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高温力学性能
验点的数据低一个数量级;否则,外推值不可靠。
21
二、持久强度极限
1、定义
在规定温度(t)下,达到规定的持续时间
(τ)而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用 2、选取 对于设计某些在高温运转过程中不考虑变形 量大小,而只考虑在承受给定应力下使用寿命的
t
表示。
机件,一般选取持久强度。
如锅炉的过热蒸气管,持久强度极限是很重
1
对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金属机件,如果仅
考虑常温短时静载下的力学性能显然是不够的。因
为温度和作用时间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大。
1、温度的影响:一般随温度升高,金属材料
的强度降低而塑性增加。
2、载荷持续时间的影响:如果不考虑环境介
质的影响,则可认为材料的常温静载力学性能与载
荷持续时间关系不大。但在高温下,载荷持续时间
29
(三)热处理工艺的影响
不同钢种其热处理工艺不同。
例:珠光体耐热钢一般采用正火+高温回火工
艺,正火温度较高,以促使碳化物充分溶于奥氏体
中,回火温度高于使用温度100~150℃,以提高
使用温度下的组织稳定性。
采用形变热处理改变晶界的形状,形成锯齿状,
并在晶内形成多边化的亚晶界,则可使合金进一步
强化。
时。一般在高温下工作的机件所要求的寿命都设定
在蠕变第二阶段。
在蠕变第二阶段:动态回复(软化),硬化与
软化达到平衡,蠕变速率为一常数。
12
(二)扩散蠕变
这是在较高温度下的一种蠕变变形机理,约比 温度t/tm>0.5。 高温和应力的作用下,空位、原子的定向扩散 (不均匀应力场)。 ∴材料产生蠕变。
承受拉应力(A过不同的热
处理,在相同试验温度和初始应力下,经规定时间
后,剩余应力越高,松弛稳定性越好。
例如:20Cr1Mo1V1钢广泛应用于气轮机、燃 气轮机紧固件,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正火、油 淬 + 回 火 ) 后 的 应 力 松 弛 曲 线 ( 初 始 应 力 σ0 = 300MPa)如图所示。可见,正火工艺的剩余应力 高,说明其具有较好的应力松弛稳定性。
试样产生的蠕变总伸长率(δ)不超过规定值的最
大应力。用符号
表示。 /
t
例如: 1500 5 100 MPa / 10 表示:材料在500℃温度下,10万小时,蠕变总伸 长率δ=1%的蠕变极限为100MPa。 3、选取
选用哪种表示方法,根据服役工况来确定。
若蠕变速率大而服役时间短,可取⑴表示方法。
第八章
金属高温力学性能
在高压蒸汽锅炉、汽轮机、柴油机、航空发
动机等设备中,很多机件长期在高温下服役。对
于这类机件的材料,只考虑常温短时静载时的力
学性能是不够的。
如化工设备中高温高压管道,虽然承受的应
力小于该工作温度下材料的屈服强度,但在长期
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连续的塑性变形,即蠕变现象, 使管径逐步增大,甚至会导致管道破裂。
力较大、时间较短(数百小时)的试验数据,绘出
直线,通过外推法来求持久强度极限。如图所示
23
三、剩余应力 1、松弛稳定性:金属材料抵抗应力松弛的性能。 可通过应力松弛试验测定的应力松弛曲线来评定。 2、金属的松弛曲线:在规定温度下,对试样施 加载荷,保持初始变形恒定,测定试样上的应力随 时间延长而降低的曲线。如图所示 3、剩余应力:应力松弛试验中任一时间试样上 所保持的应力,用σr(以前用σsh)。是评定金属材 料应力松弛稳定性的指标。 4、松弛应力:试样上所减少的应力,即初始应 力与剩余应力之差,用σre表示(以前用σso) 。
随试验温度的升高,金属的断裂由常温下常见
的穿晶断裂过渡到沿晶断裂。
原因:温度升高时,晶粒强度和晶界强度都降 低,(如图所示)但由于晶界上原子排列不规则, 扩散容易通过晶界进行,因此晶界强度下降较快。 等强温度 — 晶粒与晶界两者强度相等的温度。
用TE表示。
等强温度随变形速率的增加而升高。这是由于
晶界强度对变形速率的敏感性要比晶粒大得多。
31
§8-4
其他高温力学性能
一、高温短时拉伸性能 (火箭、导弹发射) 瞬时高温强度;热塑性;蠕变不起决定作用时。 二、高温硬度
后产生断裂。
7
同一材料的蠕变曲线随着温度高低及应力的
大小而有不同。如图所示
应力较小、温度较低时:蠕变的恒速蠕变阶
段持续时间长,甚至不出现加速蠕变阶段;
应力较大、温度较高时:蠕变恒速蠕变阶段
持续时间短,甚至消失,试样在短时间内断裂,
主要为加速蠕变。
8
◆应力松弛
由于金属在长时高温载荷下会产生蠕变现象,
互相连接形成楔形裂纹。如图所示
15
2、在晶界上由空洞形成晶界裂纹
这是较低应力和较高温度下产生的裂纹。
这种裂纹出现在晶界上突起的部位和细小的
第二相质点附近,由于晶界滑动产生空洞,这些
空洞长大并连接,就形成裂纹。如图所示
