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调研报告(定稿)

关于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调研报告(定稿)

关于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调研报告——以五指山市为例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李文涵王涛【摘要】本次调研主要针对海南省五指山市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环境展开,调研范围包括五指山市的南圣镇、畅好乡及周边乡镇,调研对象包括五指山市的旅游资源、教育、基础设施及政策。

本次调研力图从该地区的旅游现状出发,探索该地旅游发展缓慢的原因,了解现有的政策以及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其他解决策略。

【关键词】旅游,经济,生态,农业,五指山,少数民族地区一、引言(一)情况概述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周围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是有名的“翡翠山城”。

是海南省中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该地因为五指山而闻名省内外,俗话说“不到五指山,不算到海南”。

五指山市为海南岛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市区海拔328.5米,是海南岛海拔最高的山城。

市区面积1169平方公里,人口10.7万。

昌化江上游支流南圣河从东向西蜿蜒,流贯全城区。

此地气候温和,属热带山区气候,冬暖夏凉。

年平均气温22.4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69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4%。

山青水秀,四季如春,非常适合人类居住,有“天然别墅”和“翡翠城”之称,亦被誉为“华夏养生之都”。

山城景色和民族风情是五指山市最主要的旅游内容,有“一山、一林、一情、一城、一路”之说。

一山就是五指山,一林就是中部的热带雨林,一情就是中部的黎苗少数民族风情,一城就是通什的城市旅游,一路就是通贯海南岛中部的公路。

山、林、情、城、路紧密相连,融为一体,是典型的“绿色生态”旅游城市。

五指山市,犹如镶嵌在五指山区绿涛上的一块翡翠,街道两旁菠萝蜜、椰子树和凤凰树红绿相映,美丽的南圣河像条银白色的飘带绕着山城而过。

此地冬暖夏凉,清晨凉风习习,雾锁山城;午间云开雾散,阳光普照;午后乌云聚合,大雨倾盆,往往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奇异景观,飘带似的彩虹点缀天空。

五指山还是黎苗传统文化歌舞及工艺品创作和表演的主要基地,民族风情原始、古朴、浓郁,别具特色的宾馆、黎村苗寨等吸引了大量游人,是海南省每年“三月三”黎苗民族传统节日庆典的主要场所。

五指山市主要旅游景点:五指山热带雨林·海南民族博物馆·七仙岭·热带植物园·中华民族文化村·卧龙山·太平山瀑布·琼州学院·海瑞祖居·琼崖公学纪念亭·鹦歌岭·甘什岭·民族博物馆和仿古黎村·白沙起义纪念馆·仙龙洞·黎苗民族歌舞长廊·木色旅游度假风景区。

(二)问题提出如果和历史相比,五指山市这几年的经济发展还是比较快的。

可是相对于国家和海南其他城市而言,则相对缓慢。

究竟是什么原因滞后这里的旅游和经济发展呢?我们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薄弱五指山市及其周边乡镇,基础设施较落后,滞后当地的经济发展。

2 教育落后五指山及周围乡镇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孩子上学难,上学远。

影响当地未来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三)研究意义本次调研的意义在于:通过对五指山市的各个方面的调查,了解五指山在建设国际旅游岛方面的一些变化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以此来纵观整个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五指山现状(一)旅游1.生态资源五指山市是海南省首批建设的5个生态市县之一,该市拥有海南省高山峰--五指山。

五指山是中国最大的热带山地花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和海南省生态保护核心区。

10年来,五指山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海南生态省建设的目标,从维护全省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五指山生态市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保住了“海南之肺”,为全省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作出了贡献,五指山大峡谷漂流等一批以热带雨林景观为特色的精品景区就是五指山市生态资源的有力例证,每年吸引大批游客来此“吸氧观绿”。

五指山风土人情(一)黎族纹身习俗纹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

海南汉语叫“绣面”或“书面”。

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二)黎族的“跳竹竿”“跳竹竿”“跳竹竿”是黎族最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

每逢过年过节,黎族同胞便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跳起“打竹舞”来。

(三)苗族的斗牛活动海南苗族斗牛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还是养牛技术的比赛,从而可促进养牛活动。

(四)苗家姐妹节每逢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八日,是居住在五指山市和保亭县交界处的陡水河畔苗家村寨姑娘们欢度传统节日――姐妹节的日子。

(五)鼻箫鼻箫是海南黎族喜爱的古老乐器之一,是用五指区特产的白竹制用而成。

箫管约60厘米长,两端各有一小圆孔,距两端约10厘米处也各有一小圆孔,共有4个小孔,可以奏出7个音节,为适应鼻孔运气吹奏,箫身很细,直径只1厘米左右。

鼻箫音质很好,曲调优美,别具一格。

关于鼻箫的产生,还有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黎舞(一)跳柴舞黎族地区,山高林密,相传先民们建茅屋时,竹竿不断从屋顶滑下,人们为避免打脚碰头刺脸,便不断地跳跃。

