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考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七

成考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七

成考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七选择题: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

A: 德育B: 体育C: 教学D: 美育2.德育目标有总目标和___________目标。

A: 一般B: 集体C: 具体D: 个人3.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对生活有用的知识的观点是___________教育论。

A: 形式B: 实质C: 客观D: 主观4.___________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

A: 教育评价B: 教育目的C: 教育体制D: 教育方法5.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点是________。

A: 为人师表B: 团结协作C: 热爱学生D: 知识扎实6.国家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政策和总方向指的是________。

A: 教育方针B: 教育目的C: 教育目标D: 培养目标7.把社会与个人(特别是新生一代)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是___________。

A: 德育B: 教学C: 体育D: 美育8.教学是学校的___________工作。

A: 中心B: 一般C: 次要D: 辅助9.教学过程中,学生的___________发展过程依赖于知识的掌握过程。

A: 体力B: 智力C: 能力D: 技巧10.智力是掌握___________的前提和基础。

A: 智力B: 能力C: 技巧D: 知识11.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________。

A: 壬寅学制B: 癸卯学制C: 壬子癸丑学制D: 壬戌学制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________ 。

A: 认识和情感特征B: 情感和意志特征C: 气质和性格特征D: 生理和心理特征13.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________。

A: 《论语》B: 《大学》C: 《学记》D: 《礼记》14.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

A: 赫尔巴特B: 杜威C: 克伯屈D: 吉鲁15.德育的对象是___________。

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德育内容D: 德育方法16.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___。

A: 说服教育B: 榜样示范C: 实际锻炼D: 品德评价17.教学内部的本质联系是___________规律。

A: 教学B: 自然C: 教育D: 活动18.教学是促进学生___________的过程。

A: 活动B: 学习C: 接受D: 发展19.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___________。

A: 年级B: 班级C: 学生D: 班集体20.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___。

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德育内容D: 德育方法填空题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________和________。

2.国家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_________,并有步骤地实行___________义务教育。

3.1957年,毛泽东同志曾提出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_______的劳动者。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__。

5.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_。

6.教学过程是以___________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7.带好班级,教好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___________。

8.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___________。

9.教学过程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___________的过程10.班级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___________。

11.“泛智”的教育思想是由教育家___________在其代表作《___________》中提出来的。

12.教学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_____教学。

1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4.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____________现象。

15.教师的素养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它们是职业道德素养、________ 和能力素养。

1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_。

17.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___________为主。

18.德育原则是对___________的总结和概括。

19.教学是学校的___________工作。

20.智力是掌握知识的___________。

21.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错误理论,一是心理起源论,二是________论。

22.要形成教育合力,须参与的三方面为学校、家庭和。

23.在欧洲封建社会,曾出现过____________教育和骑士教育两种教育系统。

24.教育是___________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25.我国中等教育承担的基本任务是________和________。

26.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

27.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 。

28.___________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9.“泛智”的教育思想是由教育家___________在其代表作《___________》中提出来的。

30.教学是学校的___________工作。

31.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是“六艺”,“六艺”是指_________32.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推进___________和农科教结合。

33.一般来说,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称为34.针对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应做到_____________。

35.1982年,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全面发展”。

36.我国近代史上首次废除忠君尊孔的教育内容,将体、智、德、美四育并列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_。

37.教育者运用模范和典型人物的优良思想、感情和行为,对学生进行影响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8.带好班级,教好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___________。

39.知识是发展智力的___________。

40.传授与学习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___________的中心任务。

论述题1.分析如何贯彻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2.分析德育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3. 试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分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和积极意义。

4. 分析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选择题:1.C2.C3.B4.B5.C6.A7.B8.A9.B 10.D11.A 12.D 13.C 14.A 15.B 16.D 17.A 18.D 19.D 20.A填空题1.民主平等,教学相长2.地方,九年3.文化4.教书育人5.体育课6. 认识7. 基本任务8.学习动机9.个体认识10.基本单位1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2.复式13.顺序性,阶段性14. 认识15.知识素养16.班级授课17.教学18.德育实践经验19.中心20.前提和结果21.生物起源22.社会23.教会24.培养人25.升学,就业26.美,孟禄27.教育2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9.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30. 中心31.礼、乐、射、御、书、数32.三教统筹33.素质教育34.因材施教35. 品德,智力,体质36. 蔡元培37.榜样示范38. 基本任务39. 条件和基础40.教学论述题1.分析如何贯彻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答案: 1、启发性原则指的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的整个体系,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还要了解学生。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联系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开阔思路,活跃学习的气氛。

(3)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要坚决反对“注入式”,不搞满堂灌,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的机会。

2.分析德育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答案: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学校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不断进步。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从中找出积极的和消极的因素。

(2)要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积极因素成为学生思想中的主导力量。

(3)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试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分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涵和积极意义。

答案: 马克思认为: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而现代机器大工业生产则向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和社会需要,同时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全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能力(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包括逐步发展的个性自由。

我国正是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基础上,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素质教育。

(4分)素质教育的意义:(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3)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

(每个要点2分)4.分析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答案: 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班主任一定要关心后进生,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帮助教育他们,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热爱。

2、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只有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把后进生的旺盛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

4、对后进生要抓反复,反复抓。

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后进生出现反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工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