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部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用于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标准是( )A.GB 50204-2002 B. JGJ 55-2000 C. GB/T 50107-2010 D. JGJ/T 193-2009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代号为()A.GB/T 50081-2002 B. GB/T 50080-2002 C. GB/T 50082-2009 D. GB 50204-2002 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代号为()A.GB/T 50204-2002 B.JGJ/T 193-2009 C.GB/T 50107-2010 D.GB/T 50081-2002 4.《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代号为( )A.GB/T 50081-2002 B. GB/T 50080-2002 C. GB/T 50082-2009 D. GB 50204-2002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是()。
A. GB 50203-2002B. GB/T 20107-2010C. GB 20204-2002D. GB/T 50080-20056. 普通混凝土的密度为()A.<2800kg/m3 B. >2800kg/m3 C.2000~2800kg/m3 D. <1950kg/m37.刚浇捣完毕的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接近于一个恒值,即()kg/m2A.2600B.2400C.1900D.20008. 大体积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要求的前提下,应提高()的含量,以降低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A.掺和料;B. 粗骨料;C.掺和料及骨料;D.砂浆。
9. 采用标准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应在温度为( )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
A.20±2 ℃B.20±5 ℃C.19±2℃D.19±5℃10. 拆模后的混凝土试件应立即放入温度为( )℃,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A.20±2B.20±5C.19±2D.19±511. 混凝土标准养护的试件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相对湿度为()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或在温度为20±2℃的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A.20±3℃、90% B.20±3℃、85% C.20±5℃、85% D.20±2℃、95%12. 取样或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版之后尽短的时间内成型,一般不宜超过( )min。
A.15B.20C.25D.3013.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 )的混凝土宜用振动振实。
A.大于90mm;B.小于90mm;C.不大于70mm;D.不小于70mm。
14. 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宜用() 。
A振动振实;B捣棒人工捣实;C铁锨打实; D.刮板刮平。
15. 试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称量精度为±1%的是()A.水泥;B.掺合料;C.骨料;D.外加剂。
16、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值测量精确至()。
A. 1mm;B. 5mm;C. 1cm;D. 5cm。
17、混凝土强度值三个测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 ),则该组试件的试验结果无效。
A.15%;B.20%;C.25%;D.30%。
18、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用非标准试件测得的强度值均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其值为对200mm ×200mm×200mm试件为(D),对100mm×100mm×100mm试件为()。
A.1.20、1.00;B.1.15、0.95;C.1.00、1.05;D.1.05、0.95。
19、强度检测时,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上(或下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 )。
A.平行;B.垂直;C.倾斜;D.无要求。
20、预拌混凝土质量出厂检验时,取样试验工作应由()承担。
A.委托供方;B.委托需方;C.供方;D.需方。
21、在配制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水灰比宜控制在()A.0.40~0.80;B.0.20~0.40;C.0.40~0.60;D.0.40~0.85。
22、单位符号N.m 读法正确的是( )A.牛顿乘以米;B.牛顿米;C.米乘以牛顿; D 牛顿乘米。
23、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比例不得低于有关技术标准中规定应取数量的()A.40% B.35% C.30% D.25%24、当用于评定的样本容量小于( )组时,应采用非统计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A. 5组;B. 8组;C. 9组;D. 10组。
25、测量混凝土扩展后最终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用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坍落扩展度值。
出现下列()情况,本次试验无效A.两个直径之差大于20mm;B.两个直径之差大于30mm;C.两个直径之差大于50mm;D.两个直径之差大于60mm。
26、预拌混凝土交货检验的试样应随机从同一运输车中抽取,混凝土试样应在卸料过程中卸料量的()之间采取。
A.1/4至1/2;B.1/3至1/2;C.1/3至2/3;D.1/4至3/4。
27、交货检验的试样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用量的1.5倍,且不宜少于()m3A.0.01;B.0.02;C.0.03;D.0.04。
