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面处理技术交底

基面处理技术交底

3)欠挖处理
经断面检查,初支欠挖大于5cm的需进行欠挖处理,欠挖小于5cm的不处理。对于欠挖大于5cm的采取换拱外移以满足净空要求;对于大面积超挖且初支面基本平顺部分采取用二衬砼回填。
4)补喷
对于拱架割除、换拱、拱架钢筋外露及砼表面下凹明显部分采取喷射砼补喷平顺。
5)基面突出尖锐物的割除
对穿出基层的金属构件,如钢筋头、锚杆头等构件应切除并用1:2.5水泥砂浆抹平,不能切除的金属构件如锚索头等,必须采用喷混凝土或砂浆将其覆盖,其圆弧半径R大于200mm。对于凸出鼓包砼采取用风镐凿平以满足净空和圆顺要求。
(2)引管堵塞
用于点漏水较大,有明流水时。先用人工凿除漏水点周围松散层,凿成一个锥形槽,凿完后把槽内清洗干净,用胶管插入槽内、用快硬水泥胶浆将胶管四周封严、使水顺胶管流出,并在铺防水板前将胶管堵塞。
当初支结构通过堵漏达到初支内表面没有滴水只有少见湿渍时方可施作防水层。
2)捡底
K9+232.16~K9+369.44段左右线捡底采取从西向东进行,K9+373.44~K9+388.85段左右线捡底捡底采取从东向西进行。捡底采取挖机直接挖渣装吊斗车运至竖井底,提升至地表临时弃渣场,然后人工用铁锹、斗车清除干净和高压风管吹净。
交底内容:
隧道基面处理技术交底
1.基面处理措施
初期支护封闭成环,根据监测值拱顶沉降趋于稳定,经测量检查隧道净空满足要求后,在防水板铺设前需进行基面处理,基面处理应达到坚实、平整、圆顺、无明显凹凸物,分为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密实、堵水→引水堵塞→捡底→欠挖处理→补喷基面突出尖锐物的割除或砼鼓包的凿平→基面抹平等几个步骤进行处理。
6)基面抹平
基层面阴、阳角和棱角部位需用砂浆抹成圆弧,圆弧半径50mm。处理后的基面其平整度应满足如下条件:
D/L≤1/10其中:D—相邻两凸面凹进去的深度。L—相邻两凸面间的最短距离。
标准要求基面平整度允许误差不超过3mm,且每平米的范围内应不多于1处。
7)阴阳角处理
所有阴角均采用1:2.5水泥砂浆做成5*5cm的钝角或R5cm圆角,阳角做成2*2cm的钝角或R2cm的圆角。
8)变形缝两侧各50cm范围内的基面全部采用1:2.5防水水泥浆找平。
1)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密实、堵水
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分为系统注浆→集中注浆两个步骤。
(1)系统注浆
利用初支背后预埋回填注浆管进行系统连续回填注浆,注浆材料采用1:1水泥单液浆,注浆压力0.1~0.3MPa,注浆方向采取沿隧道纵向从底向高依次进行,完成一个循环即可。
(2)集中注浆
系统注浆完成后,若仍存在局部渗漏水现象,专门针对渗漏点进行集中注浆。注浆完成后用棉纱临时堵塞注浆管下端口,防止浆液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