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资料

翻译资料

Rise from China Today to Create Your World of TomorrowAn Intermediate Cours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n NaturalEnglish Series一. 英语是全世界使用民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是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的语言,在各种情况下把英语或汉语作为母语、第二语言和外国语使用的人数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一半, 而且正在呈几何级数性增长。

语言与文化方面的观察家们认为,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国际化,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将成为全世界信息网络翻译的主要领域。

因此,如果你掌握了英、汉这两种人类使用最多的语言及其文化背景,又能在两者之间进行必要的翻译,那么在当代社会你决不会成为落伍者;在国际政治、经济、科学、艺术、交流日益频繁,全球主义文化成为时代主旋律的21世纪,你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二. 从事翻译需要在所翻译的两种语言方面都有扎实的功底,但这决不意味着只要两种语言功底好就无需学习翻译。

假如你掌握了两种方言,你就会知道,把一种方言翻译成另一种方言也并非容易:有时候一种方言中的词语很难在另一种方言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词语。

方言之间尚且如此,在中西两种语系不同的语种之间进行翻译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结构体系,其间的概念与各种形式关系并非整齐划一地个个对应,常常难以对号入座。

同时,由于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时千变万化,无论什么双语辞典也都无法解决翻译中所有的具体问题。

所以, 一个人即使熟练地掌握了两种语言,可以分别在其中任何一种语言体系中纵横自如,但在翻译时却仍然可能会不知所措,甚至会突然陷入“失语”的尴尬境地。

总之,把两种语言分开来讲都讲得很好的人,一旦把二者联系起来讲就可能会遇到麻烦, 甚至哪一种也讲不好!这是因为双语交叉使用时必然会出现二者相互影响、干扰的情况。

要证明这一点非常简单:请一个英、汉两种语言都很好但不从事翻译工作的人随意讲一段连续的话,请他/一句汉语一句英语地讲,看看他/能否像连续讲一种语言时那样既自然又流利,既不重复又连贯密切。

总之,无数双语工作实践经验已经证明,翻译需要专门的训练,扎实的的双语功底只是通过训练学好翻译的条件。

三. 语言水平的高低永远是相对的, 语言学习也永远没有止境。

因此, 我们也不能认为只有语言功底十分扎实,语言水平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以后才能学习或从事翻译。

相反,翻译能力与语言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

换言之,从事翻译的基础条件是良好的双语功底,但是学习翻译又是进一步打好双语基础的有效途径。

在外语教学中,各种教学法随着时代需要的变化也曾经不断花样翻新,但一般都是时髦一时,只能各领风骚数十年甚至只流行几年就成为落花流水。

相比之下,翻译作为一种最一般的手段则已经历时数百年,而且在经受了来自“直接法”教学理论的强烈攻击之后,至今仍显示着“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外语学习与母语和第二语言学习有根本的不同:母语和第二语言是在语言环境中通过感性自然习得的,不需要、也不可能借助其它语言参照,而且既不需要,也不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而外语则是在一个人已经度过语言自然习得的阶段后主要依靠理性学习的“另一种语言”,它无法摆脱而且也需要对母语的参照,而且常常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

正如人不可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那样,我们在成年后开始学习一种外语,既不可重复那种学习母语的自然发展过程,也不需要重复这种自然发展过。

强迫自己按照幼儿学母语的“听说读写”顺序学习外语是十分愚蠢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意识地借助母语参照,从而根据已经形成的知识,把母语的“影响”之“弊”变成“借鉴”之“利”,充分发挥成人在知识积累和理解力上的优势,利用翻译比较的和非机械重复的手段以最高的效率学好外语。

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Peter Newmark指出,翻译在外语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初级阶段可以节省时间,强化记忆;在中级阶段,可以扩大词汇,有助于理解、辨析同义词,在高级阶段可以加强语感和和理解,提高文化差异意识。

总而言之,翻译是外语学习中“培养准确性、简洁性和优雅性的练习,在外语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头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我们认为,无论在外语学习的什么阶段,通过翻译比较与翻译实践始终都是一种实用、快捷、高效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同时,对于母语来说,翻译也具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她能比写作更快地帮助我们提高母语的表达能力,因为在写作中我们总是倾向于无意识地使用自己已经掌握和熟悉的表达法,而在翻译中我们就经常不得不努力寻找最能表达原文意义和风格的表达法,从而有意识地学习,努力提高母语水平。

在较高级的外语学习阶段,翻译中的语言对比分析促使我们能够在有一种外语做参照的情况下从旁观者的角度重新认识母语,进而摆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混沌状态,把对母语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层次,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

四. 有人承认翻译需要技巧,但认为翻译技巧只是文字游戏上的雕虫小技,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

这种认识可谓大错特错。

其实,翻译对社会来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活动,对一个人来说则不仅是一种学习语言与文化的工具和一种社会交际技能,而且是一种文化鉴赏活动,她能把人培养成一个更全面、更彻底的文化人。

人们对于翻译的需要起于原始社会不同语言群体之间的接触,兴于不同文化社团之间这种接触频繁化发展,盛于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大规模文化交流。

今天,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全球村”时代,翻译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重要意义。