28、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备用混凝土配合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A.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无特殊要求时;B.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无显著变化时;C.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D.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3个月时。
29、混凝土强度试验应至少采用( )个不同的配合比。
A.3;B.2;C.1;D.4。
30、下面不是硬化后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是( )A.碳化;B.立方体抗压强度;C.抗折强度;D.静力受压弹性模量。
31、当无统计资料计算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时,其值取用错误的是( )A.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取4.0;B.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35时取5.0;C.混凝土强度等级C20~C35时取6.0;D.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35时取6.0。
32、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时,试验机应带有能使两个相等荷载同时作用在试件跨度()处的抗折试验装置。
A.四分点;B.五分点;C.二分点;D.三分点。
33、混凝土抗冻试验中,冻融试验箱在满载运转的条件下,冷冻期间冻融试验箱内空气的温度应能保持在()℃范围内。
A.-20~-18;B.-20~-16;C.-22~-20;D.-18~-16。
34、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应为用标准方法在28d龄期测得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概率应为()。
A.1%;B.5%;C.10%;D.2%。
35、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应少于()。
A. 一次;B.两次;C. 三次;D.四次。
36、当一组试件中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的15%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应作为评定的依据。
A.最大值;B.最小值;C.中间值;D.平均值。
37、当检验批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2.5N/mm2时,应取()N/mm2。
A.2.5;B.3.5;C.4.5;D.5.5。
38、抗渗混凝土是抗渗等级等于或大于()级的混凝土A.P4;B. P6;C. P8;D. P10。
39、抗冻混凝土是抗冻等级等于或大于()级的混凝土A.F50;B. F100;C. F150;D. F200。
40、泵送混凝土是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不低于()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A.100mm;B. 150mm;C. 180mm;D. 220mm。
41、当用于评定样本容量小于()组时,应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A.30;B.20;C.10;D.25。
42、在进行混凝土拌合物凝结时间测定时,各测点的间距应大于测针直径的两倍且不小于()mm,测点与试样筒壁的距离应不小于()mm。
A. 10、20;B. 10、25;C. 15、20;D. 15、25。
43、贯入阻力在3.5~20MPa间时,采用的测针承压面积为()mm2。
A. 20;B. 30;C. 50;D. 100。
44、在进行混凝土拌合物泌水试验时,应使振实或捣实后的混凝土拌合物表面低于试样筒口()mm。
A. 20±3;B. 20±5;C. 30±3;D. 30±5。
45、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三个测值为14%、15%、19%,该混凝土拌合物泌水率为()A. 14%;B. 15%;C. 16%;D. 试验无效。
46、混凝土拌合物压力泌水试验中,加压10s、50s、100s、140s时读取的泌水量分别为9ml、32ml、47ml、64ml,该试验压力泌水率为()A. 14%;B. 19%;C. 23%;D. 28%。
47、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结果精确至()A. 1kg/m3;B. 5kg/m3;C. 10kg/m3;D. 20kg/m3。
48、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容积为()。
A. 3L;B. 5L;C. 7L;D. 10L。
49、进行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试验时,两次试验结果相对误差大于0.2%,则()A. 取两次试验中较大值作为试验结果;B. 取两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C. 进行第三次试验;D. 本次试验无效。
50、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干燥状态骨料系指含水率小于()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的粗骨料。
A.0.3%;B.0.4%;C.0.5%;D.0.6%。
51.密度为1900~2500kg/m³的混凝土,属于()A特重混凝土;B重混凝土;C轻集料混凝土;D大孔混凝土。
52.强度等级为C100及其以上的混凝土属于()A普通混凝土;B高强混凝土;C超高强混凝土;D多孔混凝土。
53.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计算强度标准差时,当强度等级为C20和C25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2.5MPa时,计算配置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MPa。
A.不小于2.5;B.不大于2.5;C.不小于3.0;D.不大于3.0。
54.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计算强度标准差时,当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C30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时,计算配置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MPa。
A.不小于2.5;B.不大于2.5;C.不小于3.0;D.不大于3.0。
55.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计算强度标准差时,当无统计资料计算时,强度等级为C20~C35,其标准差应取()MPa。
A.3.0;B.4.0;C.5.0;D.6.0。
56.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