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兴奋→引起眩晕发作。
BPPV的临床类型
? 后半规管BPPV (PC-BPPV )
? 水平半规管BPPV (HC-BPPV )
? 上半规管性BPPV (SC-BPPV )
? 混合型BPPV
(C-BPPV )
临床表现及特征
? BPPV好发于中年人,男女之比为1:2 ? 平均年龄54岁 ? 典型发作
? 患者在仰头或翻身时突然发作眩晕,瞬间即消失 ? 重复诱发头位时眩晕可再度出现 ? 无听力下降和前庭功能障碍 ? 偶有耳鸣
眩晕的解剖基础
前庭系统
以内耳 门为界
周围部 中枢部
前庭系统为人体辨向的主要结构,因此 该系统的病变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
眩晕的解剖基础
周围部 中枢部
前庭器官
前庭神经 内听道部分
其特点是与耳蜗 神经、面神经相伴
而行关系密切
前庭神经的颅内部分
脑干前庭核
传导路径
眩晕的分类
假性眩晕 真性眩晕
眼性眩晕
姿态感觉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的定义
? 眩晕是一种运动性或位置 性错觉,造成人与周围环 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 反应失真,产生旋转、倾 倒及起伏等感觉。自身的 旋转、滚翻、倾倒、摇摆、 漂移、浮沉。
眩晕的解剖基础
? 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有赖于视觉、深感觉和前庭系统, 这三部分称“平衡三联”:
? 第二类叫真性眩晕,由平衡三联的病损造成, 有明确的旋转感或身体运动感。就病损侵犯感 受系统不同,真性眩晕又可分为眼性眩晕、姿 态感觉性眩晕与前庭系统性眩晕。眼性眩晕多 见于眼肌麻痹的患者,伴有复视,若遮蔽患侧 眼睛,眩晕即可消失。姿态感觉性眩晕见于后 索病变的患者,有深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由 于视觉及本体觉感受系统对于位相感受仅有辅 助作用,所以在前庭系统完好的情况下,这两 种眩晕不明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定义: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 ? 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 短暂的阵发性眩晕 ? 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点
发病原因
? BPPV 多数病因不详(特发性占 50%-70%)。 迷路老化,椭圆囊斑变性而致耳石沉 积于半规管或壶腹嵴。
发病机制
? 2. 管石症学说(canalithiasis)
? 1952年Dix和Hallpike 命名BPPV ? 详细阐述该病的症状和体征,提出诱发试验 ? Hall 于1979年根据重复刺激时产生的疲劳现象提
出管石症概念:
? 变性的耳石碎片漂浮于半规管的内淋巴液中 ? 碎片移动时推动内淋巴 →牵引壶腹嵴使其末梢受刺激而
常用的检查
? 放射科影像学检查 如怀疑颈椎病,可拍 颈椎X 片或 MRI以了解颈椎骨质增生及 脊髓受压的程度。
? 经颅超声多谱勒(TCD)检查 椎基底动 脉供血不足患者约1/3以阵发性位置性眩 晕为其主要表现,TCD检查客观反映血 管及血流情况可作为一项必要的辅助检 查。
和最重要的检查
Dix – Hallpike 手法
A:患者坐于检查床 上,检查者位于病人 身旁,双手把持其头 部向右转45°
B:保持上述头位不 变,同时将体位迅速 改变为仰卧位,头向 后悬垂于床外,与水 平面呈30°
?注意观察眼震和眩 晕情况。
位置诱发试验
2.滚转试验(roll maneuver )
? 正常对照组仅为4% ? 骨质疏松症与BBPV 之间可能
存在某些特定联系
发病机制
? 1. 嵴顶结石症学说(cupulolithiasis) ? 1969年Schuknecht 提出嵴顶结石理论
? 变性脱落的耳石沉积到半规管壶腹嵴终顶使嵴 顶比重超出了周围的内淋巴液
? 嵴顶对重力牵引及直线加速度刺激变得极为敏 感
1)视觉: 提供周围物体的方位和机体与周围物体 的关系。
2)深感觉: 传导肢体关节与体位姿势的感觉。 3)前庭系统: 传导辨认机体的方位和运动速度。
? 平衡三联的大脑皮质中枢 (确切位置仍然不甚明确 ): 颞上回后上部、颞顶交界区和岛叶上部
? 虽然视觉和深感觉参与维持正常的空间位象,但是它们 的病变很少主诉眩晕。前庭病变是引起病理性眩晕的主 要病因。
? 是确定HC-BPPV最常用的检查
? 取平卧位屈颈30度→头部及身体向左侧做 90度桶状滚动→平卧位→ 头部及身体向右 侧做90度桶状滚动→ 平卧
垂直管BPPV的诊断标准
(1)当病人头部移动至后半规管呈垂直位时激发眩晕和眼震, 有3~30秒潜伏期;
(2)有上跳性、扭转性眼震 (快相向下位耳 )或混合的垂直一扭转 眼震;
(3)眼震和眩晕 <60秒。
水平半规管BPPV 的诊断标准
(1)在卧床时侧翻身或侧转头;站立或行走时侧转头能激发眩 晕和眼震;
(2)平卧时向左或右转头 90度可诱发眩晕和眼震; (3)眼震为水平向地性或向天性。
常用的检查
? 听力学测试 多数听阈正常, 若BPPV缘于某种耳病则可 能听力减退。
? VNG检查多数为正常, 如有内耳病史则可能呈现 异常。
周围性眩晕
前庭系统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眩晕的分类
? 眩晕依照其发生的机理和性质可分为两大类: ? 一类叫假性眩晕或叫脑性眩晕,多由于平衡三
联的大脑皮质中枢或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这些皮 质中枢造成。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贫血, 感染,尿毒症,药物中毒等引起,患者感到晕 晕忽忽,没有明确的旋转感。
眩晕的分类
发病原因
? 头部外伤、运动或手术刺 激,如镫骨手术等也可因 局部压力变化或镫骨足板 嵌入前庭窗或耳石撕脱而 致本病发生。
? 乳突炎症、病毒性迷路炎、 迷路瘘管或梅尼埃病均可 因细胞碎片的凝集或两侧 前庭反应不对称而引发本 病。
发病原因
? 患 BPPV的中老年女性中,骨 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75%
临床常规检查
? 病人就诊后应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 ? 耳科临床常规检查 ? 听力学检查 ? 位置诱发试验(金标准):
1. Dix – Hallpike 手法 2.滚转手法 (roll maneuver )
位置诱发试验
1. Dix – Hallpike 手法
? 也被称为Barany 试验 ? 或 Nylen-Barany 试验 ? 是后或前半规管BPPV诊断中最常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