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央银行性质和职能
(一)管理金融业务的国家机构
1、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事业
2、代表国家制定和贯彻货币政策
3、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
4、主要通过经济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调控
(二)特殊的金融机构
1、国家实行宏观金融和经济调控的主体
2、不以营利为目的
3、不经营商业银行和普通金融机构的普通金融业务
(三)中央银行职能
1、发行的银行
1)国家赋予中央银行拥有货币发行特权,垄断或独占该国法定货币
2、银行的银行
1)集中存款准备金——调节信用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
2)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再贴现、再贷款
3)组织、参与及管理全国的清算
3、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
2)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3)为政府融资
4)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5)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管理法规
二、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一)负债业务
1、货币发行——最重要
2、存款业务
1)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
2)财政部存款
3)外国存款
4)其他存款
3、其他负债业务
1)中央银行债券
2)对外负债
(二)资产业务
1、再贴现
1)调节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成本,干预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
币供应量
2、再贷款
1)对商业银行放款
2)对财政部放款
3、证券买卖
1)公开市场业务进行,买卖政府公债、国库券等流动性高的有价证券
2)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稳定准备金、贴现政策过大的影响
4、保管黄金、外汇储备
1)按纸币发行额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保持本国币值稳定
2)黄金、外汇储备用于清偿外债
(三)其他业务
1、资金清算
1)组织商业银行集中票据交换
2)组织商业银行清算票据交换的差额
2、代理国库
三、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一)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手段调节货
币供给量(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的总称
2、基本特征
1)宏观经济政策
2)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3)间接调控政策——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整“经纪人”的自觉经济行为
4)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因为目标都是长期的呀
(二)最终目标
1、物价稳定
1)货币行使职能的前提条件是币值稳定,否则无法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
尺度和公平交易、支付手段
2)含义:物价水平的变动在较小范围内,并非绝对不变
2、充分就业
1)将失业率降到社会能够接受的水平
2)高失业往往与资源闲置、经济萧条和政权不稳并存
3、经济增长
1)经济在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不大起大落,不出现衰
退
4、国际收支平衡
1)以黄金、外汇储备的水平及变动来说明平衡状况
2)顺差、逆差——数额太大,持续时间太长,都是不利的
(三)最终目标之间的联系——长远统一、短期矛盾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稳定
1)参照菲利普斯曲线
2)解释1:工资提高,就业率上升,企业成本转嫁到价格,物价上涨
3)解释2:经济增长,就业上升,物价上涨
2、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1)经济增长快,收入水平增加,进口需求增加,贸易逆差
为了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政府减少货币供给,抑制需求,同时导致经济增
长缓慢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
1)国外通货膨胀,坚持国内物价稳定,意味着国内物价低,本国商品大量输
出,大量贸易顺差
4、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1)经济增长加快,物价趋于上升
(四)中间目标
1、重要性
1)为当局提供反映经济短期变化和金融趋势的量化参照系数
2)弥补最终目标在空间上的复杂性与时间上的迟滞性
3)充当阶段性的调整目标
2、选择标准
1)与终极目标高度相关性
2)可测性
3)可控性
4)抗干扰性
3、近期操作目标
1)存款准备金
2)基础货币
4、远期中介目标
1)利率
A.可控性强,可侧性较强
B.同时身为经济内生变量与政策中介目标,两者效果易混淆
2)货币供应量
A.可测性强(反映在银行体系),可控性强
B.货币政策的时滞性、非绝对控制力(公众、商业银行也能影响)
3)通货膨胀率
A.便于公众理解、透明度高
B.约束中央银行实行过度扩张政策
C.不易控制
D.货币政策对其影响有时滞性
E.其对经济影响不明确
4)汇率
A.
四、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影响
A.通过调节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能够用于放宽投资的货币量,改变货币
乘数→改变存款货币创造能力
B.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经营活动→影响信用规模和结构
C.影响公众心理预期
2)优劣
A.绝对控制力、效果明显、收效迅速
B.缺乏灵活性,影响太过强烈
2、再贴现率
1)成本效应
A.商业银行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或继续贷款,但提高对工商企业贷款
利率
B.市场利率由此上升,投资需求下降,贷款需求受到抑制,信贷规模缩
小
2)告示效应
A.人们预期信用紧缩、利率要提高,则减少借款
3)优劣:
B.波动市场利率,造成市场紊乱
3、公开市场业务
1)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活动
2)买卖政府公债、国库券等流动性高的有价证券,一般和商业银行进行
3)防御:稳定准备金、贴现政策过大的影响
4)进攻: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信贷规模
5)优劣:
A.无预期效应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差别利率政策
1)行业不同贷款利率
2、证券保证金比率
1)购买证券时必须支付现金的比率
3、消费信用控制
1)规定分期付款消费的第一次付现比率
2)规定消费信贷最长期限
3)规定消费信贷购买的消费品种类
4、预缴进口保证金
1)进口商品要缴保证金,增加进口商资金占用
5、不动产信用控制
2)房贷最高限额、期限、首付金额
(三)直接信用管制
1、信用额度分配,直接限制信贷规模
2、规定利率最高限
3、规定流动性比率(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与存款负债比率)
4、直接干预信贷活动、贷款范围(Eg. 不得对活期支付利息)
(四)间接信用指导
1、道义劝告——利用威严劝告
2、金融宣传——就是打广告宣传的意思
五、货币政策机制
(一)概念:
1、中央银行运用货币工具,通过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的变动,实现货币政策最终
目标的过程
(二)传统型利率传导机制——凯恩斯又来咯
1、假定:
1)除货币以外资产可以相互完全代替
2)金融市场参与者信息对等
2、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社会货币存量(下降),借此使利率上升,投资减
少,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三)资产价格渠道传导
1、货币供给量增加,短期名义利率下降,由于价格黏性,短期实际利率下降,本
国货币需求也下降???,货币贬值,净出口上升,总产量上升
(四)信用渠道传导
1、
六、货币政策效应
(一)影响其效应的主要因素
1、货币政策的时滞
1)内部时滞:政策制定到当局采取行动这段期间
2)外部时滞:当局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时间
2、微观主体预期
1)公众会根据预测,使政策无效,但实际中公众的对策也有发挥的过程,货
币政策仍能奏效一段时间,尽管最后会打折扣
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七、相机抉择与单一规则
(一)相机抉择:经济好,用紧缩型;经济不好,用扩张型
(二)单一规则(货币主义)
1、原因:政策干预的时滞性导致周期波动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