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成 虫
头 节
牛带绦虫成节
牛带绦虫孕节
虫卵 egg 与链状带绦虫相似,不能鉴别,故统称带绦虫卵。 牛囊尾蚴 略小于猪囊尾蚴,头节有4个吸盘。
二. 生活史 Life cycle
生活史循环
随粪便排出 脱落孕节
成虫(寿命20年以上) (人的小肠)
人食入(2-3月后)
孕孕节节或或虫虫卵卵 牛食入
人食入
囊尾蚴 (牛肌肉)
五. 流行 Epidemiology
1.分布:世界性分布,一般为散在感染,在有吃生的或不 熟牛肉习 惯的民族和地区可呈地方性流行。在我国主要分 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宁夏、四川、广西、贵 州及台湾的少数民族地区。
2.流行因素:(1)感染者粪便污染牧草、水源。 (2)居民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
3. 附着器官因种而异 (吸盘suckers、小钩hooks或吸槽bothrium)。
4. 雌、雄同体。每个 成节有一套雌性生殖系统 和雄性生殖系统
5. 体壁由皮层 和皮下层组成 6. 无体腔及消化系统,通过皮层吸收营养。 7. 实质中有钙镁碳酸盐颗粒(石灰小体)。
(二)虫卵 egg
绦虫卵因种而异。假叶目绦虫卵有卵盖operculum, 卵内有一个卵细胞egg cell和许多卵黄细胞yolk cell。 圆叶目绦虫卵无卵盖,卵内有一个六钩蚴oncosphere。
三. 致病 Pathogenesis
链状带绦虫成虫和囊尾蚴均可致病,以囊尾蚴对人 的危害严重。
成虫寄生引起猪带绦虫病 成虫的机械作用、代 谢产 物刺激和夺取营养造成对人体的综合致病 作用。患者主要出现消化系统症状。
囊尾蚴寄生引起囊尾蚴病(囊虫病) 致病作用 囊尾蚴对寄生的局部组织有机械性压迫作用。 囊液渗出可诱发变态反应。 囊虫病的症状取决于囊尾蚴的数量及寄生部 位,患者多因皮下或粘膜下出现结节、或有 脑神经症状、或眼部疾患而就医。
肥胖带绦虫又叫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其形态或生活史与链状 带绦虫相似,但中间宿主是牛,幼虫不寄生人体,它也是我国主要人体寄 生绦虫之一。
一. 形态 Morphology
成虫 adult 与链状带绦虫相似,但体节大而肥厚,有体节1000-
2000个,体长4-8m。头节呈方形,有4个吸盘,无顶突及小钩。成 节中卵巢2叶。孕节子宫每侧侧支有15-30支,支端多分叉。
六. 防治原则 Treatment and Control 防治措施及驱虫药物同猪带绦虫。
复习思考题:
1、猪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哪一种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为什么?
2、比较线虫、吸虫及绦虫三类医学蠕虫形态、生活史的异同点。
近年来有应用甘露醇代替硫酸镁的报道,具体用法: 治疗当天上午空腹服南瓜子80g,2h后服80g槟榔煎 剂200ml,再过0.5h服20%甘露醇250ml,1h后再服 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ml。其优点是排虫时间短, 排虫率提高。
寄生部位 主要寄生部位有:
皮下组织 其次有心、
肌肉
脑
眼
舌、肝、肺、腹膜、 上唇、乳房、子宫和 骨等。
囊虫病根据寄生部位分为皮下及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 和眼囊虫病。
皮下及肌肉囊虫病 囊尾蚴在皮下或粘膜下,或肌肉中形成结节, 硬度似软骨,与皮下组织无粘连,无压痛,感染轻可无症状, 重感染可出现肌肉酸痛。
脑囊虫病 与寄生部位、数量,以及宿主对囊尾蚴的反应有关。 脑囊虫病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可终生无任何症状,也可突然 致死。常见临床症状有癫痫,颅内压增高,精神症状,以癫痫 发作最为多见,还可引起头痛、头晕、偏瘫、视力下降、听力 障碍、痴呆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眼囊虫病 囊尾蚴可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但以眼球深部(视网 膜下和玻璃体)为多见,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常可见虫 体蠕动,重者可失明。眼内囊尾蚴存活时,一般患者尚能忍受, 若囊尾蚴死亡,其分解物可产生强烈刺激,导致玻璃体混浊、
皮肤型囊虫病 可手术摘除。 眼型囊虫病 及时手术治疗 脑型囊虫病或深部组织囊虫病 应住院用药物(吡 喹酮、阿苯哒唑)治疗。
预防 加强粪便管理,改善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加强对屠宰猪肉的检查。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 饮水卫生,防止感染。
肥胖带绦虫 Taenia saginata
绦
Cestode
虫
主讲 秦茜
绦虫 Cestode
寄生在人体的绦虫属多节亚纲中 的假叶目(Order Pseudophyllidae) 和圆叶目(Order Cyclophyllidea)。
一.形态 Morphology
(一)成虫 adult 1. 乳白色、背腹扁平,带状
2. 虫体分节(头节scolex、 颈节neck和链体strobilus), 链体幼节immature proglottids、 成节mature proglottids和 孕节gravid proglottids组成。
