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矿概述一、国内、国际行业评测中国铅锌矿储量居世界第二。
铅锌矿有产地700多处,主要为:黑龙江省的西林;辽宁省的红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营子;内蒙古自治区的白音诺、东升庙、甲生盘、炭窑口;甘肃省的西成(厂坝);陕西省铅硐山;青海省的锡铁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黄沙坪;广东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苏省的栖霞山;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厂;云南省的兰坪、会泽、都龙;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铅锌矿。
中国再生铅产业格局渐变铅的主要消费领域是蓄电池、电缆护套、氧化铅和铅材,其中汽车蓄电池是铅消费的最大领域。
中国是世界上金属铅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精铅生产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精铅消费国。
近年国内铅锌市场整体供求依然保持供不应求的局面,变化最大的是进出口量的波动。
而从产销对比情况看,消费需求呈现出逐步放大迹象的同时,产量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2005年全国规模以上铅锌矿采选行业全年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8,824,494千元,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8,543,646千元;铅锌冶炼行业全年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8,755,914千元,累计产品销售收入71,029,707千元。
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铅锌矿采选行业全年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1,312,690千元,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9,692,399千元;铅锌冶炼行业全年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18,308,121千元,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14,788,191千元。
2005年精炼铅产量237.84万吨,再生精炼铅产量54万吨;精炼铅消费量193.97万吨,其中蓄电池耗铅比例在继续增大;2006年铅产量275.92万吨。
2005年国内锌产量为265万吨,同比下降0.66%,2006年国内锌产量为312万吨。
中国在全球铅锌产业链中处于重要地位。
但与铅锌生产、消费大国不相适应的是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并不明显,特别是当前国内铅锌矿产资源保证程度下降、产业结构不合理、冶炼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严重削弱。
因此,尽快调整铅锌产业发展政策,积极谋求国际定价权已成为当务之急。
预计2007年全年,全球的铅价将因供应过剩而承压。
2006年全球铅需求量为780万吨,与供应一致。
2007年全球供应量约为830万吨,可能超过820万吨的需求量。
铅将较锌提前一些时间出现供应过剩现象。
2007年全年国内铅价也将跟随国际价格而波动,但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美元贬值和人民币的升值,国内外价格的比值开始缩小。
中国强劲的需求抵消了锌矿石产量增长,预期2007年全球锌市将会短缺31.5万吨,导致库存继续下降。
中国从1993年全面放开有色金属市场,国内铅锌市场早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市场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很大。
200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铅生产国,2006年全球精炼铅产量为804.9万吨,其中国铅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约34%。
作为铅出口大国,中国的精炼的出口量对国际铅市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有色金属行业复苏,中国在铅冶炼及矿山开采等方面都加大了投资,其中铅冶炼产能增速较为迅猛。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铅生产国和消费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基础原材料用量逐年增加,并带动了世界消费量的增长。
预计,2007年全球经济将连续第五年强劲增长,尽管美国经济增长会有所放慢,GDP增长率可能维持在2%-3%之间。
但欧洲、日本以及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发展很强劲。
由于国内铅锌矿山产能不集中,一些小型矿山的产量很难统计在内,因此我们估计中国铅精矿实际产量要远远高于74万吨。
同时再生铅及进口铅精矿弥补了国内铅精矿供应缺口。
中国铅精矿自给率预计不足一半,随着中国铅冶炼产能不断增加,中国对进口铅精矿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未来全球市场铅锌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持续,主要影响因素概括为源紧张、精矿产量有限、加工费较低以及环保要求提高等。
锌:近年来,随着国内冶炼能力的不断扩大,持续的原料供应紧张,使锌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利润向矿山转移;另外由于锌价高涨,中国锌冶炼厂达到新建和扩建的高峰。
未来锌新增冶炼能力将继续向原料生产地转移;受电力、运输紧张、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锌冶炼企业的生产成本将继续大幅攀升,因此未来冶炼能力向资源丰富地区转移是减低成本的必然选择。
铅:未来,全球精铅供应缺口能否消失,部分地区的供应紧张局面能否实质性缓解主要在于中国精铅出口量,而这又与我国精铅产量和消费有着直接的关系。
2006年我国新投产的铅产能有30万吨,再加上再生铅产量的不断扩大,我国精铅产量还将较快增长。
二国内主要产地中国铅锌矿资源比较丰富,全国除上海、天津、香港外,均有铅锌矿产出。
产地有700多处,保有铅总储量3572万吨,居世界第4位;锌储量9384万吨,居世界第4位。
从省际比较来看,云南铅储量占全国总储量17%,位居全国榜首;广东、内蒙古、甘肃、江西、湖南、四川次之,探明储量均在200万吨以上。
全国锌储量以云南为最,占全国21.8%;内蒙古次之,占13.5%;其他如甘肃、广东、广西、湖南等省(区)的锌矿资源也较丰富,均在600万吨以上。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滇西兰坪地区、滇川地区、南岭地区、秦岭-祁连山地区以及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地区。
从矿床类型来看,有与花岗岩有关的花岗岩型(广东连平)、夕卡岩型(湖南水口山)、斑岩型(云南姚安)矿床,有与海相火山有关的矿床(青海锡铁山),有产于陆相火山岩中的矿床(江西冷水坑和浙江五部铅锌矿),有产于海相碳酸盐(广东凡口)、泥岩-碎屑岩系中的铅锌矿(甘肃西成铅锌矿),有产于海相或陆相砂岩和砾岩中的铅锌矿(云南金顶)等。
