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卫一体化Word 文档

环卫一体化Word 文档

区城管局全力推进环卫保洁全覆盖为全面提升全区环卫保洁水平,改善人居卫生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科学发展,按照《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清洁行动的意见》(济政发〔2011〕14号)的有关精神和区委、区政府建设繁荣文明首善之区的要求。

区城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的要求,完善体系建设、健全管理机制、规范作业程序、精细作业标准、配备环卫设施、建立保洁队伍、实行垃圾统管统运,努力打造“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实现“制度化、精细化、长效化”的管理目标;实现“队伍完善、设施齐全、卫生整洁”的建设目标;实现规范化达标率100%的整体目标。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历下区环卫保洁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环卫保洁全覆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各有关街道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落实职责、明确分工,强化各项措施,推动环卫保洁全覆盖工作深入开展。

各村居(社区)也设立环卫办公场所,成立组织领导和专职环卫管理机构,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层层落实。

二是落实经费保障。

打破村居(社区)环卫工作单一的投资渠道,构建以区财政投入为主导,区城管局、有关街道办事处加大投入的三级保障机制。

每年投入64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各村居(社区)保洁人员工资,定期为每一名保洁人员配发保洁服装和保洁工具,每月发放鸡蛋和毛巾、肥皂等福利,逢环卫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等节日发放助,每年高温季节和冬季发放降暑费和取暖费;每年投入60万元用于村居(社区)考核奖励;一次性投入900万元用于环卫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各村居(社区)做好环境卫生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各项措施顺利实施。

三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优化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全民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环境卫生意识真正深入到居民心中,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深入开展。

充分利用村居(社区)宣传阵地,通过设立公开宣传栏,张贴悬挂环境卫生遵守情况和有关的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开设专栏的形式和渠道,分步骤、有针对性地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加强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从而切实增强城乡居民文明和环境秩序意识,提高遵守城市管理法规的自觉性,形成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四是全面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由区城管局配合各村居(社区)彻底清除常年积存的垃圾死角,取缔私设的垃圾场,开展不法排污企业专项整治,集中整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现象。

树立环境卫生规范管理的“样板”,为推进全区环卫保洁全覆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完善管理标准和监督机制。

按照《济南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标准》,由区城管局负责统一制定了《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日常会议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并向居民公示;规范道路清扫、垃圾收集、垃圾清运、设施管理等各项环境卫生工作标准,明确作业时间、作业流程、作业规范、作业质量。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行之有效的考评奖罚体系,由城管局、街办、环卫所、村居(社区)定期对环境卫生保洁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形成四级考核的管理机制,并将考核成绩与领导干部年终考核结合起来,从而全面推进环卫保洁全覆盖工作有效开展。

六是购置配套设施,实现垃圾统管统运。

由区城管局负责为各村居(社区)配备垃圾收集容器、垃圾收集车辆和垃圾清运车辆。

截止目前,已配备垃圾桶2500个,电动垃圾收集车25部,大型密闭式垃圾压缩车6部,并将在后期继续购置相应设备,实行村居(社区)生活垃圾投放、收集、倾倒、处理过程全面统一规范,实现全面化收集、密闭化运输、无害化处理的统管模式。

七是健全保洁队伍,精细保洁标准。

根据保洁面积和人口规模,由各村居(社区)负责建立专业保洁队伍和日常管理工作,设立专职管理人员、专职道路清扫人员、专职垃圾收集人员、专职设施管理人员、专职公厕管理人员;由区政府投入专项资金,承担保洁人员的工资和福利;由城管局、街办、环卫所负责保洁人员的考核监督工作,确保各项环境卫生工作正常开展。

改善人居环境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年来,山东省寿光市各级职能部门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新路。

一、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必要性“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我国农村一些地方的普遍现象。

有些地区的村民把生活垃圾分类后,把有用的卖给废品收购点,无用的就堆起来,随后焚烧。

而一些废品收购点也把生活垃圾分类,把没用的又随意倾倒在路边、河沟边,或者是进行焚烧。

有的村庄日积月累,堆积的各类垃圾成为垃圾山。

在农村,堆放垃圾是传统做法,然后再通过焚烧等方式解决。

寿光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但不少村庄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也存在着“三无现象”:无人管理、无专项费用、村里无垃圾收集设施。

墙角旮旯、村头路口,都有垃圾的影子,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

因此,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二、寿光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可行性近10年来,寿光市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各项建设事业发展迅猛。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村内道路普遍完成硬化,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整治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

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必须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道路,而不能只做简单的垃圾堆放或转移。

寿光市的基本思路是采取“户清、村集、市清运处理”的运作模式,建立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实施管干分离。

