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徽建筑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402)(2015年6月修订) 一、 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服从组织分配,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2、掌握结构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能熟练地运用本学科研究手段、测试技术和实验技术,对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有基本的了解;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本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本门学科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能运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 3、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能适应本专业工作需要。 二、 研究方向 01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其应用 02钢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03地下结构计算理论与应用 04现代预应力结构计算理论及应用 05超高层、大跨度空间结构理论 06工程结构安全理论与应用 07工程结构抗震理论与应用 08工程结构的现代施工技术 09安全工程
三、培养方式 1、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因材施教,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2、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3、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知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4、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注意发挥学科组的集体力量,提倡跨学科组成导师组,促进学科间的联系、交叉,扩大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面。 5、研究生的理论课学习,采取课堂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应强调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着重培养研究生自我更新知识和调整知识结构的能力,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正确判断、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品质、文明礼貌的教育,要求硕士研究生认真参加政治理论课学习,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促进研究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
四、 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基本年限为3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就读年限的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系(院)分管领导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1年,延长期内的研究生培养经费学校不再下拨,并停发普通奖学金。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类别分为学位课程(必修)、非学位课程(选修)两大类。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分的计算方法为:一般以课内18~20学时为1学分(公共学位课、实验课除外)。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答辩前至少应修满32个学分(含必修环节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 1、课程设置(见表) 2、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文献阅读、学术活动、实践活动等方面内容。 (1)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做至少两次文献阅读报告 (2)学术活动 为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促进研究生主动关心和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研讨、学术报告会等各种学术活动。 (3)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内容除了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之外、也可以参加社会调查、承担校内外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 学术活动、文献阅读记1学分,实践活动记1学分。 3、课程安排 (1)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原则上一年半内完成,至多不得超过第四学期。 (2)硕士研究生政治课与外语课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 (3)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原则上分别安排在第一、二、三学期完成。 (4)补修课程: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相应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3门,由所在院(系)安排研究生随本科生听课,不记学分。研究生处不单独安排补修课程的教学。 4、发表论文的要求 研究生在校期间应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并作为评价研究生科研能力和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论文答辩前必须有一篇以上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导师须为第一作者)的身份公开发表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 3
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时 学分 考核学期 考核性质 备 注 一 二 三 四 考试 考查
学 位 课 公共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 √ 必修 两门课程二选一 自然辩证法 18 1 √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 √ 第一外国语 180 5.0 √ √ √ 专业基础课 矩阵理论 60 3.0 √ √ 按方向至少选三门,前三门 必修选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60 3.0 √ √ 数值分析 60 3.0 √ √ 高等流体力学 48 3.0 √ √ 变分法与泛函分析 48 3.0 √ √
专业课 工程中的有限元法 48 3.0 √ √ 不少于二门 弹塑性力学 36 2.0 √ √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36 2.0 √ √ 高等岩石力学 36 2.0 √ √ 高等钢结构 36 2.0 √ √
非 学 位 课
选 修 课
结构动力学 36 2.0 √ √ 1、导师为自己研究生开设的非学位课程只计入论文指导工作量。
2、3名及以上研究生选修的课程方可开课,并计入教学工作量。
3、课程教学环节要严格按《安徽建筑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执行。
复变函数与数理方程 36 2.0 √ √ 相似理论与模拟实验A 36 2.0 √ √ 板壳力学A 36 2.0 √ √ 现代混凝土技术A 36 2.0 √ √ 高等热力学A 36 2.0 √ √ 岩土工程数值计算A 36 2.0 √ √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36 2.0 √ √ 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A 36 2.0 √ √ 结构稳定理论 36 2.0 √ √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技术A 36 2.0 √ √ 桩基础工程 36 2.0 √ √ 现代预应力结构设计理论A 36 2.0 √ √ 高层与大跨度结构设计理论A 36 2.0 √ √ 工程结构分析软件应用A 36 2.0 √ √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36 2.0 √ √ 建筑节能技术A 36 2.0 √ √ 4
六、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筛选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论文开题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学习成绩、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考核。其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方法,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促使研究生顺利的由课程学习为主的阶段进入论文阶段,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经筛选考核,对少数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尽早进行妥善处理与安排。中期筛选工作应在第三学期末结束。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使研究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全部训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对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倡组成指导小组,既要发挥导师的专长和主导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发挥指导小组及教研室其他人员的作用。 硕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以前提交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并经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要求硕士生查阅不少于50篇的文献资料(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0篇),写出不少于五千字的书面报告,并在开题报告会上报告。开题报告应由专家小组根据评分指标评出成绩并给出能否通过的意见,经学科、专业所在学院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报研究生处备案。 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各学院应按学科专业组织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要求:
1.对所研究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对某些理论或工程技术问题力求在理论或实践上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定的意义。同时,要求新见解要有科学依据,但不一定要求对新见解进行再实践的验证或工程检验。 2.论文工作必须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广度和工作量。论文应由本人独立完成,要能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从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的确定,实验过程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均应表明作者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论文一般应包括选题依据(调查研究和文献综述)、实验方法、数据处理、理论分析及结论。文末应附有参考文献及科学研究过程中整理的原始数据,论文要求文字通顺、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图表精确和计量单位正确。 学位论文按《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组织答辩,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获得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工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