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B.探究天理的途径 D.发明本心
【解析】 本题考查朱熹理学与陆王心学比较分析能力。在
世界本原上,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陆王心学主
张“心即理也”,认为本心即天理。在求理方法上,程朱理学 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 通明“理”;陆王心学认为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 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故A、B、D属于程朱 理学不同点。宋明理学的理是指儒家的纲常伦纪,这是其共同 之处,故C正确。
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1)世界的本原:“心”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即理
也”。
(2)认识论:“致良知”或“发明本心”,进行内心反 省以求理。
视角2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总之,宋明儒学从理学到心学的发展,体现了文化思
想的继承与发展。心学的提出,表明了儒家思想由客观唯心 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转变。儒学的发展也反映出儒学在不 断吸取其他思想的有益成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天理
”为核心的观念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 程朱 ②求理方法:“ 理学 基本主张 ①天地万物的始源:“理” 格物致知 ”
二程(北宋)朱熹(南宋)
③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④集结四书 发明本心
陆王 心学
①核心主张:心是天地万物的②求理方法:“ 陆九渊 (南宋)

渊源
①思想核心:
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 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 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
”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
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视角4 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宋明理学重视个人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 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对塑造个人与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复习导:儒学的发展演变
宋明理学
考纲展示 课标呈现
宋明理学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
时期儒学的发展
[备考视点]
1.知识要点:(1)掌握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理解理学 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认识两
者的不同点和本质的相同点。(2)分析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
和汉代儒学的异同,理解程朱理学的基本内涵;理解宋明 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2.史观角度: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 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和社会教育等方面影响极为 深远。宋明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备考时 可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认识理学对明清社会的影响,从文明 史观的角度认识理学对中国文化和东南亚国家的影响。
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
(2)认识论:在把握“理”的方法上,通过强调“格物致 知”的方法,即通过接触世间万物,运用各种知识去体会事 物内部的“理”。 (3)人性论:主张在“天理”与“人欲”发生冲突时,应 该“存天理,灭人欲”。
2.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陆九渊集》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王文成公全书》 【信息解读】 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史料一、二 反映了陆九渊、王阳明都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史料三 表明王阳明认为求理的方法是致良知。
【答案】 C
视角3 宋明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
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
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 (2)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学说 的特点。宋明理学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 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
二、知识梳理
1.兴起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
学面临危机。
(2)唐宋时期,“ 各个领域。 积极入世 (3)唐宋儒家学者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弘扬 、 关怀现实的儒学传统,重兴儒学。 三教合一 ”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
2.形成标志:到宋代,新兴儒家逐渐确立一套以“ 理 ”或
致良知
王守仁 (明中期)
②求理方法: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4.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5.影响:宋明理学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
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主观意志力量 (1)积极方面:重视 ,注重气节、品德等;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庄严。 三纲五常 (2)消极方面:强调 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维系 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河南程氏遗书》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朱熹 ——程颐
——朱熹 【信息解读】 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史料一、二
表明二程和朱熹都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史料三反映了
程朱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史料四反映了程朱理 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人性论。
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1)世界的本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
【对点练习1】 (2013· 佛山期末)公元1175年,朱熹、陆
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
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 句《过分水岭有感》:“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 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 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万物的本原 C.儒家的纲常伦纪 )
(2)消极:宋明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
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更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对点练习2】 (2013· 汕尾二模)宋代张载的“为天地 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 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 近的是( )
图示法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宋明理学可归纳为“一、一、二、二、三” 一个趋势:三教合一。 一个核心:理的存在。 两种途径:“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 两个世界观: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三个阶段:开创于北宋二程,成熟于南宋朱熹,新发展
于宋明陆王心学。
难点突破 宋明理学的观点、特点、影响 视角1 宋明理学的观点 1.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