铅锌矿成矿时代从太古宙到新生代皆有,以古生代铅锌矿资源力量丰富。
我国铅储量居世界前列,但铅矿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发展再生铅产业可以减少原生铅矿石的开采量,生产再生铅可以从铅废料中直接回收,不需要像生产原生铅那样经过采矿、选矿等工序,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低38%。
此外,再生铅能耗仅为原生铅的25.1%~31.4%,每生产1吨再生铅,可节约1360千克标煤,减排固废98.7吨,节水208吨,减排二氧化硫0.66吨,大大减少铅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在资源和环保的双重压力下,大力发展再生铅,使铅金属进入生产-消费-再生的良性循环,是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
中国再生铅生产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直到1978年后才形成独立的专业化再生铅企业,近十几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产量从1996年的2.8万吨增长到2007年的45万吨。
与以往“小、散、乱”的格局不同,近几年随着行业政策的陆续出台,新技术、新设备逐渐得到推广应用,再生铅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格局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变化。
政策篇再生铅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和环保优势,在相关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能够有效解决我国铅资源短缺、铅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
最近5年来,规范再生铅产业的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出台。
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施行,它对再生铅生产在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成效。
同年10月,《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发布,明确指出废铅酸蓄的收集、运输、拆解、再生铅企业应当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之后方可进行经营或运行。
不过,此项政策只是指导性文件,对于当时的产业格局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00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出台,但是它并没有管理法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可操作性较为欠缺。
在再生铅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以“资源化、减量化、再生产”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理念逐渐在再生铅行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得以体现。
2007年,成为我国再生铅产业发展的“分水岭”。
除劣:行业准入条件我国的再生铅企业以小企业居多,行业整体水平低,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
2007年3月10日发布的《铅锌行业准入条件》分别从生产规模、工艺装备、能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职业危害等方面对铅锌行业提出了明确的条件要求,其中对再生铅的要求是:现有再生铅企业的每年生产准入规模应大于1万吨;改造、扩建再生铅项目,每年规模必须在2万吨以上;新建再生铅项目,每年规模必须大于5万吨。
鼓励大中型铅冶炼企业并购小型再生铅厂与铅熔炼炉合并处理或者附带回收处理再生铅。
铅再生利用项目资本金比例要达到35%及以上。
新建及现有再生铅项目,废杂铅的回收、处理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
必须有节能措施,确保符合国家能耗标准。
每吨再生铅冶炼能耗应低于铅130千克标准煤,电耗低于100千瓦时。
新建再生铅企业铅的总回收率大于97%,现有再生铅企业铅的总回收率大于95%,冶炼弃渣中铅含量小于2%,废水循环利用率大于90%。
《铅锌行业准入条件》的出台提高了再生铅准入门槛,有利于提高产业层次和产业集中度,使一大批环保不达标、技术工艺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的小再生铅企业淘汰出局。
扶优:循环经济试点2005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联合正式启动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被列入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再生铅企业有江苏春兴合金集团有限公司和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名单中,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园榜上有名。
据悉,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能耗下降12.1%,废旧有色金属年回收利用量相当于年产量的25%左右,为节能减排做出了极贡献。
通过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具备了雏形。
公平:福利企业政策再生铅企业中的福利企业不在少数,长期以来,福利政策成为企业间成本竞争的筹码之一,而原有政策的不完善导致了竞争的不公平,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2007年6月,国家发布了《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在全国统一实行了新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为再生铅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这次国家关于福利企业税收政策的重大调整,改变了以前对福利企业给予返还全部已纳增值税的照顾: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的办法。
靠吃福利饭生存的再生铅企业将不得不在提升自身竞争力上下功夫。
协调:相关配套政策2007年3月27日,商务部发布了《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对再生资源的定义、分类、回收、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有效规范了再生资源的回收秩序。
对于今后制定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有参考价值。
8月,《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和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开题论证会召开,旨在引导环境管理和处理技术的发展,规范收集和处理处置行为,推行清洁生产,防止环境污染,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