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温力学性能

高温力学性能

①位错的滑移 ②机械孪生 均是晶内变形(如拉伸等轴晶在变形 方向上均被拉长)
常温
高温下,塑性变形的机理主要是晶界变形,有以下几种:
①晶界的转动和滑动
高温
晶界 高温
晶界
B晶粒 A晶粒 B晶粒
A晶粒
②原子的扩散 ③位错的攀移
等强温度TE:晶粒与晶界两者 强度相等的温度。
E
强度
晶界
T>T ,晶界强度<晶内强度,主要为晶界变形
d / d 蠕变速率
第一阶段ab减速蠕变阶段 第二阶段bc恒速蠕变阶段 第三阶段cd加速蠕变阶段
同一材料的蠕变曲线随应力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而不同。
二、蠕变变形机制
1、低温蠕变:T<0.25Tm
特点:减速蠕变
机理:①位错的耗竭:蠕变温度较低,通常在等强温度下,由于
应力恒定,位错一般不发生增殖,运动的位错是有限的,刚开
始位错数目较多,但运动到表面,形成位错线,被耗竭了,所 以蠕变速率也减小了。 ②形变强化:加工硬化使位错源运动的阻力和位错滑移的阻力增 大,使蠕变速率减小。
2、中温蠕变:T=0.5Tm 特点:恒速蠕变
机理:①形变强化
②回复再结晶
在此阶段,由于应变硬化的发展,促进了动态回复的进行,使金属 不断软化。当应变硬化与回复软化两者达到平衡时,蠕变速率为一
t A
B
lg
lg t lg A B lg

700 1103
30MPa
O
lg 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示温度为700℃,1000h的条件下的持久强度极限为 30MPa。
D
C
B

空位移动方向 原子移动方向
A
C
D
B
三、蠕变断裂
蠕变断裂也包括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直至断裂
1、蠕变裂纹的萌生:
空位聚集机制: 高温下,空位浓度增加,在受力的情况下,既可能在平直晶 界上聚集,更可能在三叉晶界处聚集。 适用于:高温、低应力、低蠕变速率 楔形开裂机制: 适用于:低温、高应力、高蠕变速率
常数。
3、高温蠕变:T>0.5Tm
A

机理:①应力诱导扩散
当金属两端有拉应力作用时,在多晶体内 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场。受拉的晶界(如A、 B)空位浓度增加,受压晶界C、D空位浓 度较小。因而在晶体内空位将从受拉向受 压晶界迁移,原子朝相反的方向流动,使 晶体产生伸长的蠕变。 ②晶界的滑动、转动 A、B发生滑动,C、D处需发生变 化来适应。
晶内
T<T ,晶界强度>晶内强度,主要为晶内变形
E
O
T
E
温度
细晶强化只适用于等强温度之下。高温下,细化晶粒,强度降低,
因为晶界变多,更易在高温下发生变形。
高温下工作的构件,需粗化晶粒,可以通过加入一些合金元素, 使其在晶界上产生第二相,或是使晶界改变形状,如使其成为锯 齿状。
§2 蠕变(Creep)
60MPa
表示温度为600℃的条件下,稳态蠕变速率为1×10-5/h的蠕变 极限为60MPa。

500 1 / 105
100MPa
表示温度为500℃的条件下,100000h后,总伸长率为1%的蠕 变极限为100MPa。
二、高温持久强度极限
t
在规定温度t下,达到规定的持续时间τ而不发生断裂的最 大应力。
高温力学性能
§1 高温力学性能的特点
1、随着温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降低,塑性、韧性 升高 2、高温力学性能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载荷的持续时间有 关

蠕变:弹性状态下,保持不变,不断增加
蠕变
应力松弛:弹性状态下,保持不变,不断降低
应力松弛
O

3、高温下塑性变形的机理与常温下不同
常温下,塑性变形的机理主要有:
2、蠕变裂纹的扩展: 通常沿晶界进行,断裂属于沿晶断裂。 低温下,沿晶断裂是脆性断裂,但是在高温下,晶界
已经称为薄弱的地方,所以高温下的沿晶断裂不一定
是脆性断裂。
§3 高温力学性能
一、蠕变极限
t t
/
这是金属材料在高温长时间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抗力指标。

600 110-5
一、蠕变现象
金属在长时间的恒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地产生塑 形变形的现象。
由于这种变形而最后导致金属材料的断裂称为蠕变断 裂。 出现蠕变的温度通常在区间(0.2-0.8)T熔点内
Oa段不是蠕变,这段是 由于外加载荷引起的一 般的变形过程,与时间 无关。 abcd为蠕变曲线 (creep curve) 蠕变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表示该点的蠕变速率。按 照蠕变速率的变化情况,将蠕变分成三个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