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基础知识
3、施用及注意事项
尿素适宜于各种土壤和作物 ,可做基肥与 追肥; 追肥;
尿素应适当深施或施用后立即灌水。 尿素应适当深施或施用后立即灌水。
氮肥的合理分配及施用
研究氮肥合理施用的基本目的在于减少氮 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 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 的最大增产效益。 的最大增产效益。由于氮肥在土壤中有氨 的挥发、 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和硝态氮的反硝化 作用三条非生产性损失途径, 作用三条非生产性损失途径,氮肥的利用 率是不高的,据统计, 率是不高的,据统计,我国氮肥利用率在 水田为35%-60%,旱田为45%-47%, 水田为35%-60%,旱田为45%-47%,平均 50%,约有一半损失掉了, 为50%,约有一半损失掉了,既浪费了资 又污染了环境,所以合理施用氮肥, 源,又污染了环境,所以合理施用氮肥, 提高其利用率, 提高其利用率,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一个 问题。 问题。
3、酰胺态氮肥——尿素 、酰胺态氮肥——尿素
1、概述:尿素因具有含氮量高、物理性状较 概述:尿素因具有含氮量高、 好和无副成分等优点, 好和无副成分等优点,是世界上施用量最 多的氮肥品种。 多的氮肥品种。 2、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 尿素为白色晶体或颗粒, 尿素为白色晶体或颗粒,晶体呈针状或棱 柱状; 柱状; 尿素易溶于水; 尿素易溶于水; 常温下基本不分解,但遇高温、潮湿气候, 常温下基本不分解,但遇高温、潮湿气候, 有一定的吸湿性
(2)作物的营养特点
作物的氮素营养特点是决定氮肥合理分配的内 在因素,首选要考虑作物的种类, 在因素,首选要考虑作物的种类,应将氮肥重点 分配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上。其次要考虑不同 分配在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上。 作物对氮素形态的要求,水稻宜施用铵态氮肥, 作物对氮素形态的要求,水稻宜施用铵态氮肥, 尤以氯化铵和氨水效果较好, 尤以氯化铵和氨水效果较好,马铃薯最好施用硫 铵,大麻喜硝态氮,甜菜以硝酸钠最好,西红柿 大麻喜硝态氮,甜菜以硝酸钠最好, 幼苗期喜铵态氮,结果期则以硝态氮为好, 幼苗期喜铵态氮,结果期则以硝态氮为好,一般 禾谷类作物硝态氮和铵态氮均可, 禾谷类作物硝态氮和铵态氮均可,叶菜类多喜硝 态氮等。 态氮等。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施用氮肥的效果也不 一样,在保证苗期营养的基础上, 一样,在保证苗期营养的基础上,一般玉米要重 施穗肥,早稻则要蘖肥重、穗肥稳、粒肥补, 施穗肥,早稻则要蘖肥重、穗肥稳、粒肥补,果 树重施腊肥, 树重施腊肥,这样都是经济有效施用氮肥的措施。
(3)肥料特性
肥料本身的特性也和氮肥的合理分配密切 相关,铵态氮肥表施易挥发, 相关,铵态氮肥表施易挥发,宜做基肥深 施覆土。硝态氮肥移动性强,不宜做基肥, 施覆土。硝态氮肥移动性强,不宜做基肥, 更不宜施在水田。碳铵、氨水、尿素、 更不宜施在水田。碳铵、氨水、尿素、硝 铵一般不宜用做种肥, 铵一般不宜用做种肥,氯化铵不宜施在盐 碱土和低洼地,也不宜施在棉花、烟草、 碱土和低洼地,也不宜施在棉花、烟草、 甘蔗、马铃薯、葡萄、甜菜等忌氯作物上。 甘蔗、马铃薯、葡萄、甜菜等忌氯作物上。 干旱地区宜分配硝态氮肥, 干旱地区宜分配硝态氮肥,多雨地区或多 雨的季节宜分配铵态氮肥。 雨的季节宜分配铵态氮肥。
硝铵是无副成分的氮肥; 硝铵是无副成分的氮肥; 硝铵宜做追肥,一般不做基肥,且不 硝铵宜做追肥,一般不做基肥, 能做种肥; 能做种肥; 旱地做追肥应分次深施覆土, 旱地做追肥应分次深施覆土,使用深 度为10cm左右 左右。 度为10cm左右。
2、硝酸钙和硝酸钠
