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实验专题一、细胞的观察和测量(一)实验目的: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掌握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二)仪器用品: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物镜测微尺、目镜测微尺(三)实验步骤:1.认识显微镜(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调节器(粗准焦螺旋)、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弹簧夹片(2)照明部分:反光镜(平面镜和凹面镜)、聚光器、光圈(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油镜)2.显微镜的使用:(1)准备:主要是显微镜的安放、用擦镜纸擦拭目、物镜,两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看着画图。
(2)对光:用低倍物镜对光。
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低) →开大光圈→转动反光镜→白色圆形光斑(3)低倍镜观察:放玻片→降镜筒→升镜筒→转动粗调节器→调节细调节器→观察(4)高倍镜观察:移玻片(低倍镜)→转动转换器(高)→调光圈→调节细调节器→观察3、保卫细胞大小的测量(四)实验结果:1、放大倍数:也称放大率。
物象的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叫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
2、视野及镜像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
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
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光亮程度,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所以在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标本时,须移动标本才能看清其他部位,并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或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象明亮清晰。
3、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原因是:a.低倍镜视野相对大,便于找目标;b.易调节防止镜头与镜片相撞。
4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5、视野中物象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如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何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
原因是视野中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6、放大倍数的扩大或缩小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例: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15个,若把物镜换成10X,则细胞数目为6个。
因为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若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共有50个细胞,再把物镜换成10X,则视野中有8个细胞。
因为视野中看到的事物的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六)知识迁移:1、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部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64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若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当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些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2、如要观察人血涂片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就选用下列哪种组合及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⑤3、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
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4、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A.目镜 B.物镜C.光圈D.反光镜5、若利用小麦的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
6、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移动载玻片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调节器⑤转动粗调节器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⑤C.④③①⑤D.③②⑤④目的实验材料化学试剂实验要点颜色变化淀粉1%淀粉溶液碘液逐滴加碘,摇匀后观察变蓝还原性糖1%葡萄糖溶液班氏试剂摇匀后,加热至沸腾红黄色蛋白质10%鸡蛋清溶液双缩脲试剂先加5%NaOH,振荡后,滴1%CuSO4紫红色脂肪植物油苏丹染液Ⅲ逐滴加入,振荡至颜色不变橘红色未知样品的成分鉴定切碎→研磨→过滤,过滤液用于检测提示: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练习1.下列健康人的4种液体样本中,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颜色反应的是()①尿液②胃液③汗液④唾液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0C和300C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I和提取液Ⅱ。
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下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0C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人等量班氏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结果是()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D.甲呈浅红黄色,乙呈红黄色,丙呈蓝色三、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一)实验目的:观察成熟植物细胞产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了解渗透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仪器试剂:显微镜、目镜测微尺、刀片、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10%、20%、30%的蔗糖溶液(四)实验步骤:取材(紫色洋葱鳞叶外表皮)→展平→加盖玻片→镜检(低)→30%的蔗糖溶液→引流,重复1-2次→镜检并记录→滴加清水→引流,重复1--2次→镜检→观察记录(五)实验结果:1.选用的洋葱应为紫色。
原因是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
2.质壁分离的“质”是原生质层,“壁”是细胞壁“质”和“壁”之间的空隙是蔗糖溶液,为什么?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3.如果用0.18mol/L的KNO3(或尿素、乙二醇等)溶液做此实验,会出现什么现象?发生质壁分离后又会自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因为KNO3(或尿素、乙二醇等)可进入细胞液知识迁移:1.如用50%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会发生怎样的结果?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细胞死亡2.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内部条件:具有半透膜外部条件: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六)练习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将 ( )A.吸水 B。
失水C吸水与失水达到动态平衡 D.不吸水也不失水2.一个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会逐渐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等于零3.若向日葵某一组织的细胞间隙的液体浓度为A,细胞液的浓度为B。
细胞质基质的浓度为C,则当它因缺水而萎蔫时,三者间的浓度关系是 ( )A.A>B>C B.A>C>B C.B>C>A D.B>A>C4.植物细胞完成质壁分离,且原生质层不再伸缩时,细胞将 ( )A.吸水B.失水C.不吸水也不失水 D.吸水和失水达到动态平衡5.将甲、乙两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 )A.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但甲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6.将洋葱表皮细胞浸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便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质壁分离又逐渐复原,其原因是 ( )A.细胞液中的溶质透出细胞 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进入C.K+和NO3—进入细胞D.水分和溶质自由进出细胞7.通过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仍不能证明的是 ( )A.测定细胞液的浓度大小 B.验证渗透作用C.鉴定细胞死活 D.证实渗透吸水是主要方式8.将新鲜的肉用盐腌制后不易变质,其作用是 ( )A.食盐水有杀菌作用B.浓盐水中含水少,细菌无法生存C .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D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发生分离9.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液泡体积和颜色变化情况是 ( )A .体积变小,颜色变浅B .体积变小,颜色变深C .体积变大,颜色变浅D .体积变大,颜色变深四、探究酶的高效性(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过氧化氢酶的特性及影响条件。
(二)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它能迅速地催化过氧化氢,将其分解成水和氧气。
这种酶的抗热性较低,遇高温易被破坏。
(三)实验材料:新鲜猪肝匀浆、经高温处理猪肝匀浆(四)仪器试剂:试管、镊子、滴管、3.5%FeCl 3溶液、3%H 2O 2溶液、卫生香等(五)实验步骤:1.准备5支洁净的试管,并分别编号1-5。
2.在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3%H2O2溶液,按表加入相应的材料。
实验结果:在上表中填写相应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1.填写上表空白处。
2.本实验可以证明酶的高效性。
3.如要证明酶的高效性,应选用试管2 和3;证明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应选用试管2 和4。
提示: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六)练习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胰蛋白酶对底物的分解速度和温度关系的是( )2.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中,调整PH 值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 .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C .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 .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五、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1.培养洋葱根尖的装置要放在温暖的地方并经常换水的原因是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切取洋葱根尖长度约3mm 的原因是此处主要是根尖分生区,细胞正在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
3.解离的目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漂洗的目是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压片的目是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
4.在低倍镜下找到生长点,其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在同一个视野中不易看到分裂的四个时期,试管 试管内容物条件 实验现象 结果分析 10.5mL3%H 2O 2 蒸馏水1mL 37o C - 20.5mL3%H 2O 2 新鲜的猪肝匀浆 37o C +++ 30.5mL3%H 2O 2 3.5%FeCl 3溶液 37o C + 40.5mL3%H 2O 2 经高温处理的猪肝匀浆 37o C - 5 0.5mL3%H 2O 2 经高温处理3.5%FeCl 3溶液 37o C +原因是在细胞周期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少,能看到最多的是间期的细胞,原因是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