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观分析: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实力矩阵分析技术发展带动市场崛起服务机器人向多个行业渗透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经历了2016年的爆发,在2017年趋于阶段性冷静,整个市场仍处于探索期。
专业级服务机器人继续向医疗、安防、餐饮、物流、仓储等领域渗透,催生了多家创业公司的崛起。
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中,扫地机器人和智能音箱等工具类产品在2017年实现了供给端市场爆发,传统制造业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纷纷入局,抢占入口;而陪伴类机器人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市场洗牌,部分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创业公司已经被市场淘汰,实力较强的企业继续丰富产品,探索多种业务模式。
服务机器人市场格局正在形成中,未来三到五年内仍会发生较大变化。
易观分析:根据Analysys易观近期发布的《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实力矩阵专题研究报告》,Analysys易观对2016年至2018年主要服务机器人厂商在实力矩阵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执行、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作如下解读。
1、厂商执行与运营能力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软件技术以及伺服舵机、机械自动化等硬件技术的逐渐成熟,服务机器人在过去几年实现了较大发展,从医疗、科研、物流、餐饮等行业和商用领域逐渐渗透到家用娱乐、教育等消费级领域。
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各行各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个正处于探索期的新兴行业吸引了创业公司、传统制造企业、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加入,他们纷纷成立团队,进行从底层技术研发、到软件应用、到硬件产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希望未来在服务机器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易观把服务机器人主体的销售规模、资金实力、产品品类、盈利能力、品牌认知度5个方面作为评价厂商执行与运营能力的重要指标。
2、厂商创新能力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服务机器人作为技术驱动型产业,技术成为衡量服务机器人产业现有资源的重要指标。
其次,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呈现多样性,已覆盖金融、客服、家政服务等多个场景,面对非结构化的环境,现有的服务机器人功能已经能满足特定的需求,并开始向多功能方向发展。
服务机器人厂商产品量产/迭代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技术研发实力、团队技术实力、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是评价厂商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l 领先者象限分析领先者在商业模式创新或产品/服务创新性上拥有较强的独特性,同时具有很好的执行和运营能力,能够利用现有资源打造强劲市场运营能力,获取较高的市场份额。
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领先者: iRobot、科沃斯、软银、新松、直觉外科、小米Ø 新进入者:小米Ø 新退出者:无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经历了2015年的起步、2016年的爆发,在2017年趋于阶段性冷静。
整体来看,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探索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市场用户教育、优化产品体验等成为现阶段机器人企业关注的重点。
服务机器人相对于工业机器人,面对的环境更为复杂多变,因此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要求更高,服务机器人需要在非结构化场景中进行感知、认知并最终通过逻辑分析判断,进行决策。
对于服务机器人的长远发展,业内普遍抱有乐观态度,而新兴创业公司、传统企业以及互联网公司等入局者需要从自身战略出发,寻找服务机器人合适的应用场景以逐步实现商业化落地。
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用清洁机器人厂商,iRobot拥有超过25年机器人研发经验,已经向北美、欧洲、中东、以及亚洲等地销售超过1800万台家用机器人,全球市场占有率超60%。
自2012年进入中国以来,iRobot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2016年9月,iRobot在中国成立分公司,全力开拓中国市场。
2017年,iRobot 在中国市场推出全新的智能互联扫地机器人Roomba9系,具备地图绘制功能,可以更好地识别室内环境,实现智能家居智慧互联。
2017年,国内多家公司陆续推出智能扫地机器人产品,iRobot定位中高端市场,且具备广泛知名度,具备明显竞争优势。
科沃斯是中国家用清洁机器人领域的龙头老大。
在过去两三年里,科沃斯不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产品,并拓展新兴业务。
2016年,科沃斯的管家机器人UNIBOT在“双11”购物节中获得全网4.11亿元的销售额。
2017年8月,科沃斯又推陈出新,发布了可移动的智能空气净化机器人沁宝AA3、智能导航规划扫地机器人地宝AA3以及商用服务机器人旺宝3。
相比一代和二代产品,旺宝3在运动性能、系统架构和人机交互三大核心技术上进行了升级与创新,可以实现运动控制、规划导航、人工智能、客服系统以及业务应用五大能力。
未来,科沃斯将通过服务机器人产品,逐渐深入到更多业务部门,进行行业知识库和相关技术的持续积累,帮助更多企业提高作业效率,并最终成为行业专家。
软银集团旗下有人形机器人Nao、情感机器人Pepper和看护机器人Romeo。
2016年,软银集团收购ARM,布局上游芯片,并与IBM合作推出IBM Watson版本Pepper机器人。
Pepper以其感情识别能力和技术优势,最早定位商用服务领域,产品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
2016年,软银和阿里成立合资公司,欲把Pepper 引入中国,但具体时间仍未确定;Nao机器人在2008年取代索尼AIBO机器狗,成为“机器人世界杯”(RoboCup Soccer)标准联盟平台,作为在学术领域内应用最为广泛的类人机器人,已实现小规模量产,并在中国销售给科研院所用于研究;看护机器人Romeo在医疗健康需求日益旺盛的趋势下,市场前景广阔。
