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概论及第2章常用腐蚀评定方法

第1章概论及第2章常用腐蚀评定方法


试样
试样制备 平行试样 试样标记 试样暴露
重现性,可比性 重现性,准确性
1.2.3试验介质
主要影响因素:
(1)介质的类型、主要成分和杂质成分、浓度及分布 (2)pH值 (3)电导率 (4)腐蚀产物 (5)固体粒子数量和尺寸 (6)介质的容量 实际介质 (7)生物因素 模拟溶液 试验介质 加速溶液 纯溶液
2.3失厚测量与孔蚀深度测量
测量腐蚀前后的厚度损失后单位时间的腐蚀失厚(mm/a) 失 厚 测 量 无损检测:涡流法、超声波法、射线照相法、电阻法 计量工具和仪器:卡尺、卡钳、螺旋测微器、带标度 的双筒显微镜。
孔蚀密度 蚀孔直径 孔蚀深度 孔蚀表征
测量1dm2试样上10个最深的蚀孔深度的P平均、P
2.7 溶液分析与指示剂法
溶液分析:当腐蚀产物完全溶于介质时,通过定量分析可获得腐 蚀量~时间曲线。 极谱分析、离子选择电极和原子吸收光谱均被用于溶液分析。 指示剂法:利用某些试剂与特定金属离子或腐蚀产物的颜色反应 例:用铁羟指示剂确定阳极区和阴极区,检验镀层质量。
知识点:
常用腐蚀评定方法的种类 利用质量损失法计算平均腐蚀速度的方法 孔蚀的表征 电阻法评定腐蚀的原理及技术特点
课程介绍
学时
32 学时 课堂讲授16学时+实验16学时
学分
2学分
考 核
平时考核(占总成绩50%) 笔试(占总成绩50%)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李久青,杜翠薇,腐蚀试验方法及监测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7 参考书: 1.吴荫顺主编,金属腐蚀研究方法,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2.金属腐蚀研究方法实验指导书,北京科技大学 3. 周伟舫主编,电化学测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 4.史美伦编著,交流阻抗谱原理及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1.3 5.曹楚南,电化学阻抗谱导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二次 印刷 5.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主编,金属的局部腐蚀:点腐蚀·缝隙腐 蚀·晶间腐蚀·成分选择性腐蚀,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5
温度 金属/介质的相对运动
环 境 条 件
充气和去气 试样暴露程度(全浸、半浸、间浸) 实验室:1-7天,至少两周期 试验时间 工厂:最少两周 自然环境:较长时间 1.3.7.15.31(年/月/天)
间隔试验方法
A2 At+1 试 样 A1 At
0
1
t
t+1
分段试验法揭示腐蚀变化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介质腐蚀性 不变 不变 不变 减小 减小 减小 增大 增大 增大 金属腐蚀速度 不变 减小 增大 不变 减小 增大 不变 减小 增大 表现条件 A1=B=A2 A1=B> A2 A1=B< A2 A 1> B = A 2 A1 > B > A2 A1 > B< A2 A1< B=A2 A1 < B > A2 A1 < B < A2
习实践使学生掌握金属腐蚀研究的实验技能,提高运用有关知识去分析 实验现象和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金属腐蚀实验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的课程。 它是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但在内容上又与金属腐蚀与防护密切配合, 相互依赖与补充,构成了未来材料腐蚀科学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基础。
1.1.2腐蚀试验方法的分类
腐蚀试验目的和对象千差万别,通过分类可对方法的性质的
范围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按试验场所和规模 按试验场所和规模
分为
实验室试验 现场试验
实物试验
1.1.2.1实验室试验 模拟试验、加速试验 (1)实验室试验
定义:实验室内、小型金属试样、人工配制(或取自实际环境)的介质、
1.1.1腐蚀试验方法的任务
检验材料的耐蚀性 确定特定环境的腐蚀性 评价材料的变质和破坏程度 确定防护对策
选材、防腐设计与施工、设备运行状况分析、时 效风险评价、寿命预测、失效分析、防护和检修 策略的确定、监测、新材料开发、科学研究
案 例
库尔勒站埋设1年的点蚀坑
X70钢
Q235钢
2.6 力学性能与腐蚀评定
全面腐蚀评价:腐蚀前后材料力学性能变化的相对百分率或剩余百分率。
Ks=
σb0 –σb1 σb0 σb1 σb0
×100% (时间 t)
Ks——强度损失百分率 σb0——腐蚀前试样的抗拉强 度
K′s=
×100%
(时间 t)
σb1——腐蚀后试样的抗拉强 度
局部腐蚀评价: 孔蚀、缝隙腐蚀可参照全面腐蚀的评价标准 应力腐蚀:①测定剩余力学性能 ② 测定不同加载应力下的寿命,确定 σth 腐蚀疲劳:△σth 断裂力学:临界应力场强度因子 KISCC和△KICF 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da/dt 和腐蚀疲劳 裂纹扩展速率da/dN
利用质量损失法计算平均腐蚀速度
V= m0 m1 m2 A t
