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至2020 学年第一学期
教师授课教案
类别:
授课专业班级:
课程:《电工基础》第三章电容器
开课时间:
总课时:40学时
使用教材:
授课教师:
教研室:
一、课堂组织 二、安全理念讲解 三、授课内容:
第三章 电容器
§3-1 电容器与电容 一、电容器
两个相互绝缘又靠得很近的导体就组成了一个电容器。
这两个导体称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中间的绝缘材料称为电容器的介质。
电容器能够储存电荷,这是它的最基本的特性。
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称为充电。
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称为放电。
由于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是绝缘的,所以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电容器的这一特性称为隔直 。
在电路中使用的电容器,切断电源后,电容器中仍有剩余电荷。
因此,在检测电容器之前必须先将其“放电”,以免损坏测试设备,或对操作者造成电击。
电容器按其电容量是否可变,可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可变电容器还包括半可变电容器,它们在电路中的符号参见表。
固定电容器的电容量是固定不变的,它的性能和用途与两极板间的介质有关。
一般常用的介质有云母、陶瓷、金属氧化膜、纸介质、铝电解质等。
电解电容器是有正负极之分的,使用时不可将极性接反或接到交流电路中,否则会将电解电容器击穿。
电容量在一定范围内可调的电容器叫可变电容器。
半可变电容器又叫微调电容。
常用的电容器如图所示。
311266V
U U U =-=-=
二、电容
原来不带电的电容器接上直流电源后,它的两个极板就储存电荷。
电荷量与电压的比值称为电容器的电容,用符号C 表示。
它在数值上等于电容器在单位电压作用下所储存的电荷量。
即 C = Q/U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用F 表示,常用较小的单位有微法(μF )和皮法(pF )。
三、平行板电容器
平行板电容器是最常见的电容器。
电容是电容器的固有属性。
式中S 、d 、C 的单位分别是m2、m 、F ,介电常数ε的单位是
F/m 。
它只与电容器的极板正对面积、极板间距离以及极板间电介质的特性有关;而与外加电压的大小,电容器带电多少等外部条件无关。
电容器存在耐压值,当加在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大于它的
常用电容器
S
C d
ε=
一、课堂组织
二、安全理念讲解 三、授课内容:
第三章 电容器
§3-2 电容器的选用与连接
一、电容器的串联 把几个电容器首尾相接连成一个无分支的电路,称为电容器的串联,如图所示。
1、串联时每个极板上的电荷量都是q 。
设每个电容器的电容分别为C1、C2、C3,电压分别为U1、U2、U3,则 332211 , ,C q U C q U C q U ===
2、总电压U 等于各个电容器上的电压之和,所以
)
1
11(321321C C C q U U U U ++=++=
3、设串联总电容(等效电容)为C ,
则由
U q C =,可得 3211111C C C C ++=
即:串联电容器总电容的倒数等于各电容器电容的倒数之和。
电容器串联之后,相当于增大了两极板间的距离,所以总电容小于每个电容器的电容。
4、电容器的串联具有以下特点: ➢ 电容器上分配的电压和它的电容成反比。
➢ 电容器串联可提高耐压。
➢ 当电容量和耐压值都不相同的电容器串联时,必须使任何一个电容器上的工作电压都不超过其耐压。
二、电容器的并联 如图所示,把几个电容器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的连接方式,叫电容器的并联。
1、电容器并联时,加在每个电容器上的电压都相等。
设电容器的电容分别为C1、C2、C3,所带的电量分别为q1、q2、q3,则 U C q U C q U C q 332211 , ,=== 2、电容器储存的总电荷量等于各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之和,即
Q = Q 1+Q 2+Q 3 =(C 1+C 2+C 3)U 3、设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为C ,因为Q = CU ,所以 C = C 1+C 2+C 3
即并联电容器的总电容等于各电容器的电容之和。
电容器并联之后,相当于增大了两极板的面积,所以总电容大于每个电容器的电容。
4、电容器的串联具有以下特点:
应用电容器的并联增大电容量时,任一电容器的耐压都不能低于外加工作电压,否则该电容器会被击穿。
所以,并联电容器组的耐压值应取电容器中耐压值最小的那一电压值。
课堂讨论:电容器的选用与连接。
§3-3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 一、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