这情形颇具趣味,逐渐形成了“跳柴”。

“跳柴”,黎语称“转涉”。

(二)钱铃双刀舞黎族男子很崇尚武艺。

钱铃棍有两尺长,两端各系着一串铜钱。

有钱铃棍意喻扁担,钱铃则意喻山兰丰收(一种旱稻)的说法。

需有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

(三)舂米舞与粗犷剽悍的男子形成鲜明对比的黎族女子,勤劳、温顺、柔韧。

舂米舞正反映了这个特点。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舂米者也就是舞者。

以四人舂米为例:相对站立舂米的两人,是右腿弓步站立的舂米动作;另一对是以双足平立、腿膝时曲时直地舂米的动作。

当其中的一对往木臼里舂米时,另一对便举起舂杆撞击臼边;有的则用舂杆往木臼内舂一两下,提舂杆时,在臼边撞击一下或数下;有的却在臼餐撞击。

这种节奏感极强的"音乐"伴奏,哪怕是舂上三四个钟点,也不觉得疲倦。

这种欢快而挺拔的舂米动作,自然呈现出了健美的舞蹈姿态。

(四)黎族纺织工艺黎族的工艺美术,最突出的是表现在纺织工艺上,海南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对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纺织尤其独具匠心。

宋代以前,黎族妇女就会纺织布,织出彩色床单幕布。

“崖州被”曾远销中原。

宋代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中,曾描绘了黎族妇女纺织的生动情景:“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变半月夜弹云;夜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

”黎族的纺、织、染、绣四项工艺都富有自己的特色,“黎族人民男女老少都爱唱歌。

黎族歌谣分为民歌和民谣两种。

民谣是用黎语和韵调吟唱的,多为传统的古典黎歌,一般是5个音节一句,但每首没有固定的句数,小调之类大体以四句为一首的较多。

黎族民谣多是独唱、对唱,用黎特有的民乐伴奏,往往和音乐、舞蹈连在一起,歌谱曲,曲载歌,三者一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古风。

三月三三月三是海南省黎族的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爱情节,黎语称“孚念孚”。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黎族地区过三月三,目的是祭拜黎族的祖先,并祈祝农作、狩猎丰收。

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共同构建了今日五指山的辉煌。

大力发展这两个旅游文化,五指山的明天将一片光明。

(四)政策1.国家政策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调研报告》认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要做好两篇文章,首先要练好内功,同时请中央进一步给予大力支持。

调研报告建议中央给予6个方面的政策支持。

报告建议:中央从政治上、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考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价值,适度给海南放权,鼓励海南先行先试,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摆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在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时,给予海南特殊的政策。

报告具体建议中央给予以下6个方面的政策支持:赋予更加开放便利的出入境政策。

争取进一步扩大免签证国家范围,逐步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实行个人到海南免签证政策;延长免签时间,将享有免签政策的游客在海南停留时间由15天延长至30天。

赋予优惠的旅游购物政策。

允许全岛机场、码头口岸及各市县设立免税商店,实行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并实行店内付款提货、离岛验放,允许国内地方特色商品进入免税商店;试行对国人限次限量购买政策。

赋予更加开放的航权政策。

给予第三、第四、每五航权开放政策及“南边开口、北边开放”航路政策,面向国际旅游客源地加快开辟新的国际航线。

实行航线经营权审批备案制,由海南自主审批航线经营权并报中国民用航空局备案。

进一步拓宽中途分程权适用范围,将航空公司运营的海南国际航班延伸至或经停中国其他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将现有至中国其他城市的国际航班经停或延伸至海南。

赋予更加开放的海洋旅游政策。

有序开展西沙旅游,进一步开放国际邮轮航线。

允许以度假为目的的地境外私人游艇停泊海南,并简化入境手续。

鼓励投资开发海洋旅游,丰富海南海洋旅游产品。

赋予更加灵活的融资政策。

允许海南以公开募集的方式发行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设立旅游公益彩票,为推进海南旅游业发展筹措资金。

赋予更加开放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政策。

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实行更加灵活的旅游及相关产业项目审批政策。

允许海南在不违背土地使用规划、不占用现有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发展高尔夫产业;赋予海南更大的中外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审批权和文物进口审核权,加大文化开放力度;加快发展国际会展业;允许开展外汇兑换公司试点工作,设立小额外币自由兑换窗口,办理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允许外资独资设立医疗康复机构,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康复保健体系;建设与旅游相关的各类国际学校。

《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用17篇章63小节明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并在全面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产业发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动计划等方面对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了具体工作安排。

根据《规划纲要》提出的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海南将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届时,海南的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第三产业比重将达到60%,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达到60%。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综合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规划纲要》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原则为“六个坚持”:坚持国际标准,打造精品;坚持强岛富民,普惠民生;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坚持规划引导,扎实推进;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

规划纲要》明确规定,全省主要旅游资源的规划权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审批权集中到省一级。

用于规划建设的滨海、滨河、滨湖等优质土地资源,原则上主要用于度假区和酒店及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