(1)相同点: 相同点: 纯品均为无色晶体; 纯品均为无色晶体; 水溶液呈碱性,极易吸湿结块; 水溶液呈碱性,极易吸湿结块; 两者均宜做旱地追肥 不同点: (2)不同点: 不宜施于盐碱土, 硝酸钠不宜施于盐碱土 硝酸钠不宜施于盐碱土,旱地作基肥应 适当深施;硝酸钙适用于酸性土壤, 适当深施;硝酸钙适用于酸性土壤,盐碱 土或缺钙的旱地土壤。 土或缺钙的旱地土壤。
(5)按肥料中养分的有效性或供应速 可划分为:速效肥料、缓效肥料、 率,可划分为:速效肥料、缓效肥料、 长效肥料和控释肥料。 长效肥料和控释肥料。 按肥料中养分的形态或溶解性, (6)按肥料中养分的形态或溶解性, 可分为氨态氮肥 硝态氮肥、 氨态氮肥、 可分为氨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 氮肥等,或水溶性肥料、 氮肥等,或水溶性肥料、弱酸溶性肥 料和难溶性肥料。 料和难溶性肥料。 按积攒方法分,则有堆肥、 (7)按积攒方法分,则有堆肥、沤肥 和沼气发酵肥等。 和沼气发酵肥等。
二、单质肥料
常见的单质肥料有: 常见的单质肥料有: 1、氮肥;2、磷肥;3、钾肥。 氮肥; 磷肥; 钾肥。
(一)氮肥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量最大的化肥品种, 氮肥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量最大的化肥品种, 它对提高作物产量, 它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有 重要作用。 重要作用。 现代氮肥工业生产所用的原料主要是合成 氨。 根据含氮基团将化学氮肥分为:铵态氮肥、 根据含氮基团将化学氮肥分为:铵态氮肥、 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氰氨态氮肥四类。 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和氰氨态氮肥四类。
1、硝酸铵 、 (1)基本性质
硝铵为白色结晶,含杂质时呈淡黄色; 硝铵为白色结晶,含杂质时呈淡黄色; 易溶于水,溶解度大; 易溶于水,溶解度大; 吸湿性强,易结块; 吸湿性强,易结块; 热稳定性差,易发生分解; 热稳定性差,易发生分解; 含氮量≦35%。 含氮量≦35%。
硝酸铵
(2)施用及注意事项
2、肥料的分类 按肥料来源与组分的主要性质可分为: (1)按肥料来源与组分的主要性质可分为: 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绿肥。 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绿肥。 按所含营养元素成分,可分为:氮肥、 (2)按所含营养元素成分,可分为:氮肥、 磷肥、钾肥、镁肥、硼肥、锌肥和钼肥等。 磷肥、钾肥、镁肥、硼肥、锌肥和钼肥等。 按营养成分种类多少,可分为: (3)按营养成分种类多少,可分为:单质肥 复合肥料或复混肥料。 料、复合肥料或复混肥料。 按肥料状态分,则有固体肥料( (4)按肥料状态分,则有固体肥料(包括粒 状和粉状肥料)与液体肥料。 状和粉状肥料)与液体肥料。
碳酸氢铵
1、基本性质
品种 性状 颜色 含氮量 吸湿性 溶水性 挥发性
碳酸氢铵 NH4HCO3) (NH4HCO3)
细粒晶体
无色或白色
16.5%-17.5% 16.5%-
易吸湿
易溶于水
易挥发
硫酸铵((NH4) ((NH4 硫酸铵((NH4) 2SO4) 2SO4)
晶体
白色或微黄 色
20%
吸湿性 小
铵态氮肥
凡氮肥中的氮素以NH 凡氮肥中的氮素以NH4+或NH3形态存在的均属铵 态氮肥。 共性:( 共性:(1)易溶于水,肥效快,作物能直接吸收 利用;(2)肥料中NH 利用;(2)肥料中NH4+易被土壤胶体吸附,部 分进入黏土矿物的晶层被固定,不易造成氮素流 失;(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4 失;(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4)在通气 良好的土壤中,铵态氮可经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 氮,易造成氮素的淋失和流失。 常见的铵态氮肥有:碳酸氢铵( 常见的铵态氮肥有:碳酸氢铵(NH4HCO3)、硫 )、硫 )、氯化铵( CL)、液 酸铵((NH 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液 氨(NH3)。