综上,软银旗下服务机器人产品将逐渐在中国落地更多场景,保持其在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先发优势。
新松是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隶属中国科学院,于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其业务涵盖工业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
近年来,新松在服务机器人领域持续创新,继2016年推出双臂协作机器人、柔性轻载负荷机器人、室内清扫机器人后,2017年又推出了三款全新智能服务机器人松果系列,具备前后视觉识别功能,能快速熟悉未知环境,并能识别周围人物,可以实现促销导购、引领讲解、迎宾展示等应用;此外,新松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广州风神合作研发的户外智能物流无人驾驶拖车也在大连投入使用,具备自主运行、自主导航、安全防护等功能。
作为国家大力扶持企业,且背靠中科院,新松拥有较为充足的研发资源,能够快速实现研发成果转化,形成以自主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领先产品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未来仍将在机器人行业保持领先者位置。
直觉外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技术水平最高的手术机器人之一,它由外科医生控制台、床旁机械臂系统、成像系统三部分构成,能够协助医生完成精密、稳定的手术操作,目前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腹部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以及心血管外科手术中。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10年前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每年销量在10台以上。
2017年,国内首家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国际培训中心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落成,每年将培训500人,以推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
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进步、环境的改善以及人们对医疗条件要求的提高,国内市场对高端手术机器人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加。
未来,直觉外科在中国市场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保持医疗机器人领域明显的领导者地位。
小米依靠自身硬件技术基础及庞大产品生态链,于2015年宣布进军机器人产业,先是在投资Ninebot之后,联合Intel推出内置实感摄像头的平衡车机器人,而后又在2016年推出具备智能规划功能的米家扫地机器人,以1699元的价格冲击原有扫地机器人市场,并依靠其庞大粉丝基础,迅速抢占扫地机器人市场份额。
2017年7月,小米发布具备语音交互和家电操控功能的小米AI音箱,结合其“米家”品牌,加速部署智能家居产品生态。
未来,小米将发挥其生态、产品、供应链、粉丝优势,在领先者象限中继续冲刺。
l创新者象限分析创新者在产品/技术上的投入很大,并在商业模式、技术或者产品服务的创新性上有独特的优势。
2017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创新者:优必选、天智航、Rokid 、360、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康力优蓝、快仓Ø 新进入者:快仓Ø 新退出者:无作为国内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唯一一家独角兽创业公司,优必选在2017年继续进行产品升级和创新。
一方面,优必选与迪士尼合作推出了第一款“星球大战”热门IP——冲锋队员机器人,融入语音命令、人脸识别、AR等智能交互模式,相比之前产品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
另一方面,优必选在2017年年初发布了首款基于云平台的商用服务机器人Cruzr,具备自由双臂、立体导航壁障、多模态人机交互、人脸识别、视频通话、数据采集管理等多种功能。
同时,优必选原有智能陪伴机器人Alpha和教育编程机器人JIMU也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拓展市场销量。
研发方面,优必选积极探索双足大人形机器人。
2017年7月,其与清华合作的仿人形机器人获得RoboCup人形组比赛第二名。
未来,优必选将以人形机器人为基础,开放平台,接入第三方应用,拓展机器人在消费和商用领域更多应用场景,实现“硬件+软件+服务”的生态布局。
天智航是国内唯一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III类医疗机器人注册许可证的公司,于2015年年底在新三板上市。
2016年11月,天智航取得了CFDA颁发的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
2017年,天智航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已经走出北京大医院,在四川、新疆、福建、广东等地正式落地应用。
医疗机器人前期投入巨大,天智航过去几年虽然有业务营收,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而2017年上半年,天智航实现扭亏为盈,上半年营业收入达2195.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6.53%,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42.64万元,业绩表现超预期。
目前,医疗机器人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未来天智航有望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拥有更好的业绩表现。
Rokid成立于2014年,创始人为前阿里无线事业部M工作室领头人,曾负责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研发工作。
Rokid致力于智能服务机器人领域技术和产品研发,其团队中有来自中科院自动化所的多位声学博士,具备核心语音识别及交互技术。
Rokid还拥有北京和旧金山两个技术研发实验室,专注人工智能核心及前沿技术研发。
在积极投入技术研发的同时,Rokid也十分重视产品外观和用户体验,其一代产品若琪(Alien)和二代产品月石(Peb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