语不明,去掉使。

(2)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

如“这个公司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

”“质量”“提高”搭配正确,但“数量”与“提高”不能搭配。

应改为“数量”“增加”。

(3)分类不当。

如“商店里摆满香蕉、梨、苹果、萝卜等许多水果。

”萝卜属于蔬菜,不属于水果类,应删去。

(4)前后矛盾。

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使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

应删去“否”字。

(5)否定误用。

如“难道能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否定的反问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

应删去“能否”。

另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

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6)语序不当。

如“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

”“调查问题”应在“研究问题”之前。

(7)重复累赘。

如“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植树热潮。

”这类语病是由语意重复造成的,修改时将同意的两个词语删去一个。

(8)用词不当。

如“仿生学这个词可能对我们较陌生。

”“对”弄错了对象,应改为“我们对仿生学这个词——”。

又如:“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

(9)句式杂糅。

把两句话的意思合在一句里说。

如“他的家乡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应改为“他的家乡在福建省福州市。

或他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10、关联词误用。

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

如果错用、滥用、配对不当、省略不当等都会造成病句。

如“只要你说得对,我们才能改正。

”“只要”应对“就”。

所以应把“才改成”“就”。

(11)不合(逻辑)事理。

即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

如“深蓝的夜空明月高照,繁星密布。

”当明月高照是不可能出现“繁星密布”的情形,应是“月朗星稀”。

二、掌握和辨别修改病句的方法对于不同的句子辨别病句的方法往往不同,如通过“压缩句子,提取主干”法,可辨别一个复杂句子成份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对于句中含含有词组的句子,往往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对于介词当头的句子(句中又使用了“使”“让”等词),常有主语残缺的语病。

而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有:增、删、调、换。

对于成分残缺的句子,通过压缩,找出所却部分,可采用“增补”的方法修改,既增添字词,补上残缺;对重复赘余、句式糅杂、不合逻辑的句子,可用“删”的方法,即删去多余的字、词、句;对于搭配不当,不合习惯的句子,可用“换”的方法,即更换用得不当的字词、搭配不顺的成份;对语序不当的句子,可用“调”的方法,即将不合习惯的语序调整为得当的语序。

三、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和修改原则。

常用的修改符号有:修改的一般原则是: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尽量少改。

四、实战训练。

(一).改正下列病句。

(在原句上改,不改变原意)(二)、修改语段中的语病一、病句修改答案:1、动宾搭配不当,宾语是并列的两项,“接待”可和“来访”搭配,删去“和来信”。

2、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主谓搭配不当,主语中心语“教导”和谓语中心语“出现”不搭配。

将“循循善诱的教导”删去即可。

3、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4、主宾不搭配,“农业”不能成为“国家”,应改为“中国会成为农业发达的国家。

5、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就”、“只有……才”。

)6、主宾不搭配,可把“季节”改为“地方”。

7、修改:将“培养”改为“提高”。

8、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修饰语“很大”和中心词“心血”不搭配。

将“很大”改为“很多”即可。

9、这句话的病因在于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能否”包含了两方面内容,“成功”只包含了一方面内容。

在“成功”前加上“是否”即可。

10、缺少主语。

应去掉“使”,此类考得较多。

11、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才通顺。

12、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伟大民族精神”才通顺。

13、缺少宾语中心语,在“校园”后加“活动”之类的词。

14、缺主语,删去“通过”或“使”。

15、修改:删去“由于”。

16、“效尤”是贬义词,含义是“学坏样子”。

17、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应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18、名词智慧误用形容词,改成“很有智慧”或“聪慧”。

19、“同学们”是在远处“做课间操”,应该使用远指代词“那里”。

20、“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性格豪爽、敢做敢当”与“稍微”相矛盾,应改为“很”、“非常”或“相当”等副词。

21、这个句子的语病是滥用关联词语“所以”,加强因果关系,应将“所以”去掉。

22、到底是谁不认识谁?不明确,应在最后加上“他”。

23、三个“他”指代不明,应写清谁告诉谁。

;24、这方面指什么25、“自己”指代不明,既可以指“我”,也可以指“老师”。

)26、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27、宾语的修饰语语序不当,产生了歧义,出现了“两个丈夫”的语义不清的错误,应把“两个”调到“菜”的前面。

