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硫、除尘设备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脱硫、除尘设备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当人们由后工业国、工业国跨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当知识经济勃然兴起的时候,“科教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诱导的环保产业正在蓬勃兴起,通过裂变的资源概念、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力概念正在聚合为高附加值的回报。

21世纪科技发展的前沿是生物、信息、材料;而脱硫除尘装备是衡量一个国家环保科技水平的标志,是燃煤锅炉消除有害气体和除尘的装备基础。

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技术、装备成为主控关键,每前进一步都依赖于技术、装备性能的突破。

该厂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创造财富服务社会为己任,以开发一代研制一代为企业发展动力,致力于燃煤锅炉脱硫、除尘的研究与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环保达标、节能增效为目的。

1.1企业概况盘锦蓝天锅炉辅机厂是一家刚组建的民营企业,注册资金200万元人民币。

是一家集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专业生产锅炉脱硫、除尘设备的企业。

企业拥有一支研发、生产锅炉脱硫除尘设备的专业队伍,拥有一个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公司以快捷的研发能力,灵活的生产组织方式为各类锅炉运行提供优质环保服务,并立志永远做客户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帮助客户成功,共同创造未来。

随着企业人才、资本、市场和技术资源的不断优化,租用的厂房、场地及设备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并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通过严密的市场调研,该厂拟在大洼县新开镇征地10亩; 建设标准化厂房,拟购国内最先进的机械加工、铆焊及检测设备,生产锅炉脱硫、除尘设备。

届时企业将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为锅炉环保事业的发展,为盘锦经济的繁荣,为和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建设项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表1-1 建设项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估算表1.2项目提出的背景1.2.1 SO 2的排放我国酸雨和SO污染严重,酸雨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 同时我国的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控制燃煤SO的排放是我国控制SO污染的重点。

我国排放的SQ已连续多年超过2000万t,居世界首位。

火电厂的SQ排放量占整个SQ排放量的60%据统计,燃煤工业锅炉占全国SQ排放量的40%左右。

研究表明,我国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许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00万吨至1400万吨。

按照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模式,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30亿吨至40亿吨标煤,原煤消费量约需25亿吨至33亿吨,二氧化硫产生量将达4200万吨至5300 万吨,比2003年增加2000万吨至3000万吨。

按照目前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预计202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达到2800万吨左右,超过大气环境容量约1600万吨,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SO2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之一,我国已将二氧化硫列为一种主要的法规控制空气污染物,并将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水平作为评价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1.2.2 SO 2形成酸雨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一、酸湖形成,鱼虾难存酸雨中的氢离子,首先中和碳酸氢根离子形成弱酸性的碳酸,碳酸氢根被耗尽时,新加的氢离子便会将pH值大幅下降了,湖水变成酸性。

在PH5.0〜6.5之间时,鱼卵不容易孵化,鱼苗数量减少;当湖水pH值低过5.0时,大多数鱼类死亡。

虾比鱼更早灭绝。

其实,另外一个导致水中动物死亡的原因,是水中的植物如藻类减少。

湖水酸化,水生生物种群将减少。

因此,从生态食物链角度来看,湖泊酸化,也将使鱼虾难以生存。

二、土壤酸化,作物减产土壤中含有大量铝的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矿物的风化而释放出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

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会中毒,甚至死亡。

酸雨能加速某些矿物质元素流失,由於营养少了,土壤贫脊,植物难以正常发育,由於抵抗力差了,植物病虫的虫害出现,使农作物减产。

酸雨可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细菌个体生长变小,生长繁殖速度降低,如分解有机质及其蛋白质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牙抱杆菌,极毛杆菌和有关真菌数量降低,影响营养的循环,也是造成农业减产的原因。

特别是酸雨可降低土壤中氨化细菌和固氮细菌的数量,使土壤微生物的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能力下降。

三、酸雨危害,植物死亡酸雨可造成叶面损伤和坏死,林木生长差,以致死亡。

土壤不肥沃,造成森林消失。

中国的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达占林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马尾松和华山松对酸雨十分敏感,由於发育不良,虫害频生,在香港,马尾松也被该虫害灭绝了,虽然有做防治措施,也是毫无效果。

