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学第八版哮喘毛细肺炎诊断标准

儿科学第八版哮喘毛细肺炎诊断标准

哮喘诊断(第8版儿科学)
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或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喘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
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B.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后15分钟FEV1增加≥12%;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

C.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诊断为哮喘。

咳嗽变异型哮喘诊断标准
(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以干咳为主。

(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6)个人或一级、二级亲属有特应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毛细支气管炎
诊断条件(第8版儿科学)
(1)常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多数在6个月以内,常为首次发作。

(2)喘息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

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梗阻症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喘息。

呼吸困难可呈阵发性,间歇期喘息消失。

严重发作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周和口唇发绀。

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少见高热。

(3)体格检查发现呼吸浅而快,60-80次/分,甚至100次/分,伴鼻翼煽动和三凹征;心率加快,可达150-200次/分。

肺部体征主要为呼气相哮鸣音,亦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叩诊可呈过清音。

肝脾可由于肺过度充气而推向肋缘下,因此可触及肝和脾。

(4)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

采集鼻咽拭子或分泌物,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及分子生物学可明确诊断。

(5)胸部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肺充气过度或肺不张,也可以见到支气管周围炎及肺纹理增粗。

重度喘憋者可有PaO2降低, PaCO2升高,血气分析可了解患儿缺氧和CO2潴留程度。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参照第8版儿科学)
(1)多见于婴幼儿,尤多见于1岁以内儿童。

(2)临床上轻症患者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不重;中重症者有较明显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绀、鼻翼煽动及三凹征,发热可为中低、热度和高热。

肺部听诊多有中、细湿啰音。

(3)胸部X线表现为两肺可见小点片状、斑片状阴影,部分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肺气肿。

(4)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致正常。

病毒分离、病毒抗体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病毒特异性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病毒病原诊断。

其中病毒分离是病毒病原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