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ppt课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ppt课件


精选ppt
18
– 后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 :受试耳向下时出现背地 性扭转性眼震(以眼球上极为标志),回到坐位时眼 震方向逆转。管结石症眼震,持续时间<1min;嵴帽结 石症持续时间>1min;
– 水平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 :双侧变位检查均可诱 发向受试耳的水平眼震,以向患侧明显(管结石); 双侧变位检查均可诱发向对侧耳的水平眼震,以向患 侧明显(嵴帽结石),眼震的持续时间数秒~数分钟 不等;
精选ppt
30°
三个半规管空间相互垂直 半规管空间位置与颞骨岩部关系6
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半规管壶腹嵴细微解剖
半规管-壶腹嵴-毛细胞-前庭神经纤维
• 每个壶腹内有一个嵴状隔横跨 其中,即壶腹嵴。
• 壶腹嵴由含支柱细胞和感觉细 胞的神经上皮组成,毛细胞的 纤毛较长并突入嵴帽内。嵴帽 是一种胶质膜。
精选ppt
11
机制2:
• 2. 管石症学说(canalithiasis)
– 1952年Dix和Hallpike命名BPPV – 详细阐述该病的症状和体征,提出诱发试验 – Hall于1979年根据重复刺激时产生的疲劳现象
提出管石症概念:
• 变性的耳石碎片漂浮于半规管的内淋巴液中 • 碎片移动时推动内淋巴→牵引壶腹嵴使其末梢受刺
精选ppt
16
特点:
• 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 • (国外:占周围性眩晕的17-20%,国内:
占眩晕门诊的40-50%) • 平均起病年龄:54岁(11-84岁) • 女:男=2:1 107/10万/年
精选ppt
17
特点:
• 典型发作
– 患者在仰头或翻身时突然发作眩晕,瞬间即消失 – 重复诱发头位时眩晕可再度出现(变位性A-B) – 无听力下降和前庭功能障碍 – 偶有耳鸣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
池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潘孝煌
精选ppt
1
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半规管 前庭
外耳
中耳
右耳解剖
耳蜗 内耳
内耳解剖
• 处于后方的三个半规管
前庭感受器
处于中间的前庭(椭圆囊和球囊)
• 处于前方的耳蜗
精选ppt
2
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囊斑(耳石器)的解剖和生理
球囊
囊斑
椭圆囊
• 椭圆囊、球囊的囊斑是人体重力和直线运动平衡的主 要末梢感受器。
精选ppt
8
历史:
• 1921年Borony首次描述此病 • 1952年Dix and Hallpick 描述了Dix-Hallpick
检查法
• 1969年Schuknecht提出嵴顶结石症理论
• 1979年Hall, Ruby and McClure提出管结 石症理论(最常见)
精选ppt
9
机制:
• 二、BPPV的临床类型 后半规管BPPV 、水平半规管BPPV 、前半规管BPPV。以上3类,均可双侧 发病。
• 三、诊断的BPPV变位检查 (1)Dix-Hallpike检查:是确定后或上半规管BPPV常用的检查。 (2)滚转检查(roll maneuver ):是确定水平半规管最常用的检查。 四、BPPV的眼震特点: 眼震有以下共同的特点:短潜伏期(一般1~5秒);反复置于诱发位置反应 减弱(眼震有疲劳性)
激而兴奋→引起眩晕发作。
精选ppt
1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2006年)
• 一、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的眩晕发作, 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50~70%属于原发性,30~50%属于继发性, 常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 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
精选ppt
10
机制:
• 1. 嵴顶结石症学说(cupulolithiasis)
• 1969年Schuknecht提出嵴顶结石理论
– 变性脱落的耳石沉积到半规管壶腹嵴终顶使嵴顶比重 超出了周围的内淋巴液
– 嵴顶对重力牵引及直线加速度刺激变得极为敏感 – 头位变化导致位置反应增强, – 同时伴有朝向壶腹嵴受刺激 方向的眼震
精选ppt
3
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囊斑(耳石器)微细解剖
(石灰质颗粒)
(耳石膜)
神经上皮(支持细胞+毛细胞)
(毛精细选胞ppt) (前庭神经末梢)
4
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三者耳石膜 相互垂直
头部静止
头前倾后仰
椭圆囊囊斑 球囊囊斑体部 球囊囊斑角部
头前后直线运动
头位变化—耳石膜牵拉毛细胞
凡头和身体姿势的任何改变,如前后、上下 和左右的直线运动和重力作用均可牵拉/压迫 刺激囊斑(耳石器),经前庭神经传入中枢, 使大脑感知人体三维空间的运动。
精选ppt 体位改变—耳石膜压迫毛细胞5
前庭感受器的解剖和生理
半规管的解剖
半规管名称 半规管空间位置 半规管刺激角度
外半规管 上半规管 后半规管
头直立时,外半 规管平面比地面 后仰30度
与同侧颞骨岩部 长轴垂直。
与同侧颞骨岩部 长轴平行
头前倾30度作转 动
头向肩部倾斜90 度作转动
头后仰60度作转 动
– 上半规管BPPV的眼震特点:患耳向下时出现垂直向地 性扭转性眼震,回到坐位眼震逆转。管结石症眼震, 持续时间<1min;嵴帽结石症持续时间>1min。
壶腹嵴放大图
胶质的嵴帽
毛细胞
精选ppt
7
定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
• 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 短暂的阵发性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 庭疾病。可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 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点。
• 正常对照组仅为4% • 骨质疏松症与BBPV 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特
定联系
精选ppt
15
BPPV分类:
– 后半规管PC-BPPV :70-90% – 前(上)半规管AC-BPPV: 1-2% – 外(水平)半规管HC-BPPV :10-30% – 混合型BPPV
以上四种类型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原因: 1.耳石比重》内淋巴比重。 2.椭圆囊与半规管的解剖关系所决定。
精选ppt
13
BPPV病因:
• 头部外伤、运动或手术刺激,如镫骨手术等 也可因局部压力变化或镫骨足板嵌入前庭 窗或耳石撕脱而致本病发生。
• 乳突炎症、病毒性迷路炎、迷路瘘管或梅 尼埃病均可因细胞碎片的凝集或两侧前庭 反应不对称而引发本病。精选ppt源自14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 患 BPPV的中老年女性中,骨质疏松症的 发病率高达7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