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修辞手法和阅读训练

修辞手法和阅读训练

常考的修辞手法,你一定要掌握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

明喻:甲像乙。

标志词语:像、似的、好像、如、宛(犹)如、好比。

暗喻:甲是乙。

标志词语:是、成为。

借喻:甲代乙。

例句:①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②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1)表示比较的。

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

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

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三、李二狗等。

(4)表示想象。

如: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设问)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2.借喻和借代有什么不同?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

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

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3.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

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误区及答题策略现代文阅读在语文试卷中占的比例很大,但在每次考试中,同学们的失分率却不小。

有没有一些策略让大家尽可能多的在阅读题上得分呢?下面从题型预测、答题策略、考场失误点三方面做一些分析,希望对初中的同学有帮助。

备考指南1、记叙文阅读题型•误区>>概括题:考生往往在答谓语部分的时候出现失误,比如学生概括朱自清的《背影》时,学生会答作“爸爸为儿子买橘子”,这样的概括就不能准确抓住人物的行为。

本文感人之处主要在爬月台,因此应概括为“父亲拖着肥胖的身躯,努力地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

含义题:有的考生混淆了“含义”和“作用”的意思,其实词语和句子的含义重在解释词语和句子的语境义。

而“作用”是指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揭示中心……所以只要看清楚题,就不会答错。

赏析题:失误主要表现在由分析语言引申到分析情感这一环节,考生往往把握不好。

其实对于情感的分析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题,文末的抒情议论句往往是这一得分点很好的提示。

人物形象分析题:考生在答题时要注意,揭示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要避免在一个点上使用近义词,否则会降低得分率,比如“勤劳、任劳任怨、吃苦耐劳”。

应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答题,变成“勤劳、疼爱子女、本分善良”。

有的考生忽略了“简要分析”’,不列举相关细节,只举出性格和品质,造成丢分。

2、说明文阅读题型•误区>>题目和开头的作用:主要失误在答题角度单一,忽视了其他得分点(详见后文例题)。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主要失误是说明方法写不对,写不全。

对说明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是很灵活,如果遇到复杂的题型就得不到分数。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词所起到的作用是答题关键,而且分析时必须结合上下文里具体的内容。

而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一步,用程式化的句子答题,造成丢分。

是否符合原文表述的选择题:考生容易因没有细心看选项和原文的细微差别,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3、议论文阅读题型•误区>>找出论点:论点作为一个判断,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这一点有些考生没有很好地把握;还有的考生把分论点错误地当做了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方法不止一种,有的考生思维单一,造成漏答失分。

分析论证过程:有考生不知道这是一个过程,在答题句式上就不对。

还有些考生没有细心看原文,匆忙作答,丢掉了论证的某一步骤。

联系实际题:很多考生撇开原文的观点,另外立论造成失分;还有的考生在联系实际的时候不具体,因空洞而丢分。

阅读典型题分析及答题技巧1、记叙文阅读①概括题记叙文考查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因此概括题是出现最多的一种题型。

记叙文阅读中概括题分为两类,一类是概括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情节,另一类是概括整个故事的情节。

第一类如2013广东考题《猫人》第18题:全文围绕着“猫”展开故事,请把表格中①②处的情节补充出来。

地点情节我的家里①高山湖边②山上小店验证支票欲买船售船地点惊喜奇遇“猫人”船第二类如2013湖北咸宁考题《考生》第8题: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夺分策略:概括题应该用主谓句式来答题。

即“什么人,做了什么”。

在答谓语部分,即“做了什么”的时候,应认真斟酌词语,特别是动词,力求准确概括人物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复杂的概括题需要加入“原因”和“结果”。

②含义题在理解能力的考查上,对词语和句子含义的考查是中考重点题型。

1、词语含义题。

如2013年重庆市B卷考题《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第15题:结合语境,说说第⑤⑧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那不关我的事!(2)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留下了一片阴凉。

2、句子含义题。

如2013山东聊城考题《香伯》第20题:谈谈你对第19段画线句的理解。

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夺分策略:含义题在解答时关键是注意语境,考生的任务就是根据语境,解释词语和句子,想方设法让词语和句子由深奥变得浅显易懂。

这个词或者句子所处的上下文,是答题的关键。

除此之外还要联系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人物的精神品质作答。

③赏析题赏析题依然是记叙文阅读的重头戏。

在表述上,赏析题一般表述为“赏析某词某句”“说说某词在某句中的表达效果”“说说某词某句的妙处”。

如2013年福州考题《快递》第16题: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

(从词语角度)(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

(从修辞角度)夺分策略:答题格式为,以什么手法……什么效果……什么情感……答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词语的使用、描写手法这一方面人手;答效果是指这个手法是为表现什么写作任务服务的;答情感是指透过语言的层面品味词语或句子所蕴含的情感。

④人物形象分析题叙事类作品离不开人物的活动,并且往往是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质的。

所以,在记叙文阅读题型里,人物形象分析题出现的几率很大。

如2013浙江丽水考题《高高的玉米》第15题: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休伊这个人物形象。

夺分策略:由人物的行为来看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考生的任务是先看人物在文章中有什么作为,然后再总结人物的性格品质,并能找出相关细节加以分析。

(4) 对比品味标题的妙处例(3)把标题《都市农夫》改为“我的舅舅”好不好?为什么?(南京卷)品味一个好的标题,概括来说,主要从标题的风格、标题的特点、标题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品味。

答题术语:标题风格大致有四类: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等等。

标题特点:好标题往往具有自己的特点,往往运用了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等。

标题作用:主要有三种:(1)吸引读者关注,(2)归纳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3)文章的线索(4)概括文章内容。

有些文章标题,没有特别的特点,在品味标题妙处时,主要强调标题的作用,因此具体答题时,要有所选择,可采用“标题风格+标题作用”的形式。

如例(2),这个标题最关键的词语是“百合”,按我们答题思路,可这样组织答案:本文标题的好处在于它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并在文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①吸引读者,引起阅读的兴趣。

②标题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

③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百合花在文中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

比较品味标题妙处的题目,主要从标题的作用切入品析。

比如例(3),主要抓住标题表达主旨和概括内容的作用。

文章内容是写舅舅以及舅舅一样的农民在城市的生活,表达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存状态。

“城市农夫”这个题目把城市和农民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个标题比“我的舅舅”更为贴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