在全球主义语境中,她意味着人类信息的共享, 新知的传播,文明的互动;在蒙蔽与开明,民主与极权,自由与专制的对峙中,她必然成为人道、和平、进步的武器。

因此,翻译工作不仅是一种前景光明的职业,而且是一种崇高的事业。

所以, 亲爱的同学们, 我要对你们说:热爱翻译吧!她将使你的视野更开阔, 精神更自由,生活更丰富。

认真地学习翻译吧!她将给你的努力付以加倍的回报。

英汉翻译的基础:语言思维习惯的差异由于从形式来看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表达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所以无论是从语言的角度看,还是从文学的角度看,都有必要认识所翻译的两种语言之间传统思维习惯上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完全属于不同的语系,其产生、发展的历史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传统的语言思维习惯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对此我们可以择其要素简单作以概括。

1.英语强调名词的语义,名词在英语中既用来命名、指物,也较多地用来概括行为,行为的特点、性质意义以及事物发展与变化的状态,因此英语常常以名词为中心构成更大的语言单位(较长的词组),倾向于用名词或名词词组表达一句话中最重要的意思,也可以用比较复杂的名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

相比之下汉语则更加强调动词的作用,用动词或由动词构成的词组或句子表达较复杂的思想。

比如, 英语说“Let‟s have a rest”时, 其中心意思并不在动词“have”上,而是在名词“rest”上;用汉语表达同样的意思,则说“我们休息休息(一下)”,语义中心就是动词。

2.英语由于以名词为中心,所以强调用名词或名词性单位对事物进行概括和综合,汉语由于以动词为中心,所以往往对复杂的概念进行动态的分析和具体化的处理。

比如,英语的“complexity”可译为“错综复杂”,“justice”可译为“公正守法”,“happiness”可译为“幸福美满”等等。

3.由于强调名词的中心地位,所以英语在说明某一事物的状态或变化往往倾向于用名词前后的修饰语或限定语来表述,而汉语则倾向于用谓语或表语的方式来描写。

比如,英语说“ a little yellow, ragged, lame, unshaven beggar”,汉语则说,“一个叫花子,身材矮小,面色苍黄,衣衫褴褛,瘸腿,满脸胡子”。

4.与上述差异相一致,英语句子结构呈静态,而汉语结构则呈动态。

比如,英语说“here”, 汉语则说“来”,“过来”,或“到这儿来”;英语说“ready”,汉语则说“准备好了”。

5.英语作为一种词语形态有曲折变化的语言,在结构上倾向于形合,即通过词语及其变化形式将各种语言成分组织起来;而汉语则没有词语形态上的曲折变化,强调意合,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主要依靠其语义上的关系,比如,汉语说“说时迟,那时快……”,而英语则说“It all happened too fast then for me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now…”或“It all happened faster at that time than it would take me to tell…”6.英语由于有词语形态的曲折变化,所以也就有了比较严格的语法结构体系。

在这一严格的语法体系中,话语以主语为出发点开始组织。

汉语则缺乏词尾变化和严密的语法手段,不强调语法结构体系,话语以主题为出发点开始组织。

由于这个原因,英语句子一般都有主语,而汉语只要主题清楚,主题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断,就不必使用主语。

英语说,“Mr.--- is a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er. His family is in Beijing and his daughter is at college.”汉语表达同样的意思时说,“某某某先生是职业英语教师,收入还算不少,家在北京,女儿上大学”。

在这句话中,“某某某先生”作为不变的主题,贯彻始终,所以,后面的名词无须象英语那样使用特别指示词。

7.由于以主语为出发点开始组织话语,而构成主语的成分又可以有各种前臵或后臵的修饰与限定,主语所涉及到的宾语也同样可以有各种修饰,所以英语复杂的句子姿态上呈树状结构。

相比之下,汉语由于强调主题的直接发展,所以形态上呈波状结构。

对此,我们将在第五章中专门讨论。

由于上述原因,英汉两种语言思维习惯还存在着更多细微的差异,讨论这些差异也有不同的表述术语。

比如,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看,还可以说英语在复杂句中倾向于使用语法上的形式补充手法继续话语,而汉语则倾向于以主题上的话题发展继续话语;英语倾向于直接性表达,汉语倾向于间接性表达;英语自下而上地表达,汉语自上而下地表达;英语句子具有末端开放的特点,汉语句子则有首端开放的特点。

如此等等,我们都将在以后各个章节中从各个不同角度分析、讨论。

在此,仅将两种语言主要的差异列出一览表(附),以供同学们参考:第一讲:英汉语言思维特征主要差异一览表从几个典型的翻译实例看英汉语言思维特征差异1.Of all forms of the commercial sexual exploitation of children,child prostitution is by far the most common and widespread.2.Those privileged to be present at a family festival of the Forsyteshave seen that charming and instructive sight –an upper middle-class family in full plumage.3.I marveled at the relentlessness determination of therain.4.Before going on up into the blue hills, Thomas stopped forgasoline at a lonely station.5.This is an article for the reader to think of when he or she is warmin bed, a little before he goes to sleep, the clothes at his ear, and the wind moaning in some distant6.If you can‟t find it here in Hong Kong, it doesn‟t exist.7.He is a round little man with a red face and deep eyes behind a pairof large glasses in a gilt frame polished to shine with dazzling light.8.今天我为母校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自豪9.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典型的翻译实例参考译文:1.1. 在对儿童的各种以营利为目的的性剥削形式中最常见和最普遍的形式是强迫儿童卖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