m0-m1-m2 A×t 试样的原始质量,g; 清除腐蚀产物后的样品质量,g; 空白试样的矫正质量损失,g; 试样暴露面积,m2; 试验周期,h;
复习题:
实验室腐蚀试验的优点和局限性 采用平行试样的必要性 根据试样暴露程度将腐蚀试验分类
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1.概述及常用腐蚀评定方法(2学时) 2.电化学测试技术(4学时) 3.常规实验室腐蚀实验方法(2学时) 4.局部腐蚀实验方法(4学时) 5.加速腐蚀实验方法(2学时) 6.自然环境中腐蚀实验(1学时) 7.工业腐蚀监控、及腐蚀失效分析简介(1学时)
第1章 绪论
1.1 腐蚀试验方法的任务与分类 1.2 试验设计与试验条件控制
北京科技大学(USTB)
金属腐蚀试验方法
(课程编号:030304)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腐蚀与防护中心
杜翠薇 2013年1ຫໍສະໝຸດ 月课程安排 联系方式:杜翠薇
62333931-514,dcw@ 课堂教学时间 16学时, 实验课时:16学时 试验时间及地点:按组分配,时间另订,地点试验测试楼223 汪崧老师:62333975-502;13621074302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电化学测试技术 常规实验室腐蚀试验方法 局部腐蚀试验方法 2.课程难点: 本课程的难点是电化学测试技术,尤其是交流阻抗技术, 要求同学们掌握测量的原理。
3.能力培养要求: 金属腐蚀实验方法是一门实验课程,具有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
宏观检查 表观检查 微观检查
表观检查的champion标准样图
champion标准样图说明
2.2质量法(重量法)
腐蚀产物牢固附着; 腐蚀产物有恒定组成(间接性); 质量增加法: 连续测量,可获得腐蚀-时间曲线
质量法
质量损失法: 试验后要全部清除腐蚀产物 (机械、化学、电化学法) 可计算平均腐蚀速度 以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 由腐蚀引起的材料的质量变化 评价腐蚀
第2章 常用腐蚀评定方法
1.表观检查 2.重量法 3.失厚测量与孔蚀深度测量 4.气体容量法 5.电阻法 6.力学性能与腐蚀评定 7.溶液分析与指示剂法
2.1表观检查
定性评定方法,亦可给出一些定量数据。 是其他评定方法的补充 肉眼、低倍放大镜观察 形态、类型、程度和部位 金相显微镜、SEM、TEM、 EPMA、AES 显微组织结构和相成分、断 口分析
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和验证类型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 同学们从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并巩固金属腐蚀领 域中一些最基本的概述、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理解; 通过试样制备——性能测试——数据处理为主线索的类 型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金属腐 蚀研究中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技能。 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对金属腐蚀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其它自然科学问题的逻辑分 析能力。
环境受控。
优点: (1)仪器和控制设备精密 (2)可严格控制影响因素 (3)试样设计灵活 (4)试验周期短 (5)结果重现性好 局限性:试样、介质、环境、往往有差别。
模拟试验:模拟装置、介质、环境
实验室试验
加速试验:人为控制条件,加速试验 进程(1)侵蚀性(2)鉴别性 用于相对比较耐蚀性和产品质量控制
1.2.试验设计与试验条件控制
1.2.1腐蚀试验设计的基本考虑
确定目标
设计试验方法
控制试验条件
符合腐蚀机理的现代科学理论
试验参数测量
采用统计分析和经济分析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
决策
1.2.2试样
腐蚀介质
腐蚀环境
腐蚀试验设计和条件控制
材料(试样)
腐蚀
材料 (试样)
介质
环境
腐蚀和腐蚀试验条件控制
试验材料 试样的形状和尺寸
max
孔蚀系数=
P max
/ d
D-全面腐蚀计算的平均浸蚀深度
孔蚀深度测量方法:带探针的微米规 机械切削 显微镜观察截面 显微镜聚焦蚀孔边缘和孔底
2.4 气体容量法
原理:腐蚀速度与析氢或耗氢量之间存在确定的化学计量比。
特点:测量灵敏度高 无需清除腐蚀产物 可跟踪腐蚀过程,测定腐蚀量~时间关系
2.5 电阻法
腐蚀使试样横截面积 减小,导致电阻增 大(R=ρL/ S ) 测定均匀腐蚀导致的厚度 变化和腐蚀速度
材料内部组织结构破 坏,导致电阻增大
给出晶间腐蚀或氢腐蚀等 局部腐蚀信息
2.5 电阻法
测量技术:电桥法(注意温度补偿)
技术特点: 测量不受腐蚀介质限制(气/液、导电/不导电) 测量时不必取出试样和清除腐蚀产物,实时、原位测量
网络资源
科技基础性条件平台-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门户网站:
中国腐蚀与防护网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共享文件:课件将会放入QQ群的共享文件中 QQ群:金属腐蚀实验方法 163276674 友情链接:北京科技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