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0例颌面外伤患者的护理

50例颌面外伤患者的护理

50例颌面外伤患者的护理
[摘要] 目的总结颌面外伤及合并颅脑外伤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患者进行入院急救,术前、术后护理,颅脑外伤的观察和护理等。

结果 50例患者平稳渡过了危险期,骨折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患者中,除5例口底感染外,其余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面部外观无异常,4例上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正畸治疗后恢复,无钛板排斥反应。

结论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护理,确保了颌面外伤患者急救的成功,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颌面外伤;颅脑外伤;颌骨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b)-0135-02
颌面外伤是口腔科常见急症之一,由于损伤的原因和程度不同,症状与体征也不相同,轻者无后患,重者可危及生命[1]。

2007年3月~2011年11月本院口腔科共收治颌面部外伤患者50例,现将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者中,男42例,女8例,年龄18~60岁,其中,18~45岁44例,占88.0%,以青壮年居多。

单纯软组织伤11例,伴颌骨骨折者34例,颧骨骨折5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者13例,眼部伤11例。

1.2 治疗方法
11例软组织损伤患者在急诊入院后即给予清创缝合,34例颌骨骨折、5例颧骨骨折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全麻下行骨折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其中颌间固定35例,未做颌间固定者4例。

1.3 护理方法
1.3.1 急救
(1)接到急诊通知后,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准备好床单,联系相关科室协助抢救。

(2)解开患者颈部衣扣,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口腔异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切忌头后仰使分泌物或血凝块堵塞咽部造成窒息。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补液、止血、镇痛、镇静。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吸氧。

(4)颅脑外伤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及时请专科会诊。

(5)出血的急救:口腔颌面部损伤后出血较多,如伤及较大血管,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应根据损伤的部位、出血的来源和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法。

软组织损伤患者均及时清创缝合,防止了出血性休克的发生。

1.3.2 术前准备
1.3.
2.1 心理准备。

术前要耐心向患者解释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消除顾虑,稳定情绪,保持积极和乐观的态度,留陪人应给予精神上的慰藉,生活上的照顾,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2]。

1.3.
2.2 常规准备。

各种必要检查,包括血、尿、便、心电图、胸透。

术前1 d刮胡须,清洁口腔,并进行药物过敏试验,通知患者术晨禁饮食,置胃管。

1.3.3 术后护理
1.3.3.1 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护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吸氧,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准确记录,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1.3.3.2 饮食护理。

口腔颌面部损伤术后患者,一般正常摄食很困难,所以合理饮食对患者减少体内消耗,促进创伤恢复非常重要。

6 h后根据情况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对于颌间结扎饮食困难者,可鼻饲流质饮食,严格执行鼻饲饮食护理常规,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胃管的重要性,妥善固定并做好标记,防止脱落。

每次注食前后注入20 ml温开水,防止胃管堵塞,保持胃管通畅。

食物温度保持在38~40℃,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 ml,间隔时间不少于2 h。

8例患者采取了鼻饲饮食,效果良好。

也可用管喂法注入流质,即用注射器连接小导管,经后磨牙间隙注入口内,少量多餐。

31例患者使用此方法,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摄入。

1.3.3.3 口腔护理。

由于颌间结扎,大部分患者都采用口腔冲洗,它是口腔颌面外伤患者最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3]。

由2人操作,分别站在患者两侧,其中1人用口镜轻轻拉开患者颊部,另1人用50 ml注射器抽取0.9%氯化钠溶液(将针头斜面截取掉),对伤口缝线处及牙缝间反复冲洗,当冲洗液达到一定量时,停止冲洗,用吸痰管吸出,如此反复多次,冲净口腔。

5例患者术后未及时冲洗,引起口底感染。

1.3.3.4 预防肺部并发症。

口腔颌面部损伤后,出血多,腔窦处
易发生感染,且患者手术均采用全麻插管,对呼吸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易发生呼吸道感染[4]。

遵医嘱给予氨溴索30 mg、雾化吸入2次/d,合理应用抗生素、胸部体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1.3.3.5 皮肤护理。

定时翻身,防止皮肤受压,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注意观察皮肤损伤处有无渗出,必要时通知医生处理。

如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1.3.4 眼部护理
此类患者常伴有眼部肿胀,眼睑淤血,应及时请眼科医生会诊,了解有无视力障碍,遵医嘱使用眼药水点眼,伤后3 d可热敷,以促进吸收。

1.3.5 合并颅脑外伤的护理
1.3.5.1 上颌骨骨折患者易引起颅脑损伤,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四肢活动情况及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意识障碍是颅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变化之一[5]。

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协助辩别脑损伤的轻重;意识障碍出现的迟早和有无继续加重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依据。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不仅应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程度及变化。

患者伤后可出现持续的生命体征紊乱,监测时,为避免患者躁动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

1.3.5.2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脉搏缓慢有力、呼吸深慢、血压升高等颅内压升高现象。

1.3.5.3 按医嘱应用脱水剂、激素,控制入水量。

脱水剂为20%甘露醇200 ml,每日3~4次,20 min内滴完,防止外渗,采用静脉留置针为佳。

1.3.5.4 有脑脊液耳鼻漏者,应抬高头部,禁止局部冲洗与填塞,禁止插胃管,告知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排便、打喷嚏,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1.3.6 健康指导
对颌骨骨折患者,应指导其掌握开口训练的时机与方法[6]。

对口腔颌面部损伤、全身状况良好者,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时进行功能训练,以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 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11例软组织损伤患者经清创缝合后恢复良好,34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面部外观无异常;5例口底感染,经口腔冲洗、合理使用抗生素等积极处理,顺利康复。

3例患者出现脑脊液耳鼻漏,经积极治疗,顺利康复。

4
例上颌骨骨折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经正畸治疗后恢复,无钛板排斥反应。

3 讨论
抢救口腔颌面外伤患者时,医护密切配合、多科协作、争分夺秒地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耐心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可靠保证。

通过对50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及时实施护理,确保了急救的成功、手术后的顺利康复,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燕燕.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5.
[2] 李水红. 205例颌面外伤患者的护理[j]. 当代护士,2009,16(3):23.
[3] 郝索萍,张玉娟. 常见口腔颌面外伤病人的护理[j]. 全科护理,2008,6(36):3336-3337.
[4] 陈美娟,许之娜,陈桂青. 98例严重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147-148.
[5] 包永珍,周建芳,贾亚平. 严重口腔颌面外伤发生窒息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11,10(6):491-493.
[6] 姚帽匏,王慧明,林建业,等. 口腔颌面外科住院1285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5):2967.
(收稿日期:2012-10-23 本文编辑:袁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