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发电机技术规X1. X围本规X适用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水轮发电机组的安装及验收:a. 单机容量为15MW及以上;b. 其水轮机为混流式、冲击式时,转轮名义直径2.0m及以上。
c. 其水轮机为轴流式、斜流式、贯流式时,转轮名义直径3.0m及以上。
单机容量小于15MW的水轮发电机组和水轮机转轮的名义尺寸小于b、c项尺寸的机组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以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为准。
GB/T10969-1996 水轮机通流部件技术条件GB3323-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及质量分级GB11345-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GB/T9652.1-1997 水轮机调速器与油压装置技术条件GB/T9652.2-1997 水轮机调速器与油压装置试验验收规程GB11120-89 L-TSA汽轮机油GB/T7894- 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GB50150-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XGB311.2~6-83 高电压试验技术IEC-308-1970 水轮机调速系统试验的国际规XIEC-61362-1998 水轮机控制系统规X导则/T4709-92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8439-1996 高压电机使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防电晕技术要求/T8660-1997 水电机组包装、运输和保管规XDL5017-93 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XDL507-93 水轮发电机组起动试验规程DL/T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5011-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X汽轮机机组篇SD287-88 水轮发电机定子现场装配工艺导则3. 总则3.0.1 机组的安装应根据设计单位和制造厂已审定的机组安装图及有关技术文件,按本规X 要求进行。
但制造厂因改进设计而有特殊要求的,应按制造厂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
凡本规X和制造厂技术文件均未涉及者,应由施工单位申报监理工程师,并通过监理工程师会同制造厂及有关单位拟定补充规定,报业主审批后执行,重大问题报主管部门备案。
当制造厂的技术要求与本规X有矛盾时,施工单位应通过监理工程师与制造厂协商解决。
3.0.2 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的安装工程,除应执行本规X外,还应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现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环境保护、防火等规程的有关要求。
3.0.3 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订货合同规定。
设备到达接受地点后,施工单位应参与设备开箱、清点,检查设备供货清单及随机装箱单,并按"水轮发电机组包装、运输、保管条件"执行。
施工单位还应检查以下文件,以作为施工及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a.设备的安装、运行及维护说明书和技术文件;b. 全部随机图纸资料(包括设备装配图和零部件结构图)。
c. 设备出厂证明,检验、试验记录及重大缺陷记录;d. 主要零部件材料的材质性能证明;3.0.4 机组安装前应认真阅读并熟悉制造厂的设计图纸、出厂检验记录和有关技术文件,并做出符合施工实际的、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3.0.5 机组安装前,应熟悉与安装有关的土建设计图纸,并参与对交付安装的土建部位进行验收。
对有缺陷的部位应要求限时处理。
3.0.6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所用的全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对主要材料,必须有检验或出厂合格证明书。
3.0.7 安装场地应统一规划。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 要采取措施使安装场地能防风、防雨、防尘。
机组安装一般应在本机组段和相邻的机组段封顶完成后进行。
b. 受温度影响的设备和部件,其安装场地的温度,不宜低于5︒C;对湿度有要求的设备,其安装场地的空气相对湿度一般不高于80%;对环境有较高要求的设备安装宜采用封闭的方式施工。
c. 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的照明。
d. 施工现场必须具有符合要求的施工安全设施。
放置易爆、易燃物品的场所,应符合安全规定。
e. 应注意文明生产,安装设备、工器具和施工材料应堆放整齐,场地保持清洁,通道应畅通,并做到工完料净场清。
3.0.8 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完成后,应按本规X的要求进行起动试运行,检验机组制造、安装和设计质量。
试运行合格后,向运行单位进行该发电单元的初步交接验收,并按附录 A.2的要求,移交有关资料。
4. 一般规定4.0.1 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全面清扫、检查,对重要部件的主要尺寸及配合公差(包括轮毂、推力头、上下固定止漏环等在工地嵌入的部件以及联轴法兰的止口、键槽与键等部件的配合公差)应进行校核。
如发现设备有损坏或质量缺陷,应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并通过监理工程师和业主,联系制造厂研究处理。
设备检查和缺陷处理应有记录和签证。
具有制造厂保证的整装到货设备可不分解。
4.0.2 设备基础垫板的埋设,其高程偏差一般不超过0~-5mm,中心和分布位置偏差一般不大于10mm,水平偏差一般不大于1mm/m。
4.0.3 埋设部件安装后应加固牢靠。
基础螺栓、千斤顶、拉紧器、楔子板、基础板等均应点焊固定。
埋设部件与混凝土结合面,应无油污和严重锈蚀。