1、氮肥的合理分配
土壤条件、 氮肥的合理分配应根据土壤条件 氮肥的合理分配应根据土壤条件、作 物的氮素营养特点和肥料本身的特性 来进行。 来进行。
(1)土壤条件
土壤条件是进行肥料区划和分配的必要前提, 土壤条件是进行肥料区划和分配的必要前提,也是确定 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技术的依据。 氮肥品种及其施用技术的依据。首选必须将氮肥重点分 配在中、低等肥力的地区, 配在中、低等肥力的地区,碱性土壤可选用酸性或生理 酸性肥料,如硫铵、氯化铵等; 酸性肥料,如硫铵、氯化铵等;酸性土壤上应选用碱性 或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硝酸钙等。 或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硝酸钙等。盐碱土不宜分 配氯化铵,尿素适宜于一切土壤。 配氯化铵,尿素适宜于一切土壤。铵态氮肥宜分配在水 稻地区,并深施在还原层,硝态氮肥宜施在旱地上, 稻地区,并深施在还原层,硝态氮肥宜施在旱地上,不 宜分配在雨量偏多的地区或水稻区。 早发田” 宜分配在雨量偏多的地区或水稻区。“早发田”要掌握 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以防作物后期脱肥, 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的原则,以防作物后期脱肥,“晚 发田”既要注意前期提早发苗,又要防止后期氮肥过多, 发田”既要注意前期提早发苗,又要防止后期氮肥过多, 造成植株贪青倒伏。质地粘重的土壤上氮肥可一次多施, 造成植株贪青倒伏。质地粘重的土壤上氮肥可一次多施, 砂质土壤上宜少量多次。 砂质土壤上宜少量多次。
1、肥料的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氮肥阶段,以补充“氮元素”为主题。 第一阶段:氮肥阶段,以补充“氮元素”为主题。 时间: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 30年代至70年代末 时间: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末。 代表产品:氨水、碳酸氢铵、尿素。 代表产品:氨水、碳酸氢铵、尿素。 第二阶段:磷肥阶段,以补充“磷元素” 第二阶段:磷肥阶段,以补充“磷元素”为主题 时间: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时间: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代表产品:钙镁磷肥、重钙、磷酸一铵、 代表产品:钙镁磷肥、重钙、磷酸一铵、 磷酸二铵。 磷酸二铵。 第三阶段:复合肥阶段, 第三阶段:复合肥阶段,以 “氮、磷、钾”均衡补 充 为主题。 为主题。 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06 90年代初至本世纪06年 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06年。 代表产品:中低浓度复混肥、高浓度复合肥。 代表产品:中低浓度复混肥、高浓度复合肥。 第四阶段:全营养肥料阶段,诉求平衡施肥、 第四阶段:全营养肥料阶段,诉求平衡施肥、全面营 实现有机+无机、 养。实现有机+无机、大中微量元素的均衡补充 时间:2006年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 时间:2006年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 代表产品: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 代表产品: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