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1)

高中地理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教案新人教版 (1)

中国区域地理第一讲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和民族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
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5、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6、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

2、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和省会(或首府)。

3、使学生了解我国五大海域。

4、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和民族。

5、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状况。

6、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状况。

重点和难点:
1、我国位置、面积、所濒临的海洋、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的简称。

2、我国人口分布、增长及我国的人口政策、民族状况及民族政策。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位置和面积:
㈠、位置:
1.相对位置:
A、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西部深入亚洲大陆内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
家。

C、思考:习惯上常说:“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什么?
2.绝对位置:
A、纬度位置:
a、南(极):位于南海南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b、北(极):位于黑龙江省漠河镇以北的黑龙江(俄称为阿穆尔河)主航道中心线
上,约为53°N;
c、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越49°左右,相距约5500千米。

当2月南国春回大地之
时,北国东北仍然是千里冰封。

d、纬度位置的优点:北回归线从我国南部穿过,我国绝大部分属于温带,南部有
一小部分位于热带,北部没有寒带。

南北气候差别很大,这既有利于人民生活,
又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B、经度位置:
a、东(极):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主航道中心线
(“耶”字碑东角)上,约为135°5ˊE;
b、西(极):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约为73°40ˊE。

c、经度位置: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2°,相距约5200千米,时差达4小时以上,横
跨东5区到东9区。

当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之时,西部帕米尔高原仍然
是繁星满天。

C、我国位置的优越性:
a、东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南北温度带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

c、海岸线漫长,有利于从海上同世界各国交往。

d、陆疆漫长,便于从陆上同世界各国交往,古代便是“丝绸之路”,现代有著名的
“欧亚大陆桥”连通欧亚两大洲。

㈡、面积:
1.领土幅员辽阔,约960万。

(最新数据为1045万Km2)
2.位于俄罗斯(1700万Km2)、加拿大(990万Km2)之后,居第三位,美国为930
万Km2,第四位;巴西第五位。

二、疆界与邻国:
㈠、疆界:
1、陆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长达2万多Km(22800Km)
2、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大陆海岸线长达1万8千多Km,加上岛屿海
岸线共计2万多Km。

㈡、邻国:
1、陆上邻国:朝、俄、蒙、哈、吉、塔、汗;巴、印、尼和不丹,还有缅甸、老挝和
越南。

共14个国家。

2、海上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
家。

三、我国的海洋:
㈠、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五部分。

1、渤海:古称沧海,是我国的内海。

2、黄海:因受黄河、长江等河流的影响,加之海水低温低盐和高含沙量的原因,常呈
浅黄色,故称黄海。

3、东海:是我国沿海岛屿最多的海,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4、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深度最大的海,因处于热带,故水温高、盐度大。

5、台湾东侧太平洋海域:
㈡、海区的划分:(见初中地理4册第七章“中国水产业分布图”)
1.渤海:渤海与黄海分界线是: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一线。

2.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是:长江口北侧的启东角-朝鲜半岛的济洲岛一线。

3.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是: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南澳岛-广东与福建两省的交界处。

四、行政区划:
㈠、三级行政区划体制:
1、省、县、乡三级: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别行
政区)。

2、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㈡、各省市自治区的别称和省会(首府):
1、1999年以后,我国一级行政区简称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99年12月20日对澳
门恢复行使主权为止,划分为23个行政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一级行政区,之后数量一直稳定不变。

五、中国的人口:
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人口12.95亿,约占当时全世界人口的1/5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分布极为不均:
A、我国各省区中,人口最多的是河南、山东、广东和四川等;
B、人口最少的是西藏、新疆等。

3.人口增长过快:
A、建国以来,短短的几十年中,人口总数从建国初的5.4亿增长到12.95亿;
B、近十几年来,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每年仍净增1300万或1500万人口;
4.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A、建国后卫生医疗条件改善,使人口增长由建国前的“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
长率”转变为现在的“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
B、建国后卫生医疗条件改善,人口的平均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上升到现在的71岁;
C、长期落后的封建意识的影响;多子多富、养子防老;
5.解决的方法:坚定不移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㈡、我国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每平方千米内的人口数。

2.我国的人口密度:平均为135人/Km2;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

3.我国人口密度大小分界线:东北黑河-云南腾冲一线;
A、该线西北占我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6%,人口密度小;
B、该线东南占我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却占94%,人口密度大。

4.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A、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平原、盆地人口密度大,山区、高原人口密度小;
C、农区人口密度大,牧区人口密度小。

D、城市人口密度大,农村人口密度小。

㈢、华侨和外籍华人:
1.华侨:具有中国国籍,但长期侨居海外的中国人,称为华侨。

2.外籍华人:已经定居国外并加入了居留国国籍的,称为外籍华人。

3.华裔:华侨或外籍华人的后裔,称为华裔。

六、中国的民族:
㈠、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A、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汉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B、除汉族外,我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

a、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达1500万;
b、少数民族中,人口在500万以上的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和
藏族等;
c、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有珞巴族、高山族、塔塔尔族、赫哲、鄂伦春等民族。

2.各民族的风俗和习惯:
A、维吾尔族:手鼓舞、伊斯兰教、开斋节;
B、蒙古族:摔跤、信奉喇嘛教、那达慕大会
C、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D、苗族和侗族:“芦笙节”;
3.各民族分布的特点:
A、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B、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㈡、我国的民族政策:
1.在我国各民族中,各民族一律平等。

2.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政策。

例如:建立民族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等。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和内蒙古
蒙古族自治区五区的设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