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
传播2班 100200219-苑辰
罗杰斯在《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这部书里,从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著作开始讲起,到20 世纪60 年代它作为美国大学最重要的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讲述了构成人类传播学的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
这部书与以往的传播学理论书籍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传播学的发展过程概
括得更加全面,传播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学派、理论基本都涉及到了,并且还花了近一半的篇幅来阐述传播学在欧洲的起源以及美国的芝加哥学派。
它的贡献
就是让人们重新注意到那些以往被传播学理论界所忽视的,但却曾经为传播学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几位学者,比如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米德、库利、帕克等,并且让我们重新审视施拉姆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说法。
有学者认为,施拉姆所总结的传播学理论框架,夸大了四位奠基人,造成窄化和压缩传播学为个人主义和短期效果为主的研究。
而杜威、米德、库利、帕克的传播学研究是把传播放在社会结构组成部分的高度加以研究的,视野开阔,他们也是传播学技术主义
的先驱。
通过对《传播学史》这本书前半部分的反复阅读和思考,以及与之前阅读过的传播学理论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学者都沿袭了施拉姆的四大奠基人的观点,忽视了芝加哥学派在传播学史上的地位。
但其实,无论是拉斯韦尔,卢因,还是拉扎斯菲尔德或者霍夫兰,他们对传播问题的研究都侧重于某些对他们本学科有用的方面,“他们的终极目标,仍是在解答他们本学科的问题,而不是在建立传播理论。
”另一方面,也由于施拉姆的过分强调,以及他本人在传
播学界的巨大影响力,将后来的传播学研究工作限制在了这四人的理论框架之下,这大概就是前面学者所提及的传播学窄化。
而与上述四位学者不同,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者把传播问题放在了社会解释的中心位置,认为传播构成了人的社会
化过程,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是人与人的传播。
这些传播问题也占据了米德和库利思想的中心,他们的全部理论都与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的哲学、社会学理论就建立在他们对人类社会消息传播思考的基础之上,由他们最初阐发,后经米德的学生赫伯特·布鲁默总结的“符号互动论”至今仍是传播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他们的许多思想对后世的传播研究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有一种观点认为,传播学研究有五种取向:(1)心理学取向,认为传播是劝服,关键词是态度和行为;(2)社会学取向,认为传播是沟通,关键词是稳定和发展;(3)马克思主义取向,认为传播是斗争,关键词是
意识形态;(4)美学取向,认为传播是游戏,关键词是快感;(5)人类学取向,认为传播是互动,关键词是意义。
而符号学贯穿五个取向(而不是自成一个
取向),所以是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
这五种取向的观点乍一看来泾渭分明,容易理解,但是读过《传播学史》的欧洲起源部分之后,应当对这种观点进行重新思考。
首先,查尔斯·达尔文和进化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主要在四个方面:(1)
进化论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直接影响了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采纳了一种严格的革命观点,一种进化的机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
(2)由赫伯特·斯宾塞的社
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将库利和帕克那样的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引向社会学领域,尽管他们后来都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
特别是帕克,他是大众传播的第
一个理论家,他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著作直接受到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
(3)达尔文有助于非语言传播的研究的开展,这是传播学的一个专业,他仍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4)进化论的许多重要概念和机制现在都被研究群体生态学的学者们所使用。
这其中也包括传播学学者。
其次,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对传播学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假定,人类行为的解释存在于个体之中,
特别是存在于无意识之中。
今天所使用的许多重要的传播学理论都在个体当中寻求推动行为变化的力量,尽管这些理论不是精神分析理论。
例如,F.海德的平衡理论,L.费斯廷格的认识不和谐理论以及佩蒂和卡西奥普的态度变化的详尽可
能性模式。
这些理论都假定,个体失衡的、不一致或不和谐的状态,由于对于个体来说乃是不舒适的事,所以导致了这个个体的行为和变化。
人格研究的学术传统由C.I.霍夫兰所开创,这个传统是从C.赫尔的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赫尔的学习理论反过来又受到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理论也对H.D. 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研究产生了影响,尽管它没有同样直接地影响拉斯韦尔的传播研究。
另外,施拉姆还用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之对比的理解释这样的问题:个体为什么将大众媒体用于娱乐而不是新闻?另外,法兰克福学派在20 世纪30 年代和40 年代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今天的批判的传播理论。
批判学派对于偏见的颇有影响的
研究在阿多诺等人的《权威人格》中有记载,它代表了一种以量化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格问题的精神分析理论。
最后,卡尔·马克思和批判学派对传播学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及其近代的批判学派的理论团体可被看做是经验学者
的思想和概念的一个来源。
批判学派注重大众媒体的所有权和控制问题,这些课题没引起像P.F.拉扎斯菲尔德那样的经验主义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后者沿着探讨传播效果的方向对待传播领域。
批判学派对于社会的贫困、劣势和微弱部分的
强调对于非批判学者能够产生提高意识的影响。
美国的批判的传播学学者和经验主义的传播学学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提出了一个富有成果的理智挑战;不过,这一冲突使得批判学者为传播研究提供的有趣线索未能得到从经验主义学派的
研究方法和策略入手的探讨。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三大思想来源对于传播学的影响也并不是一条直线。
三者本身也是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彼此影响,因此他们对传播学的影响也是交叉的。
传播学研究发展过程中,根据对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的看法的不同,形成了两个差异比较大的学派: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
批判学者认为,大众传播被现存的制度用来控制社会,而经验主义学者认为媒体能够帮助改进社会中的社会问题,并能够引导渐进的社会变化。
批判学派的思想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冲突和斗争———而不是和平的生长和增量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引擎”。
但马克思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非常大。
他的有关变革的社会冲突理论是奠定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上,即奠定在被剥削者和剥削者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的基础上,后者又以个体对于生产资料(一种稀有资源)的不同占有为基石。
与其说马克思是共产主义体系———他认为,这些体系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建设性的设计者,远不如说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优秀的批判者和分析者。
同时,以法兰克福学派和社会研究所著称的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
批判理论是霍克海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而弗洛姆、马尔库塞、罗文塔尔对精神分析的实践经验和兴趣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弗洛伊德思想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法兰克福学派在20 世纪30 年代和40 年代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今天的批判的传播理论。
批判学派对于偏见的颇有影
响的研究在阿多诺等人的《权威人格》中有记载,它代表了一种以量化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格问题的精神分析理论。
同时,前面还提到过,经验学者的思想和概念的一个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及其近代的批判学派的理论团体。
批判学派对于社会的贫困、劣势和微弱部分的强调对于非批判学者能够产生提高意识的影响。
所以,三大思想渊源彼此之间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传播学的发展影响也不是孤立的。
如果仅仅简单把他们按照心理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类学取向这样来划分,是不是有一点过于条块分割?因此,我比较同意把传播学的研究划分成五个有差异的研究传统,分别是:美洲的芝加哥学派、主流学派、多伦多学派,欧洲的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
美洲的学派和欧洲的学派在对待社会的态度上有重大差异。
美洲发展的传播学者对社会持改良态度,基本上认可其所处的社会体系,同时也承认社会中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态度是改良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对现有的社会制度只需要进行具体制度上的调整,采用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来完善就可以了。
比如,芝加哥学派的发展本身受到社会学研究影响很大,是在移民问题突出的背景下产生,因而强调社会的整合。
而欧洲的传播学者对待社会的态度是革命的。
他们受马克思思想影响比较多,认为社会问题应当从社会整体来改变,应当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来改变。
比较典型的是以法兰克福学派和社会研究所著称的批判学派,认为暴力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