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第三章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反映()的历史观 B.宿命论
4、人类活动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

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C、生产关系
5、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
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
8、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B.经济范畴
9、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0、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 A.经济条件
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12、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14、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是 D.精神文明的发展
15、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这说明
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6、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指 D.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
17、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评价的客观标准是人们的行为 C.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1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19、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0、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把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因为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
C.人口增长过快会影响经济建设的速度
D.人口增长过快会影响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2、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

下列各项属
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A.农业社会 C.工业社会 D.信息社会
3、在我国现阶段要正确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必须
A.大力发展生产力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科学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其中有
A.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功能 B.变革人们生活方式的功能
C.对社会进行科学管理的功能 D.在一定程度上变革社会关系的功能
5、下列各项影响个人价值实现的有
A.个人的主观条件 B.个人的社会实践 D.社会的需要
6、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B.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D.改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7、人生价值表现在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B.社会对个人贡献的尊重和满足 D.个人向社会索取等量的贡献
8、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9、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
这表明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10、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
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11、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1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13、科学技术在高度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问题,这一观点表明
B.全球性问题不是科学技术的直接结果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主要的 D.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14,“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15、“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16、“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7、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18、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
B.历史分析方法 D.阶级分析方法
19、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这说明了
A.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求真知的可能
C.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D.创新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
2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表明人的本质
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三、判断题
1、时势造英雄。


2、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
3、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
4、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杠。


5、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
6、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
7、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8、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9、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10、社会意识一定依赖于社会存在。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