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景阳冈》
景阳冈
课文背景
本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 第二十三回改写的。《水浒传》是描写北宋末 年山东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这 部小说写宋江等108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 残酷压迫下,被迫在梁山聚义反抗的故事,武 松是这部书中的英雄人物之一。
学习字词 读一读
yǐ dié jīn qià ǎn chāo zhànɡ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 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 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 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 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 生之力,只顾打。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 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 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 锦布袋。
中心思想
《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 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 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 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 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 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气概。
看图,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谢谢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 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 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 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此段主要描写了老虎凶猛。“闪”在本 段出现四次,突出表现了武松的机警敏捷。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 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 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 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第一句体现了武松以退为进、机智 灵敏。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 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 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 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 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 一半在手里。
这一句体现了武松抓住机会进攻。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 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 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 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 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 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感受武松的形象: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对武松这 个人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说 一说,武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武松:机智勇敢、武功高强、豪爽 倔强、无所畏惧。
在《水浒传》中像武松这样的英雄 好汉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 读读《水浒传》原著,感受小说中人物 的精彩描写。
按课文内容排列顺序,标上序号。 ( 2 )武松连喝了十八碗。 (6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1 )武松来到酒店吃酒。 (4 )武松遇到老虎。 (3 )武松不听劝告执意上了冈。 ( 5 )大虫“三扑”,武松“三闪”。 ( 7 )武松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倚 碟 斤 恰俺 绰 杖
qín wù lì lèi liànɡ qiànɡ ā
擒勿笠 肋踉跄呵
pī lì páo xiào
霹雳咆哮
jiū chuí pō
揪 锤泊
写一写
冈饥筛斤恰俺 杖申枉勿悉笠 膛截咆哮揪昔
课文讲解 先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层次。
第一部分(1~2):武松进酒店喝酒, 不听劝告要过冈。 第二部分(3~5):武松上冈后的思想 变化。 第三部分(6~7):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部分(8):武松打虎后下冈。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小标题
喝酒 上冈 打虎 下冈
再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 武松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 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 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 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 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 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 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此部分将武松赤手打老虎的经过写 得很详细,抓住了“揪、按、踢、提、 打”几个动作进行了细节描写,形象生 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
阅读课文的其他部分,然ຫໍສະໝຸດ 回答 这些问题。1.店家只给武松三碗酒的原因是什么? 2.武松为什么不听劝告上景阳冈? 3.武松上冈之后发现确实有榜文说有
老虎为什么不下冈? 4.武松打死老虎之后,为什么要下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