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必修模块一2、1 大气的受热过程
【所需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分析: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它要求的内容是比较多的。
从有关大气各条“标准”综合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本条“标准”:第一,作为自然环境组成要素,“标准”中的“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第二,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第三,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
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第四,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
第五,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需要借用一些原理示意图,如大气温室效应示意图等。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第二章第一节教材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部分教材既是对前面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外部圈层”知识的重要补充,尤其是解释了“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这一原理,同时也是学好整个第一节的基础。
教材内容比较结合生活实际,但出现了较多的陌生概念,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些许难度。
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图片,并增加了很多学生学习的环节(如阅读、思考等)。
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初中阶段基本没有学习过,因此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同时知识本身的难度也大,对高一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由于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知识具有新鲜感,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护
作用;理解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与大气受热过程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根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示意图认识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特点;结合“大气的温室效应”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运用大气热力性质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大气热状况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天空的颜色”“温室效应”的学习,明确成因,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理解大气的温室效应。
教学难点:1.大气的温室效应。
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本节课原理性强,授课时应紧密结合图片,做到图文结合,这样有助于原理理解。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导学法推出本课的原理。
由于知识比较抽象,用身边的实例辅助教学。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三种削弱作用——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学生不容易区分,对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表格选择比较法进行教学。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知识的学习,因此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这部分内容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关键看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本着激发学生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原则,按照“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顺序进行讲解,尽量多的运用图表深入浅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并且适时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希望能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资源】自制教学幻灯片、视频(大气的“温室效应”)、自制图片(太阳辐射在地面的不均匀分布)、一些数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设计】
地球与月球的这种差异,与地球存在厚厚
的大气及其热力作用有关。
我们一起来学习“大
提问:
①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
②可见光区、紫外线区、红外线区的波长
设问:
①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的哪部分?
②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的哪部分?
教师: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总结:教师展示幻灯片:
【板书设计】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反射能力越强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4.太阳高度对大气削弱作用的影响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2.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同时地面降温
3.大气逆辐射又使近地面增温,起到保温作用
【课堂评价】
1.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北回归线附近,其原因是( )
A.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比北回归线上小
B.赤道上白昼时间较北回归线处长
C.赤道上云雨天气较北回归线上多
D.赤道上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较短
答案:C
2. 下列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答案:D
3.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 )
A.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增高
B.大气毫无阻挡地使太阳辐射至地面,使地面温度增高
C.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紫外线
D.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几乎吸收了全部的地面辐射,使热量散失很少答案:D
4.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
(1)标出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的名称:
①;
②;
③。
(2)对于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三种辐射来说,辐射波长由长到短的排列应是。
(3)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成分是平流层的和对流层的和,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光。
(4)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使大气增温,同时又以的形式把热量归还给地面的缘故。
(5)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最强的时候出现在天气,最弱的时候出现在天气。
答案:(1)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3)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可见
(4)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
(5)有浓密低云的阴雨空气透明度好的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