4.0.4 地脚螺栓的安装,应符号下列要求:a. 检查地脚螺栓孔必须清扫干净。
螺孔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偏差不大于10mm;高程和螺栓孔深度符合设计要求;螺栓孔壁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L/200 (L为地脚螺栓的长度),且小于10mm。
b. 二期混凝土直埋式和套管埋入式地脚螺栓的中心、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中心偏差不大于2mm,标高偏差不大于+3~0mm,垂直度偏差应小于L/450。
c. 地脚螺栓采用预埋钢筋,然后在其上焊接螺杆时,应符合以下要求:1) 预埋钢筋的材质应与地脚螺栓的材质一致;2) 预埋钢筋的直径应≥螺栓直径,且预埋钢筋应垂直;3) 螺栓与预埋钢筋采用双面焊接,其焊接长度不应小于5倍地脚螺栓的直径;采用单面焊接时,其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倍地脚螺栓的直径。
4.0.5 楔子板应成对使用,搭接长度在2/3以上。
安装后应用0.05mm塞尺检查接触情况,每侧应有70%以上通不过。
4.0.6 设备安装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0%后进行。
基础板二期混凝土应浇筑密实,一般宜使用微膨胀水泥。
4.0.7 设备组合面应光洁无毛刺。
合缝间隙用0.05mm塞尺检查,不能通过;允许有局部间隙,用0.10mm塞尺检查,深度不应超过组合面宽度的1/3,总长不应超过周长的20%;组合螺栓及销钉周围不应有间隙。
组合缝处安装面错牙一般不超过0.10mm。
4.0.8 部件的装配应注意配合记号。
多台机组在安装时,每台机组应用标有同一系列的部件进行装配。
同类部件或测点在安装记录里的顺序编号,对固定部件,应从+Y开始,顺时针编号;对转动部件,应从转子1号磁极的位置开始,除轴上盘车测点为反时针顺序外,其余均顺时针编号;6应注意制造厂的编号规定是否与上述一致。
4.0.9 连接螺栓的紧度应符合制造厂要求,制造厂无明确要求时,拧紧力应不超过屈服强度的2/3。
细牙连接螺栓安装时应涂润滑剂;连接螺栓应分次均匀紧固;有预紧力要求的螺栓应测量紧度,与设计值的偏差不应超过±10%。
采用热紧的螺栓,紧固后应在室温时抽查20%左右。
螺栓、螺母、销钉均应按设计要求锁定或点焊牢固。
各部件安装定位后,应按设计要求钻铰销钉孔。
4.0.10 机组的一般性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a. 机组安装用的X、Y基准线标点及高程点,测量误差不应超过±1mm。
b. 各部高差的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5mm。
c. 水平测量误差不应超过0.02mm/m。
d. 中心测量所使用的钢琴线直径一般为0.3~0.4mm,其拉应力应不小于1200MPa。
e. 无论用何种方法测量机组中心、圆度或同心度,测量误差一般不应大于0.05mm。
f. 大尺寸测量时应注意温度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应根据温度的变化对测量数值进行修正,有条件时,宜在恒温环境下测量。
避免在阳光直晒的工件上测量。
4.0.11 现场制造的承压设备及连接件进行强度耐压试验时,内压水压试验压力为1.5倍额定工作压力,但最低压力不得小于0.4MPa,保持10min,无渗漏及裂纹等异常现象。
设备及其连接件进行严密性耐压试验时,试验压力为1.25倍实用额定工作压力,保持30min,无渗漏现象。
单个冷却器应按设计要求的试验压力进行耐压试验,设计无规定时,试验压力一般为工作压力的两倍,但不低于0.4Mpa,保持60min,无渗漏现象。
4.0.12 设备容器进行煤油渗漏试验时,至少保持4h,应无渗漏现象,容器作完渗漏试验后一般不宜再拆除。
4.0.13 单根键应与键槽配合检查,其公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成对键应配对检查,平行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0.14 参加机组及其附属设备各部件焊接的焊工应进行定期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4.0.15 所有焊接焊缝的长度和高度应符合图纸要求,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缝表面的外观质量,应根据焊缝的重要程度确定。
重要焊缝在焊接前,以可靠的钢材焊接性试验为依据,对焊接进行工艺评定,并制定焊接工艺程序。
焊接后,除应进行外观检查外,还要进行无损探伤检查。
4.0.16 转子吊入机坑后,在转动部件上进行电焊作业时,应把电焊机地线直接联接到需焊接的零件上。
并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以保证电焊的焊渣不溅入轴承。
4.0.17 水轮发电机组各部件,均应按要求涂漆防护。
其颜色应按设计要求或参照附录A.3。
若与厂房装饰不相称时,除管道涂色外,可作适当变动。
涂漆应均匀、无起泡、皱纹等现象。
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部件,均应按下列要求涂漆:a. 发电机定子、转子等的线圈和引线,应按设计要求喷涂绝缘漆。
b. 机组各部位的油槽,油罐内壁,应涂耐油漆。
c. 发电机、调速器暴露在主厂房地面以上部分的外表面,应腻平喷漆。
5 立式反击式水轮机安装5.1 埋入部件安装5.1.1 尾水管里衬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的要求。
表5-1 尾水管里衬安装允许标准 (mm)5.1.2 转轮室、基础环、座环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2要求。
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表5-2 转轮室、基础环、座环安装允许偏差 (mm)5.1.3 分瓣转轮室、基础环、座环组合面应涂密封胶,组合缝间隙应符合4.0.7条的要求。
为防止漏水,过水面组合面可封焊,焊缝表面应打磨光滑。
5.1.4 支柱式座环的上环和固定导叶安装时,座环与基础环的方位偏差方向应一致。
为保证导叶端部间隙符合设计要求,应严格控制基础环顶面至座环安装面高度尺寸,考虑混凝土浇筑引起座环的变形、测量工具的误差、以及推力支架位于顶盖上时在运行中顶盖的变形引起导叶端面间隙的减小值。
为减小座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变形,座环应有可靠的加固措施。
5.1.5 尾水管里衬与基础环(或转轮室)间的凑合节焊接时,应有防止座环(或转轮室)变形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