根据村民组的规模配备保洁员,村民各家各户生活垃圾袋装化,由村里配置垃圾房(桶)等环卫设施,合理设置垃圾收集点。

建立镇级环卫管理机构,每镇建设1~2座垃圾中转站,由市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对垃圾进行统一清运,由专业人员清运至市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通过建立垃圾清运处理的长效运行机制,农村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彻底好转,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使环卫管理机制日趋科学合理,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发展。

三、寿光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实践第一步:通过有偿托管解决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

为解决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差的难题,寿光市环卫部门从2001年春开始,尝试对城中村垃圾清运和道路保洁实行有偿托管。

环卫部门首先选择了经济基础好并且原来就有保洁人员的圣城街道九巷村试行卫生有偿托管。

环卫部门与村委签订有偿托管协议,保留原来的保洁人员,全村进行分片保洁,每人一个保洁区域。

村里按不低于环卫部门直管保洁员的工资标准,一次性将款项划拨到环卫部门。

保洁人员由环卫部门统一管理,并按保洁质量实行百分制考核,将保洁人员按一、二、三等发放工资。

实行托管后,环卫部门在村里放置垃圾桶,规定保洁人员一天普扫两次,中间进行拣扫。

全天候保持路面清洁,垃圾日产日清。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们知晓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定时定点放置垃圾,并对乱倒垃圾、污水的行为进行教育。

对村里的保洁人员,环卫部门实行三级管理连带责任制,若出现路面不干净或垃圾清运不彻底,逐级追究责任。

九巷村实行托管后取得了明显效果。

以前是垃圾桶满后才运走,而现在是日产日清,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好转。

环卫部门以点带面,把九巷村的做法推广到其他村庄。

截至目前,规划区内村庄普遍实行了道路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的有偿托管。

寿光市实行环境卫生有偿托管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集贸市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城区环境卫生质量,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优美、整洁、舒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二步:镇(街道)驻地环境卫生明显改观。

城中村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后,寿光市环卫部门又将眼光瞄准了农村。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市环卫部门根据农村环境卫生的实际状况,把环卫业务逐步向乡镇延伸,逐步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的一体化。

虽然各镇(街道)原来也成立了环境卫生管理机构,但工作人员往往兼职做其他工作。

专门负责环卫工作的人员少,专业车辆也少,对镇区主要道路和区域很难做到及时清扫,尤其是每逢镇上有大集市时,清扫力量明显不足。

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严重影响了各镇(街道)的形象。

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专业的保洁人员。

在这种形势下,环卫有偿托管成为必然。

从2004年开始,寿光市环卫部门逐步与条件成熟的镇(街道)签订卫生有偿托管合同,将镇(街道)区及附近村庄纳入托管范围。

市环卫部门参照城区保洁标准对各镇(街道)驻地进行卫生管理,将各镇(街道)驻地卫生管理质量标准纳入城镇化管理要求中,将镇政府驻地的街道作为试点实施精细化管理。

市环卫部门在镇驻地及村庄配备垃圾桶,垃圾清运标准和城区一样,实行日产日清;主干道配备相应的保洁员、清扫车和清洗车,机械化清扫和人工清扫相结合,实行定地段、定人员、定标准的清扫和保洁,保洁质量与城市一个标准,实行一日两普扫、中间捡拾的作业模式,严格按照城区作业标准,实施全天候、无缝隙保洁。

环卫部门对托管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同时实行监管,对乱泼污水、乱扔乱倒等行为实施处罚,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环境,如今村容村貌已焕然一新。

卫生托管带来的整洁和省心,让各镇(街道)都尝到了甜头。

各镇区享受到了同城区一样的优美整洁的环境,大家的环境卫生意识也不断提高。

第三步:解决村庄环境问题,逐步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

为建立“村镇(街道)定点收集、市集中清运处理”的管理模式,实现寿光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把镇(街道)生活垃圾纳入城市生活垃圾统一管理,彻底改善村镇街道的环境卫生面貌,寿光市市政府于去年下发了《寿光市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实施方案》,拉开了寿光市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大幕。

在推进城乡环卫处理一体化工作的进程中,市里配套一体化的处理设施,健全一体化的工作网络,建立一体化的收运系统,完善一体化的保障机制。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市财政按照每8000人1台的标准购置密封式农用翻斗垃圾运输车和大型垃圾运输车;500户以上居民区和2000人以上企业原则上建设1处小型垃圾收集站;各镇(街道)至少建设1座、市区建设4座生活垃圾压缩式中转站;各村、社区、单位合理设置垃圾桶及小型垃圾收集站,配备保洁车等保洁作业工具。

同时,各镇、村、社区都配备保洁员及工作人员。

由各村、社区保洁员每天将生活垃圾收集至垃圾容器及收集点,市环卫部门负责将各村、社区、单位产生的生活垃圾运至镇(街道)压缩式中转站,将压缩后的生活垃圾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寿光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将逐步完善已建立起的“村镇(街道)定点收集、市集中清运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到2010年底,使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同城里人一样的优美环境、一样的卫生服务,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