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介绍 - 湖北学位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介绍 - 湖北学位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特色学科简介
一、学科团队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点现有教师由22人组成,年龄大都在50岁以下。

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在读博士3人,其余的均具有硕士学位,有3人具有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经历。

本学科队伍力量雄厚,有多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工程支持计划,省部级“跨世纪学科(术)带头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湖北省首届中青年法学家,“先进教育工作者”和“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刘茂林教授、方世荣教授分别担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二、学科基地(平台)建设
本学科建有校一级的研究机构——“宪政理论研究所”,与湖北省人大共同组建了“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创办并连续出版了《公法评论》,创建了“中国公法评论网站”,作为发表学术成果和与同行交流的主要平台。

三、主要学科带头人
刘茂林教授是我国知名的宪法学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宪法学专家组主要成员、二级教授、国家级精品课程《宪法学》负责人、《公法评论》主编,兼任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宪法学教学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法学会宪法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他在宪法学基本理论,如宪法结构、宪法秩序、地方制度、村民自治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开拓性,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并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石佑启教授为年青的行政法专家,中国法学会行政法研究会常务理事,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十大中青年法学家,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他在行政法学范式转换、私有财产权的公法保护、行政程序违法的法律责任等问题的研究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获得了多项奖励。

王广辉教授的著作《比较宪法学》,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体系和内容富有创新,在学术界产生了
较大的反响;《通向宪政之路——宪法监督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当代各国宪法监督体制遵循的原理、内容、特点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受到同行的好评。

四、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点始建于1953年,蒋碧昆、曾广载、刘庆华、廖晃龙等老一辈宪法学、行政法学家为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1986年本学科点获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较早的学科点之一。

1997年获得在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1997年被确定为司法部重点学科,1998年被确定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3年取得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宪法学、行政法学分别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

五、学科在科研与教学上的成绩
本学科点近五年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在《中国法学》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20余篇,有100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全文转载或摘要。

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教育部资助优秀中青年教师基金、司法部科研基金等课题20余项。

科研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奖30余项。

近年来,本学科培养了一大批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秀人才,近五年主编各类教材近30部,其中1项获得司法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同时本学科积极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获多项教学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