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当代博士题

中国现当代博士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简答,每题10分: 1.简论沈从文与京派文学的关系; 2.简析1980年代中后期先锋小说的“先锋性”。 二、论述,前两题每题25分,后一题30分: 1.中国现代自传体小说的兴起与意义; 2.胡风如何认识、继承“五四”批判现实主义传统? 3.对左翼文学传统的评价经历了一些起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又有学者开始反对片面地否定左翼文学,对这种前后变化你如何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1论述,每题20分: 一、创造社与日本私小说的关系; 二、“五四”新诗实验与民族诗歌传统的关系; 三、莫言创作深受美国作家福克纳创作的影响,比较两者的异同; 四、贾平凹与道家文化; 五、“朦胧诗”所受“九叶派”和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 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9年考博试题(回忆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 论述,每题20分: 1.俄罗斯文学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 2.林纾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 3.王实味的悲剧命运; 4.“文革”时期的手抄本小说; 5.茹志鹃与王安忆创作比较。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 论述,任选两题,每题50分: 1.五四新文学创作、新文学批评(文学思想)的基本面貌怎样,请概述之。有人将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文学比拟为五四新文学,你的看法、理由是什么?近来又有“重回80年代”之说,提出再度清理80年代文学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你如何看待? 2.近年来有关“十七年文学”的研究、评价颇受学界关注,你对相关研究成果了解多少?请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范畴内以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品为具体实例谈谈你对“十七年文学”的看法。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体文学(交叉、跨际或称边缘文体)创作发展日见显著,你能否介绍、描述其概况?请结合具体作品对这种现象进行尽量充分的评析。 总体感觉:不偏不难,答好不易。 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8年考博试题(回忆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 论述(每题20分,共100分): 1.期刊与中国现代文学; 2.冯雪峰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贡献; 3.“文革”前后对《创业史》的不同评价; 4.如何认识、评价1990年代的“人文精神讨论”? 5.有人认为浪漫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已落潮,有人认为浪漫主义贯穿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谈谈你的看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试题 论述(每题20分,共100分): 1.鲁迅与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 2.禅宗对废名创作的影响; 3.《聊斋志异》与孙犁创作; 4.卡夫卡与新时期文学; 5.民间歌谣对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影响。 同济大学2009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 阅读与写作 一、戏剧阅读题(30分) 试举一个你感觉最妙的外国戏剧作品。 二、散文阅读题(30分) 引用了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的一段话,谈谈你对鲁迅散文的认识。 三、诗歌赏析题(40分)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赏析,写一篇千字以上的文章。 四、小说创作题(50分) 某报道北京160路公交车上,一对母女与售票员发生冲突,结果售票员居然将少女杀死。请你根据报道内容将情节虚构成一篇小说。

现当代中文文学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30分) 1.沉沦 2.围城 3.上海的狐步舞 4.(略) 5.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6.陈奂生上城 7.干校六记 8.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9.夜行货车 10.听听那冷雨 二、简答题(20分) 1.什么是左联? 2.什么是七月诗派? 三、论述题(40分) 一首冯乃超的《现在》 1.判断冯乃超属于什么新诗流派,该作品创作于什么时期? 2.主要内容是什么? 3.诗中用了哪些重要手法? 4.在音乐性上有什么特征? 四、写作题(60分)二选一,新文学创作学方向的要选第2题,其他的选第1题 1.选一个以中文为写作语言的,在国外有很大影响的作家,写一篇观点鲜明,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自己创作一个作品,无论什么体裁,要有一定的独创性,字数诗歌不少于30行,其他的不少于400字

北大中文1995博士生入学考试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理论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试题(此卷五题,第五、六两题为文艺理论) 一、请指出下列作品的体裁及作者(每题2分,共20分) 《雕龙纪历》 《拾麦穗》 《一个和八个》 《活人塘》 《漳河水》 《明镜台》 《花城》 《血色黄昏》 《三里湾》 《关汉卿》 二、短评二篇,每篇在500字以内,切实简洁,忌空泛(每题15分)。 1. 从创作年代及女性写作的角度,评茹志娟的《百合花》。 2. 析《洼地上的”战役”》的主题。 三、浩然的长篇小说《金光大道》四卷本近期由京华出版社推出(其中第一、二卷出版于”文革”期间),在《文艺报》发表《有关<金光大道>的几句话》称:”用笔反映真实历史的人不应该收到责怪;真实地反应生活的艺术作品,应该有活下去的权利”,请评析浩然的这些话。(25分) 四、汪曾祺和余秋雨近期散文创作的比较,并论述他们的散文可能展现的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趋势。(25分)

