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选修一高三高考真题

生物选修一高三高考真题

(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 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
(1)可以 (2)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
较少 (3)破坏DNA结构 消毒液 (4)氯气 (5)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
6
课标3卷
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
(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 直 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 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 述三个温度中,______________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 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3
(1)细菌 选择
(2)碳源、无机盐
蛋白质、核酸
(3)碘液 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 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 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
4
2018课标二卷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回答下列 问题:
(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 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 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 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 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2.(2017•新课标Ⅱ卷.37)(15分)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 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 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 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 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 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
(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_____,在照射 前,适量喷洒______,可强化消毒效果。
(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_____ (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 ”)消毒的。
(3)制作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 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麦芽汁琼脂
高压蒸汽
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 体
(2)菌体快速增殖
乙醇产生
(3)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2,CO2使面 包松软
8
1.(2017•新课标Ⅰ卷.37)(15分)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
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 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 +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 HPO4,其作 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
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
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
(答出两点即可)。
(3)若在MS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 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 ___________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13
【答案】(1)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 (2)将各实验组平板分别放置在教室不同高
度的位置上,开盖暴露一段时间 (3)污染 不正确
14
6.(2016新课标Ⅲ卷.37)
某同学用新鲜的泡菜滤液为实验材料纯化乳酸菌。分离纯化所用固体 培养基中因含有碳酸钙而不透明,乳酸菌产生的乳酸能溶解培养 基中的碳酸钙。回答下列问题: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 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答案】
(1)菌种 发酵时间
(2)好氧菌
(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 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19
【答案】 (1)β—胡罗卜素 维生素A 夜盲症 非
挥发性 (每空2分) (2)需要(2分) (3)乙酸乙酯(2分) 萃取胡罗卜素的有
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 机溶剂(3分)
20
(14年新课标Ⅰ卷)
21
(3)乳酸菌在-20℃长期保存时,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 _________________(填“蒸馏水”、“甘油”或“碳酸钙”)。
15
【答案】 (1)无菌水 泡菜滤液中细菌的浓度高,直
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 (2)鉴别乳酸菌 中和产生的乳酸 具有透
明圈 (3)甘油
16
( 2015·课标I卷.37)
9
【答案】 (1)脲酶
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 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尿素 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 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该培养基中的成分X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某次调查中,某一实验组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36个/平板,而空白对照
组的一个平板上出现了6个菌落,这种结果说明在此次调查中出现了 _________________现象。若将30(即36-6)个/平板作为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 该做法____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1)分离纯化乳酸菌时,首先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对泡菜滤液 进行梯度稀释,进行梯度稀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推测在分离纯化所用的培养基中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有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分离纯化时应挑选出 _________________的菌落作为候选菌。
17
【答案】 (1)苏丹III(或者苏丹IV) 萃取法 ⑵油脂 ⑶血细胞计数板 稀释涂布平板 ⑷45 40
18
( 2015·课标II卷.37) 回答与胡萝卜有关的问题:
⑴胡罗卜含有的胡罗卜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填“α—胡罗 卜素”或“β—胡罗卜素”或“γ—胡罗卜素”),该胡罗卜素在人体 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______________ ,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 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______________,胡罗卜素是 ______________(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_(填“牛
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________
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菌落,
菌落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______________(填“菌体快速 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 ________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
⑵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罗卜素时, ___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⑶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______________作为胡 罗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 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
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偏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 均值133;
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 均值124。
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 是____________。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 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于______________染色。微生 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 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 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 进行培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