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3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教学设计

3.2.3来自微生物的威胁教学设计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第3课时)
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 第2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传染病的特点。

2.了解切断传染病流行的方法。

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特点,切断传染病流行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传染病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
张三去医院看病,在他的周围有六位病人,分别患有甲肝、阑尾炎、心脏病、骨折、流感、肺结核。

试判断,在六位病人中,对张三有威胁的是那几位?你是如何判断的?
思考: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讨论:以流感为例说明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1.传染病特点:
①具有传染性:
54岁的河北籍男子孟茂盛,起初他不知道自己患了“非典”,去天津治疗,在治疗期间,先后有97人被他感染上 “非典”,人称“毒王”。

(新华网2003-05-28 09:38:01)
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经过一定的途径,从病人、其他动物或带有病原体的物体传给健康人。

②流行性: 由于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广泛传播,使一定地域内同时出现较多的病人。

③免疫性: 人体在患过某种传染病痊愈后,常对该病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依据:
是否有病原体,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具有流行性,是否具有免疫性。

判断下列属于传染病的是( )?
流感、肺结核、近视眼、红眼病、贫血、龋齿、蛔虫病、乙型脑炎、冠心病、乙肝
传染病:流感、肺结核、红眼病、蛔虫病、乙型脑炎、乙肝
常见的传染病见P74
常见的传染病的种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实例:2000年有许多人得甲肝病,有的家庭甚至几口人先后染上,这说明传染病有___性和___性。

而当以后再次流行甲肝时,曾患过甲肝且体质较弱的刘传敏同学却未被传染上,这是因为人体患过某种传染病后,常对该病产生一定____,即___性。

思考: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条件?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讨论:以流感为例,说说预防传染病可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控制传染源——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切断传播途径——流感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
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进行流感病毒疫苗接种(打预防针),加强锻炼
切断其中任何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练一练:以下属于什么方法?
提问:(1)我们对甲肝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属于哪项措施?
(2)为什么我们应该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目前我们预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是什么?属于哪项措施?
(4)思考:近十年来,我国性传播疾病增多的主要原因什么?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原因:性自由、性解放带来的不安全性行为以及婚外恋带来的婚外性行为、不使用避孕工具、对性知识的无知和对性健康的忽视等,都是导致病例增多的重大原因。

1、
2、
病毒和细菌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它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生活。

(5)
以下不是预防流感传染的方法是( C )
A 常戴口罩
B 隔离流感病人
C 消灭蚊子
D 接种流感疫苗
(6)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4月16日宣布,经过全球相关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异体是非典型肺炎的( 
B )
A、传染病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者
(7)2000年8月法新社报导,自从90年代英发现疯牛病以后,再次令英国专家感到不安,导致牛患病的是变异海绵状病毒(简称VCJD)将传染给人类,到2000年6月止,英国已有69人死亡,专家十分担心它会像艾滋病那样,冲破物种界限,在人类中肆虐。

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加以回答:
①疯牛病的病原体是变异海绵状病毒,它没有细胞结构; 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得见,说明个体微小;它的生活方式是寄生,不能离开牛和人独立生活.
②将疯牛焚烧和深埋处理的目的是控制传染源
③我国在英国的留学生都不敢吃牛排,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利用事例“张三去医院看病,在他的周围有六位病人,分别患有甲肝、阑尾炎、心脏病、骨折、流感、肺结核。

试判断,在六位病人中,对张三有威胁的是那几位?你是如何判断的?”提出两个问题:①判断
依据是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讨论)②甲肝、流感、肺结核有何共性?又有何不同?这两个问题为传染病概念和特点的得出奠定了基础,在分析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常见的传染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