科目: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理论 招收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此卷为五题,第五六两题为文艺理论) 一、请指出下列作品的体裁和作者(每题2分,共20分) 《论主观》 《差半车麦秸》 《八十一梦》 《荷花淀》 《金锁记》 《新梦》 《给战斗者》 《升官图》 《风潇潇》 《包身工》 二、对郭沫若的《日出》《太阳礼赞》、闻一多的《太阳吟》、艾青的《向太阳》等诗中出现的太阳意象进行比较分析。(15分) 三、析短篇小说《沉沦》的“忧郁”。(15分) 四、《呼兰河传》的叙述风格和文体特征。(20分) 五、论《心灵史》(张承志)的文体。(15分) 六、文艺批评的职能以及你所认为的好作品的标准。(15分)

北大中文1996博士生入学考试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理论 考试时间:4月7日下午 招生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 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选集《分类白话诗选》的出版年代。它是以怎样的分类标准进行编选的? 2. 指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创作方法”的要点。五十年代秦兆阳等从那些方面对它提出质疑? 3. 《大众文艺丛刊》出版年代、地点、主要撰稿人和刊发的重要文章。 4. 胡风在《论现实主义的路》等论著中批评的文学创作“主观公式主义”和“客观主义”各指什么?你对这一批评有何看法? 5. 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中认为的中国文学的两大潮流指什么?新文学运动和明末文学有什么关系? 6. 茅盾对徐志摩、庐隐、冰心、落花生等的评论,主要运用什么批评方法?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7. 指出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的体系特点。 8.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的编者、出版年代和主要内容。 二、论析题(1、2题任选一题,第3题必答。每题30分): 1、 比较废名、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异同。 2、 评述初期新诗到早期新月派诗在诗歌观念和艺术方法上的变化。 3、 有研究者认为,四十年代一些作家的创作表现了对外来影响与民族传统的创造性综合的趋向。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试联系具体作家作品进行分析。 考试科目:中国当代文学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时间:4月7日)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0-60年代大路新诗诗体的基本样式。 2.0年代关于《创业史》的争论,主要围绕什么问题展开? 3.《班主任》被作为”新时期文学”开端的标志的根据。 5. 样板戏《白毛女》(芭蕾舞剧)与四十年代歌剧《白毛女》相比,在情节上作了哪些重要修改? 6. 《茶馆》的结构。 7. 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的小说观念。 8. “白洋淀诗派” 9. 70年代后期:”为文艺正名”的提出。 二、简要分析(两题选一,20分) 1. 比较《在医院中》(丁玲)和《组织部里来的青年人》(王蒙)的主题。 2. 比较《方舟》(张洁)和《弟兄们》(王安忆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三、论述题(40分) 关于八九十年之交是否存在文学的”转型”,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你对此有何看法?如果进行这一专题的研究,你打算如何进行?(侧重说明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

北大中文1998博士生入学考试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招生专业:现当代文学 试题(第五题必答,其余四题任选三题,每题25分) 一. 一种颇为普通的看法是:“新时期文学”是“五四文学”的“复归”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论。 二. 八十年代批评界对中国新诗史所进行的“重估”和“改写”,与当时的诗歌思潮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 批评界有人认为,近十多年来的文学批评言中存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过量阐释”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一判断?文学批评应当如何阐释文学作品? 四. 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大部分的版本是以“空白”的方式来处理“文革”这段历史的。这是写作的“遗漏”还是因为这段历史的文学价值本身的问题? 五.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你打算进行什么课题的研究?请就这一选题的意义、研究可行性,拟采用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作出说明。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文艺理论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小说修辞学》的作者( ) 2.《镜与灯》的作者( ) 3.《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作者( ) 4.《诗学》的作者( ) 5.《汉堡剧评》的作者( ) 6.《咀华集》的作者( ) 7.《结婚十年》的作者( ) 8.《文赋》的作者( ) 9.《艺概》的作者( ) 10.《人间词话》的作者( )

二、解释题(每题5分,共40分) 1.叙述学 2.骚体 3.陌生化效果 4.普罗文学 5.格调说 6.新批评 7.”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8.论语派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25分) 1. 四十年代,一些小说家在理论与创作上质疑”戏剧化小说”的模式,而部分诗人则提倡”新诗戏剧化”。分别说明上述”戏剧化”的含义以及这些主张在当时提出的意义。 2. 就新文学批评史来看,小说理论在质与量上都落后于诗歌理论,其原因是什么? 3. 比较《铸剑》与《孔乙己》,论鲁迅小说艺术的丰富性。。

北大中文1999博士生入学考试当代文学专业试题 试题(任选4题,每题25分) 1. 论胡风关于文学创作主客观关系的主张以及这一主张在现代中国左翼文学发展中的意义。 2. 如何看待九十年代诗歌中的”叙事”倾向? 3. 论西方现代派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命运。 4. 谈谈你对”中国当代文学不宜写史”这一观点的看法。 5. 在评价”十七年”文学的价值时,是应直接面对文本还是应将其放入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2、论述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