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及信道容量
e0 (t ) k (t )ei (t ) n(t )
ˆ (t ) e (t )] dt [(e
i i
8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编码信道模型
• 二进制编码信道
• 用转移概率矩阵表示为 Pyx=P(y/x) P00=P(0/0),P10=P(1/0) P00 P01=P(0/1),P11=P(1/1) • 误码率:
12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不理想恒参信道 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及克服措施
• 模拟信号 -∣H(ω)∣≠k,使模拟信号失真,解调后基带信号失真。 -τ(ω) ≠ td,对语音信号影响不大(耳朵对相位不敏感),仅对视频信 号影响大 -均衡,使信道、均衡器联合频率特性在信号频率范围内无畸变。 • 数字信号 - H(ω )不理想,可能造成码间串扰、误码。 -合理设计收、发滤波器,消除信道产生的码间串扰。信道特性缓慢 变化时,用时域均衡器,使码间串扰降到最小且可自适应信道特性 变化。
21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 带宽受限W和平均功率受限S的条件下,独立的加性白高斯噪声信 道的信道容量
S C W log 2 (1 ) (bit/s) N
Shannon公式
• 几点说明 C – 当 N 0时,信道容量 C – 当S 时,信道容量 S S – 当 W 时,信道容量 C log 2 e 1.44
ei(t) h(t) eo(t)=ei(t)*h(t)+n(t) n(t)
11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恒参信道特性(续)
• • • • • • • h(t) <=> H(ω)=∣H(ω)∣ejΨ(ω) 幅频特性:∣H(ω)∣≠k(常数),产生幅频畸变; 相频特性:Ψ(ω) ≠ωtd ,产生相位畸变; 用群迟延频率特性:τ(ω)=dΨ(ω)/dω来描述相频特性。 理想信道: H(ω)=k,衰减ei(t)、有时延; τ(ω)= td,无相频畸变。 工程设计时,应使∣H(ω)∣的畸变范围及τ(ω)的误差范 围符合系统要求。
P 01
P10 P11
Pe P(0) P(1 / 0) P(1) P(0 / 1)
9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编码信道模型(续)
• 无记忆编码信道:信道码元的转移概率与其前后码元 的取值无关; • 有记忆编码信道:信道码元的转移概率与其前后码元 的取值有关; • 对称编码信道:二进制编码信道的转移概率P(0/1) = P(1/0) • 非对称编码信道:二进制编码信道的转移概率P(0/1) ≠ P(1/0)
2 2 V( t ) X c ( t ) Xs (t)
15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续1)
• 由于ui(t)(第i条径的接收信号振幅)、τi(t)(第i条径的相对时 延差)及ψi(t)是随时间缓慢变化(相对于发射载频的周期)的, 因此,Xc(t)、Xs(t)、ψ(t)、V(t)也是缓慢变化的,于是R(t)可 视为一个窄带随机过程。 • 瑞利分布: f ( v) ( v 2 ) exp( v 2 2 2 ) • 均匀分布: f ( ) 1 2 , • 由于多径使得确定的载波信号Acosω0t变成了包络和相位都受 到调制的窄带信号,衰落信号。从时域来看,多径时延扩散; 从频域来看,频率展宽
(i 1 ,2 , ... m)
ui (t ) cos i (t ) cos o t ui (t ) sin i (t ) sin ot X c (t ) cos ot X s (t ) cos ot V (t ) cos[ ot (t )]
( t ) arctg( X c ( t ) Xs ( t ))
10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恒参信道特性
• 恒参信道是指由架空明线、电缆、中长波地波传播, 超短波及微波视距传播,人造卫星中继,光导纤维以 及光波视距传播等传输煤质构成的信道。 • 恒参信道的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线性时不变系统。实 际信道的特性不随时间变化或基本不变,或变化极慢 。
2
(e
e
j
)
0
1 2
e
j
2
2 cos(
2
)
3 2
5 2
f
18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例举(续)
• • • • • • τ是变化的,故传输特性零点、极点是变化的。 频率选择性衰落 设最大迟延为τm,则相关带宽Δf=1/τm 当信号带宽B>Δf时,R(t)波形一定有畸变 当信号带宽B<<Δf时,R(t)时强时弱(与τ有关) 为了不引起明显的选者性衰落,B应小于Δf且采用分集 接收等技术使信号稳定
5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调制信道模型
• 具有一对(或多对)输入和输出端; • 线性:大多数信道是线性的,叠加原理; • 时延:信号经过信道有延时,且会受到固定或时变损 耗; • 受噪声干扰:输入信号为0时,信道输出端仍有噪声信 号输出。 → 两对端(或多对端)时变线性网络。
6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调制信道模型(续1)
ei(t) f[*] eo(t)=f[ei(t)]+n(t) n(t)
• f[*]: 信道时变线性算子,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损耗,时变 损耗等。工程上应是非线性失真足够小。 • 恒参信道: f[*]为非时变线性算子; • 时变信道: f[*]为时变线性算子; • 随参信道: f[*]随时间随机变化。
16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续2)
• 时变多径信道
R(t)
t
时域:瑞利衰落(快衰落)
f0 频域:频率弥散
17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例举
2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信道的基本概念
• 信道:信号通道,必不可少 • 影响通信系统可靠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噪声和信道传输特性的 不理想。
编码器输出
调 制 器
发 转 换 器
媒 质 调制信道 编码信道
收 转 换 器
解 调 器
解调器输出
19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
• 分集接收:由于存在多径与时变性,随参信道中的信号在接收端有 可能会受到严重的衰减。这种衰减使得接收端不可能正确地判断发 送信号,除非有其它的衰减程度比较小的信号副本提供给接收机, 这种方法就被称为分集(diversity)。分集接收就是为了克服各种 衰落,提高系统性能而发展起来的移动通信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其 基本思路是:将接收到的多径信号分离成不相关的(独立的)多路 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的能量按一定规则合并起来,使接收的有用 信号能量最大。 -对数字系统而言,使接收端的误码率最小; -对模拟系统而言,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 • 扩频技术:尤其对窄带干扰非常有用,在扩频通信基本原理中介绍 。
• 以两条路径且衰减恒定为例
V0 f(t) 延迟t0 V0f(t-t0)+V0f(t-t0- ) V0 延迟t0+
H ( ) 2V0 cos(
2V0
2
2
H ( ) V0e
j t0
(1 e
j
j j
)
2
)
V0e j t0 e V0e
j t0
14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 发射单频信号 Acosω0t,瑞利衰落、频率弥散。 • 接收信号
R(t ) ui (t ) coso[t i (t )] ui (t ) cos[0t i (t )]
n
0
n
0
– 仙农公式给出了理论极限,但并未给出达到信道容量限的实际 系统的实现方案。
7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调制信道模型(续2)
• 乘性干扰k(t):线性、非线性畸变,迟延、损耗特性随 时间发生变化。注意只有ei(t)存在时,乘性噪声才存 在。 • 加性干扰n(t):加性噪声,与ei(t)独立。 • 失真度: 2
3
Center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WC), BUPT
信道的基本概念(续)
• 信号的传输媒质称为狭义信道。 • 除传输媒质外,还包括通信系统的某些设备,等所构 成的部份称为广义信道。由调制器、传输媒质、解调 器组成的广义信道称为编码信道(数字序列);由发 射机、天线、传输媒质、天线、接收机所组成的广义 信道称为调制信道(已调信号)。 • 根据具体问题来选择不同类型的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