由于蠕变断裂主要在晶界上产生,所以晶界
的形态、晶界上的析出物和杂质偏聚、晶粒大小
和晶粒度的均匀性对蠕变断裂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位错越过障碍所需的蠕变激活能越高的金属,
越难产生蠕变变形。
实验表明纯金属的蠕变激活能大约与其扩散激
活能接近,所以耐热钢及合金的基体材料一般选用
熔点高、自扩散激活能大或层错能低的金属及合金。
可加入:熔点高的Me ,含有能形成弥散相的
Me、能增加晶界扩散激活能的Me(硼、稀土)。
详细如下
27
(1) 在基体中加入铬、钼、钨、铌等Me形成单
对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
2
⑴σ< σs ,长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蠕变 ,可
能最终导致断裂。
⑵随载荷持续时间的延长,高温下钢的Rm降低。
⑶在高温短时拉伸时,材料的塑性增加;但在
长时载荷作用下,金属材料的塑性却显著降低,缺
口敏感性增加,往往呈现脆性断裂。
⑷温度和时间的联合作用还影响材料的断裂路
径。
3
3、等强温度
对于在高温下工作、依靠原始弹性变形获得工作应
力的机件,如高温管道内用的螺栓等,随时间的延 长,在总变形量不变的前提下,弹性变形变为塑性 变形,从而使工作应力降低,导致失效。 在温度及初始应力一定时,材料中的应力
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可以看成应力不断降低条件下的蠕变过程。
注意:应力松弛与蠕变的区别
9
§8-2
蠕变变形与蠕变断裂机理
一、蠕变变形机理 金属的蠕变变形主要通过位错滑移、原子扩散 等机理进行,与温度及应力的变化有关。 (一)位错滑移蠕变 常温下,如果滑移面上的位错运动受阻产生塞 积,滑移就不能进行,只有在更大的切应力作用下 位移重新运动和增殖。 高温下,位错可借助于外界提供的热激活能和 空位扩散克服某些短程障碍,有利于加强位错的运 动(滑移、攀移、交滑移等),克服短程障碍。从 而产生塑性变形。
18
2、表达方式
(1) 在规定温度(t)下,使试样在规定时间内
产生的稳态蠕变速率 不超过规定值时的最大应力,
用
t 表示 。
例如:
110 60 MPa
600
5
表示:在600℃,稳态蠕变速率 =1×10-5%/时的
蠕变极限为60MPa。
19
(2) 在规定温度(t)与试验时间(τ)内,使
10
高温下的热激活过程主要是刃型位错的攀移,
模型。如图所示
当塞积在某种障碍前的位错通过热激活可以在
新的滑移面上运动,或与异号位错相遇对消、或形
成亚晶界、或被晶界吸收。
当塞积群中某一位错被激活发生攀移时,位错
源便可能再次放出一个位错,从而形成动态回复过
程,蠕变得以不断发展。
11
在蠕变第一阶段:由于蠕变变形逐步产生应变 硬化,使位错源移动的阻力及位错滑移的阻力逐渐 增大,使得蠕变速率不断降低。也称为“减速蠕变 阶段”。 蠕变第一阶段是很短的,不超过几百小
16
三、断口特征
1、宏观特征
(1) 断口附近产生塑性变形,在变形区附近有
很多裂纹(断裂机件表面出现龟裂现象);
(2) 由于高温氧化,断口表面被一层氧化膜所
覆盖。
2、微观特征
冰糖状花样的沿晶断裂。
17
§8-3
高温力学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一、蠕变极限 为了保证高温长时载荷作用下的机件不会产生 过量蠕变,要求金属材料具有一定的蠕变极限。 1、定义 是材料在高温长时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抗力 指标。
反之,服役时间长,则取后一种表示方法。
20
4、测试
蠕变试验装置,如图所示。
具体试验时,在同一温度下要用4个以上的不
同应力进行蠕变试验,到规定的时间(数百至数 千小时)后停止; 根据实验结果绘出应力-稳态蠕变速率或应力总伸长率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再用内插法或外推法求蠕变极限。
注意:用外推法时,蠕变速率只能比最低试
右;此机理不是独立的机理,因晶界滑动要与晶
内滑移变形相配合,否则不能维持晶界的连续性,
导致晶界产生裂纹。
∴晶粒减小,晶界滑动对蠕变的作用越大。
14
二、蠕变断裂机理
实验表明,不同温度及应力条件下,晶界裂
纹的形成方式有两种:
1、在三晶粒交会处形成楔形裂纹
这是在高应力和低温下,由于晶界滑动在三
晶粒交会处受阻,造成应力集中形成空洞,空洞
表面能,对提高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极限有效。
28
(二)冶炼工艺的影响
冶炼时:尽量减少夹杂物和某些冶金缺陷。
各种耐热钢及高温合金对冶炼工艺的要求较高,
由于钢中的夹杂物和某些冶金缺陷会使材料的持久
强度极限降低。
高温合金对杂质元素及气体含量要求很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