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第1阶段测试题

中国现代文学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中国现代文学》(20年代文学)(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除了新的政治、经济的发展要求外,还有,,文学自身的前进发展要求。

2、1919年至1921年间发生的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是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者分化的开始,论战双方分别是和。

3、创造社被人们称为“为艺术”派,在创作方法上倾向于,它最初的机关刊物是《》。

4、文学研究会的主要阵地有革新版的《小说月报》,它的文学主张是“”,在创作上表现出倾向。

5、文学革命是以和为旗帜的思想革命前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鲁迅总结辛亥革命历史教训的小说有《药》、《》、《》等篇。

7、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音乐的美、和的诗美主张。

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的《》,这部小说集是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出版的。

9、冰心的散文获得了较高的成就。

书信体散文《》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此外《》(或《山中杂记》等也都能给读者一种近似抒情诗和风景画的美感。

10、我国最早的现代话剧团体是,于1921年3月成立于。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开端。

()2、《秋夜》是鲁迅散文诗的名篇。

()3、冰心的《繁星》《春水》对新文学运动的现代格律诗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4、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出版,标志着中国象征诗派的正式诞生。

()5、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的论争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最早的一次文学论争。

()6、瞿秋白的杂文《一种云》以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呼唤新世界诞生。

()7、庐隐原名黄英,是文学研究会著名女作家,一生坎坷,自称为“悲哀的叹美者”。

()8、新月社的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源等人。

()9、未名社、南国社都是深受鲁迅影响的文学社团。

()10、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是叶圣陶。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新青年》
2、学衡派
3、创造社
4、象征诗派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请结合作品就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真实性和象征性做辩证论析。

2、结合郭沫若诗集《女神》的具体作品,论述该诗集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

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近代进步文学的多方准备,外国进步文学的积极催化
2、胡适,李大钊
3、浪漫主义,《创造季刊》
4、“为人生而艺术”,现实主义
5、民主,科学
6、《风波》、《阿Q正传》
7、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8、郁达夫,《沉沦》
9、《寄小读者》,《往事》
10、民众戏剧社,上海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开端。

(+)2、《秋夜》是鲁迅散文诗的名篇。

(-)3、冰心的《繁星》《春水》对新文学运动的现代格律诗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很重要
的作用。

(+)4、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出版,标志着中国象征诗派的正式诞生。

(-)5、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的论争是五四文学革命时期最早的一次文学论争。

(+)6、瞿秋白的杂文《一种云》以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呼唤新世界诞生。

(+)7、庐隐原名黄英,是文学研究会著名女作家,一生坎坷,自称为“悲哀的叹美者”。

(+)8、新月社的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源等人。

(-)9、未名社、南国社都是深受鲁迅影响的文学社团。

(+)10、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是叶圣陶。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1)"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

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

(2)该刊有力推动了新文化及新文学运动。

(1)
2、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有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

(2)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的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开始在中国传播的马列主义。

1933年,《学衡》停刊。

(3)
3、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刊物。

(2)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

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

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2)1925年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创造社作家发生分化,提倡革命文学,并从行动上投入革命浪潮。

大革命失败后,分化进一步加剧,一部分作家退出创造社,郁达夫因为与创造社个别成员意见不合也退出创造社。

另外,又增加了一些成员,如冯乃超等。

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

(1)
4、象征诗派——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出现于20年代中期,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1)象征派诗人多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其作品的特点是注重自我心灵的艺术表现,强调诗的意向暗示性功能和神秘性,追求所谓"观念联
络的奇特"。

①运用一种象征性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传达对外部世界敏锐的感觉和印象。

②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

③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

④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和跳跃。

(2)李金发于1925年至1927年出版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作,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象征派诗歌后来趋向成熟,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在30年代戴望舒手中。

(2)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请结合作品就鲁迅《狂人日记》中狂人形象的真实性和象征性做辩证论析。

要点:(1)狂人形象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象征性,分析如下:
(2)在片段、零碎的思想活动中有一条突出的层层深化的轨迹可以寻找。

发狂后的心田上仍深深铭刻着未狂时期的烙印。

错乱失常的神志中,频频折射耀眼的思想火花。

作者花了很大力气来追求狂人形象的真实性和现实性。

否则,狂人形象不会那么活生生的,让人觉得有存在的可能。

从这个意义上讲,狂人是真狂,有他现实存在的可能性。

(3)狂人形象又带有总体的象征性。

“吃人”这样一个强迫理念既可以被认为是狂人的“忧思情结”,又可以看成作者寓于形象象征意义的核心。

《狂》中的环境描写既可以看成是狂人幻觉中的变形环境,又可以承认它具有相当的象征、隐喻意义。

《狂》中的细节,某些事物,狂人的某些话语既可以说是狂人狂态的一种折射,另一方面又应承认作者在其中集中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4)总之,狂人形象具有双重性,他身上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是封建社会中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

不妨设想他因思想激进,言行为世人不容,遭受迫害而致病。

在精神失常的状态中依然不断地思索斗争。

《狂》现实地,非常真实地写出了这一个迫害狂的心理状态,又用象征寓意的手段赋予形象鲜明的象征性,为读者勾勒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图景,强烈地抨击了吃人的旧制度、旧观念、旧文化,发出了同旧社会彻底决裂的时代呐喊,表现了“五四”时期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觉醒。

2、结合郭沫若诗集《女神》的具体作品,论述该诗集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

要点:(1)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扫荡旧世界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如《凤凰涅磐》
(2)奇特雄伟的想象扩大了新诗的表现领域,创造了全新的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诗的抒情性与个性话的本质得到了充分加强;如《天狗》
(3)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大量采用比喻、象征手法,以人格化的自然为主,也化用古代神话、历史故事甚至西洋典故,形象选择巧妙、恰切而新颖,极有力地推动了新诗形式的创新。

如《炉中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