酸雨亦使竹林消失,竹叶受损。

难怪大熊猫也将濒临灭绝。

四、酸雨一下,死物也死酸雨使非金属建筑材料如混凝土、砂浆和灰砂砖等的水泥溶解,出现裂缝,导致建筑物损坏。

酸雨使古迹文物面目全非。

碑林文字模糊;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面目皆非。

酸雨能加速金属腐蚀,桥梁损坏。

五、万物之灵,也受影响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对酸类十分敏感,受酸雨刺激,导致红眼症和支气管炎。

农田土壤的酸化,使土壤矿化物中的有害重金属,如汞及铅等再溶出,由食物链的传送,人类食后,中毒死亡。

123控制酸雨和SQ污染刻不容缓1. 中国已成为最大的二氧化硫排放国中国是燃煤大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费不断增长,199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370万吨。

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结构近期不会发生变化,预计到2020年煤炭产量将达到21亿吨。

如不加以控制,202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将达到3900万吨。

到那时,酸雨污染的区域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二氧化硫污染的城市数量将进一步增加,污染程度将进一步加重,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更加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

因此,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工作必须下大决心,尽早开始。

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使城市的空气污染不断加重。

根据国家环保局对全国2177个环境监测站13年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大气二氧化硫超标的城市不断增加,目前已有62.3%的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

环境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是保障人群在环境中长期暴露不受危害的基本要求,日平均浓度三级标准是人群在环境中短期暴露不受急性健康损害的最低要求。

可见我国城市二氧化硫污染程度之严重。

由于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致使我国出现大面积的酸雨,并不断发展。

在80年代,中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西南地区,酸雨区面积约为170万平方公里。

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区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在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均降水pH值低于4.0,酸雨频率高达90%以上,已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华北的京津、东北的丹东、图们等地区也频频出现酸性降水,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区域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

可见,我国酸雨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目前仍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研究表明,我国酸性降水中硫酸根与硝酸根的当量之比大约为10:1,因此,中国的酸雨是硫酸型的,主要是由人为排放二氧化硫造成的。

要治理中国的酸雨污染,就要控制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2. 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酸雨污染造成我国粮食、蔬菜和水果减产,以至整块农田绝收,广西受害地区农作物减产幅度达到5〜10%;森林受到危害,材积量锐减,甚至成片的林木死亡,重庆市自80年代以来,受酸雨影响,林区85%的马尾松受不同程度伤害,死亡率达35%我国粮食人均产量低,森林履盖率小,酸雨造成的危害无疑又是雪上加霜。

酸雨还使金属和建筑材料被腐蚀,土壤和水体被酸化。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重庆市污染严重地区肺癌死亡率逐年上升,长沙市个别街区的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

根据有关的研究结果,1995 年我国由于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农作物、森林和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经济损失约为1100多亿元,已接近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3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针对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不断加剧,1990年12月,国务院环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控制酸雨发展的意见》,提出在酸雨监测、酸雨科研攻关、二氧化硫控制工程和征收二氧化硫排污费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的建议;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在贵州、广东两省和柳州、南宁、桂林、杭州、青岛、重庆、长沙、宜昌和宜宾等9市进行征收工业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费试点工作,在我国的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也逐步制定了二氧化硫排放限值。

采取这些措施,对推动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遏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发展,199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门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划定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控区。

在1996年全国人大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出要重点治理两控区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

划定两控区体现了从实际出发,抓重点的指导思想,即依据中国国情,集中力量控制重点污染区域,抓住污染最严重的两控区污染控制工作,就是抓住了中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重点。

4、有效控制SQ污染恶化的依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提出的要求,努力实现新时期的环境保护目标及总量控制规划。

5、S Q污染控制对策世界上主要的酸雨地区都对二氧化硫排放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

为了防治欧洲的酸雨危害1979年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签署了《长距离跨国界大气污染公约》(LRTAR,成员国有包括西欧、中欧的大多数国家以及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32个国家。

1985年又在该公约上附加了一个协议,规定其中的21个国家到1993年将各国的硫排放量在1980年水平上再削减30%。

美国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对控制二氧化硫排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使其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由1970年的3000多万吨降到1990年的2000多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也下降了10%为了进一步控制北美的酸雨,美国1990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规定从1995年起,在1990年基础上再削减10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到2010年排放量降低到1980年水平的40%欧美各国为控制酸雨而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是在污染源排放达标和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基础上进行的。

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由于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工作还未正式起步,污染源排放不达标的现象普遍存在,半数以上的城市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超标,与此同时,存在大范围严重的酸雨污染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