28、修饰语语序不当,“亲切地”与“走过来”应对调。

29、从小与爸爸妈妈颠倒一下。

30、副词“不”位置不当。

31、反问句中的否定词要注意,这句话最终表达了否定的意思,与本意正好相反。

应把其中一个“不”字去掉。

32、否定词“不”误用。

33、删去“进行”34、病因在于重复多余。

“否则”和“拿不出新软件”二者重复,应取其一。

35、附加成分多余,“一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删掉一个。

36、这句话的病因在于否定多余。

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以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其后不能再用否定词,否则,将改变句子本来的意思。

修改时,将“不”删去即可。

37、这句话的病因在于约数多余。

概数词的前后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超过”“最低”一类的词语。

修改时,“至少”和“以上”只可取其一。

38、重复罗嗦把“具体”去掉。

39、既然世界上都没有,那中国怎么又有呢?应把“没有”改为“仅有”。

40、先在全班后到全校。

43、在一个递进复句中,前项和后项是递进关系,其意义关系不得颠倒。

44、前后不呼应,前面的主语是正反两面的意思,后面的宾语只有正面一面的意思,前后不呼应。

45、前后不一致,一面和两面不搭配,应去掉后面的“是否”。

46、去掉“否”。

47、应改为: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48、49略二、语段修改答案:1:错别字:决—绝;病句:删掉“如果”,或将“如果”改为“因此”“所以”。

2:①“;”或“分号”。

②最终会谱写出人生的华美乐章。

3、①“人的健康对于睡眠”改为“睡眠对于人的健康”。

②“改善”改为“提高”。

③在句末加“的口号”或“的目标”或“的倡议”。

4、(1)第①处词语重复,可将“高度”或“十分”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可在“创建”后加上“活动”。

(3)第②处搭配不当,可将“落实”改为“增强”或“提高”。

(4)第④处语序不当,可将“逐步”调整到“问题”后面。

)5、C6、(1)将句末句号移到引号外。

(2)实践(1分) (3)在“书中”后加“精华”7、A(B递进关系,应改为“这不仅很困难,而且相当危险”;C缺宾语中心词,应在“奏章”后加上“的地方”或“的处所”;D句式杂糅,可去掉“而造成的”)8:①"讨论并阅读"改为"阅读并讨论"②"不但我"改为"我不但"③末句刪除"的动力”或改为"成为我战胜困难的动力”。

9、(①项缺少成分“的活动”。

②项语序颠倒应为“广泛的宣传和有效的工作”。

④项搭配不当应为“只有……才……”)成语专练:成语必做部分答案:1.A(A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话)那样白。

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B事先没有约定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相同。

C风烛残年:比喻老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

风烛,风中燃烧着的蜡烛。

D据理力争:根据道理尽力争辩或争取。

)2、B(镜里的花,水里的月。

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A千锤百炼: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C万籁俱寂: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

D故弄玄虚:故意地玩弄花招,使人莫测高深。

贬义词)3、C(A民怨沸腾:人民的怨恨达到极点,就像水沸腾了一样.B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C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人,也泛指教导有方。

这里用的对象不对。

D饮泣吞声: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

)4、C(A不能说控制不住就叫“情不自禁”,想起酸物就分泌唾液,这是生理上的反应,与感情失控毫无关系,可以改成“不由自主”。

B操场、舞台等人聚集、活动的场所,由于某种原因一时安静下来,不能叫“万籁俱寂”,可改为“鸦雀无声”。

C .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

D放弃竞拍自己喜欢的拍卖品,这些都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说“忍痛割爱”。

)5、A(A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B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丢了魂”包含在其中。

C接风洗尘的意思是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

D“碌碌无为”通常指长时间事务繁杂、辛辛苦苦的劳碌而无所作为,此处滥用夸张。

)6、D((A恍如隔世: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B轻描淡写:原指绘画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描绘。

现指说话或写文章时对重要的事情一笔带过,不加重视。

也比喻做事不费力。

C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D项“肆无忌惮”是贬义词,意思是“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不合语境。

)7、C(A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不用于躲避灾难。

B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可改为“熟视无睹”。

C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D珠光宝气: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8、A(A “居高临下”指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该成语中的“高”指地位,而不是思想。

该项显然是把它与“高屋建瓴”混淆了。

B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C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D受益匪浅:收获不小,有很大的收获,一般指意识形态方面。

)9、C(A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B没有时间来管或关心某些人或事物。

比喻某人十分繁忙,没有闲暇空余的时间做别的事。

C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还过得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