囊尾蚴 cysticercus
外形 椭圆形囊状物,黄豆大小。 颜色 白色,半透明。 囊内结构 囊内充满囊液,囊壁间质层有一向
内翻卷收缩的头节,其结构同成虫。
虫卵 egg
外形 球形、或近球形
卵壳 很薄、无色透明、易脱落。 胚膜 较厚,棕黄色,其上有放射状条纹。 内含物 六钩蚴。
二. 生活史 Life cycle
视网膜脱落,视神经萎缩,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眼球萎
缩而失明。
四. 实验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实验诊断方法
猪带绦虫病诊断 检查粪便中孕节,子宫分支7-13支。 囊虫病诊断
皮肤型囊虫病 活组织检查。 脑型囊虫病 免疫学(ELISA、Dot- ELISA、IHA)及 物理学 (X光片、CT、核磁共振)检查。 眼型囊虫病 用眼底镜检查。
3. 圆叶目绦虫(链状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等)发育过程不需水环境, 只需一个中间宿主。
卵(egg)
囊尾蚴(cysticercus) 中
间 似囊尾蚴(cysticercoid)
宿
主
棘球蚴
(hydatid cyst)
成虫 (adult)
终宿主
4. 绦虫成虫寄生在宿主肠道,幼虫寄生在人体皮下、肌肉和内脏器官, 对人体的危害大。
生活史循环
随粪便排出 脱落孕节
成虫(寿命10-20年) (人的小肠)
人食入(2-3月)
孕孕节节或或虫虫卵卵 猪食入
人食入
囊尾蚴
六钩蚴孵出 六钩蚴孵出
(猪肌肉) 钻入肠壁 随血液循环至横纹肌(经60-70d) (猪小肠) (人小肠)
囊尾蚴 (人皮下、肌肉等组织)
钻入肠壁 随血液循环
生活史要点
终宿主:人是链状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
链状带绦虫 Taenia solium
链状带绦虫也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有钩绦虫,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 可引起猪带绦虫病,(Taeniasis solium), 幼虫(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 寄生在人的皮下、肌肉、脑、眼等组织中,可引起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ellulosae hominis),又称囊虫病。
轻度感染者一般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者可有 腹部不适、消化不良、恶心、腹胀等症状。孕节的 运动能力较强,常单节或数节主动逸出肛门。患者 有时感到肛门瘙痒和不适。
四. 实验诊断 Laboratory diagnosis
1.询问排节片史。 2.检查孕节子宫分支(15-30支),可鉴别虫种。 3.粪便(直接涂片法、沉淀法、浮聚法)或透明胶 纸法检获虫卵,只能报告有带绦虫卵。
六钩蚴孵出 不能发育 钻入肠壁 随血液循环 (牛小肠)
生活史要点: 人是牛带绦虫的唯一终宿主,中间宿主为牛。
感染阶段为牛囊尾蚴,经口感染
三. 致病 Pathogenesis
牛带绦虫只有成虫寄生人体引起牛带绦虫病, 人感染牛带绦虫的虫数一般为1条,多者7-8条,据 报道最多的为31条。牛囊尾蚴一般不寄生人体,迄 今全世界记录仅数例。
一. 形态 Morphology
成虫 adult 外形 背腹扁平如带状,前端较细。 颜色 乳白色,虫体较薄,略透明。 长度 2-4米。 头节 圆球形,有顶突,两圈小钩 和4个吸盘。 颈部 细而短,是生长节片的部分。 链体 700-1000节 幼节 节片短而宽,有不同发育程度的未成熟生殖器官。 成节 近方形,每一成节具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卵巢3叶, 子宫呈长袋状,纵行于节片中央。 孕节 长方形,子宫分支7-13支,其内充满虫卵。
五. 流行 Epidemiology
链状带绦虫与囊虫病在我国分布普遍,其主要流行因素 有:
排便习惯 有的厕所简陋、有些地方不习惯使用厕所, 粪便污染环境。 猪的饲养方法 猪饲养不善,有的地方不用猪圈,或 敞放养猪,甚至修连茅圈,使猪感染的机会增多。 饮食习惯及烹调方法
食入生的或未煮熟猪肉的习惯对本病的传播起决定 性的作用。
成虫寄生部位:人的小肠
中间宿主:人、猪
感染阶段和感染方式: 感染阶段为虫卵和囊尾蚴, 感染方式均为经口感染
人食入虫卵的方式有三种 自体内感染 (internal autoinfection) 猪带绦虫病患者反胃或呕吐时,肠道蠕动将孕节反入胃 中引起的感染。 自体外感染 (external autoinfection) 猪带绦虫病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引起的感染。 异体感染 误食他人排出的虫卵引起的感染。
二.生活史(Life cycle)特点
1. 绦虫发育的各阶段均营寄生生活,需要终宿主及中间宿主。 2. 假叶目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等)发育过程需有水的环境及
两个中间宿主。
钩球蚴 (coracidium)
卵 (egg)
原尾蚴(procercoid)
成虫(adult) (终宿主)
(剑水蚤)
裂头蚴(plerocercoid) (蛙)
使用同一刀和砧板、切生、熟肉,易造成交叉污染, 而致人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