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债权法基本原理

债权法基本原理


(一)债权
债权 债权人得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权 利。 债权具有如下特点:
1.债权是请求权 2.债权是相对权
3.其设立具有任意性
4.债权具有平等性
5.债权无排他性
(二)债务
债务 是债务人负担的应向债权人为特定行为 即给付的义务 特 点 债务具有特定性 债务一般具有积极性 给付义务 债务 附随义务
第一章 债法的基本原理
民法两大规则:私法自治、交易安全。 物权法的目的是“物尽其用”; 合同法的目的是“促进交易”;
担保法的目的是“保护债权” 。
债权法(授课顺序)
债总:
第一章 债法的基本原理
债分:
第二章到第九章 合同总论 第十到十一章 合同分论中的重点合同 第十二章 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第十三章 侵权责任法 这里需要说明两点: 1.债法的名称;2.债法的立法体例 讲课方式:仍然延续大陆法系总--分的立法模式进行讲授。
• B.维护对方的人身或财产的利益(保护功能)。 例如,独资企业主应注意其所提供工具的安全性, 避免工人受伤害。再比如,请一装修工人装修房屋, 如果屋主在房内铺有地毯,那么装卸工人在刷油漆 时就应当注意不要污染了地毯,这就是保护义务。 这种义务的产生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财产、人身的 安全不是侵害。 • 应注意的是,有的附随义务兼具上述二种功能。例 如,锅炉之出卖人应告知买受人使用锅炉的注意事 项,一方面使买受人的给付利益获得满足,另一方 面也维护买受人的人身或财产上的利益不因锅炉爆 炸而遭受损害。
主给付义务 从给付义务 原给付义务 次给付义务
主给付义务,是指债所固有、必备,并用以决定债 的类型的基本义务。如买卖合同中转移所有权、支 付价金的义务。
从给付义务,是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仅具有补助主 给付义务的功能,其存在的目的,不在于决定债的 类型,而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满足 的义务。如法律规定,《合同法》F266承揽人应当 按照定作人的要求保守秘密,未经许可,不得留存 或复制技术资料;再如,当事人约定买空调负责安 装,营业转让一并转让技术资料等。
我国《民法通则》策84条规定:“债是按 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 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债的特征
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以债权债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以特定行为(给付)为客体的民事法律关
系 能够用货币衡量评价的财产法律关系 可因合法行为发生,也可因不法行为或事 件发生的法律关系
如何区分各自属于什么义务?
• 以医院给某妇女做节育手术为例: 一妇女生育后不想生二胎于是去医院做结扎手术,在 这一关系中,妇女委托医院进行手术等事务并相应 地支付价款,理论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委任的关系。 后来由于医院所做的手术有瑕疵,使该妇女再度怀 孕。该妇女在去这家妇产医院检查后发现身体中留 有了一块纱布。由于该妇女对乙方院已失去了信任 关系,因而要求到其他医院治疗。在要求转院的同 时,妇女要求妇产医院提供她的病历、检查报告、 诊断摘要等资料,但受到医院的拒绝,由此双方产 生了争执。在争执的过程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公开 了这位妇女曾患有性病,从而发生纠纷。
建议:要深刻理解学习本课程,多阅读梁慧星研究员(社
科院)、崔建远教授(清华大学)有关债权法学的论文、 书籍。
第一章 债法的基本原理
当今世界存在两大法系:普通法系、大陆法系。 (主要区别是什么?) 我国属于后者,而大陆法系法学一般将法律分为公法 和私法(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乌尔比安提出),而私 法最主要的就是民商法学(债法是民法学的主要组成部 分,商法又是民法的特别法,我国是实行民商合一的国 家)。 学习法律的基本方法是从分析概念入手分析出特征、 构成要件以及其他;概念是一个事物的抽象概括的总结, 它是学习法律的最基本分析方法。
• 例:甲、乙双方约定,由丙每月代乙向甲 偿还债务500元,期限2年。丙履行了5个月 后,以自己并不对甲负有债务为由拒绝继 续履行。甲遂向法院起诉,要求乙、丙承 担违约责任?法院如何处理?
三、 债的要素
1.债的主体
债权人、债务人
2.债的内容
债的内容 是债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即 债权人享有的债权和债务人承担的债务
第一节 债的概述
一、债的概念
债 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的特定民事法律关系 在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中,一方 享有请求他方 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而他方 则负有满足该项请求的义务 享有权利的一方 债权人 承担义务的一方 债务人 现代民法中债的概念源于罗马法,称为“法锁”。
注意:法律意义上的债的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 中有关债的内涵是有所区别的。
• 在这个事例中,甲方支付医疗费、乙方为 甲方做结扎手术是主给付义务,但其履行 有瑕疵就构成了不完全履行。 • 甲要求转院时,乙方向甲方提供其病历、 检查报告、诊断摘要等资料的义务就可以 认定是一种从给付义务。 • 医护人员对于医疗过程中知悉的病人的隐 私应当保密,这就是一项附随义务如果违 反了保密这一不作为义务,就构成了对附 随义务的违反,也是一种违约的行为,甲 也可以对于就此造成的损害请求给予赔偿。

• 公法奉行“国家或政府干预”的理念,私法遵循 “意思自治”、“私法自治”的原则 • 行政法主张政府对各项行政事务的领导和管理; 刑法对绝大多数犯罪行为适用国家追诉主义;经 济法强调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的调节、控制和干 预;诉讼程序中当事人申请撤诉须经法院同意等 现象,都鲜明体现了公法中国家或政府干预的思 想。由于公法具有浓厚的国家干预色彩,公法规 范成为强行性规范。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或政府 干预理念,法治实践中应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干预的理由和根据是什么?干预的范围和程度怎 样?干预的形式及目的如何?等等。
债的关系上的义务群除了上述几种之外, 还有其他义务:如不真正义务、先合同义务、 后合同义务等。 上述义务群,是债法的核心问题。处理债 的问题,首先需考虑的是债务人负何种义务, 可否请求履行,违反义务时的法律效果如何。 现行民法以主给付义务为规律对象,基于诚实 信用原则,由近而远,逐渐发生从给付义务, 以及其他辅助实现给付利益及维护对方人身和 财产上利益为目的的附随义务,组成了义务体 系。现代民法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 债的关系上义务群的发展。
• 私法自治的理论依据在于:在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的市 场经济条件下,私法主体都是主张不同的具体利益要 求的人,每个人都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和实践者, 都明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所在。因此,从尊重人、 关心人、保护人的信念出发,法律应当充分相信个人 能够清醒而理智地对待和处理与其利益相关的一切事 务,国家及他人应尊重个人的自由选择,不得干涉或 限制。政府为更高的价值或公益而对私人事务施加强 制或干预时,应有适当理由。总之,在私法自治之光 的照耀下,私法既维护了私人自主选择的自由,又能 合理利用人的自私心使个人在追求和实现自身合法利 益的同时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3.债的客体
债的客体 是指在债的关系中权利义务所共 同指向的对象
债权法学
钟金仟
E-MAIL: smileme@ 328907719@
个人基本情况介绍
• • 法学教师,兼职律师,研究方向为物权法学、合同法学,主授课程有民法总 论、物权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公司法、金融法、房地产法等。 发表有关民商法学专业文章若干,代表作有《论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法律创 新》、《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式的法律创新:让与担保制度》、《经济危 机下民间借贷难题的金融私法创新思考》、《中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研 究》、《中小企业与非金融机构间的融资法律问题定性分析》等。 实务经验: 曾在蚌埠投资集团公司从事风险控制工作,重点关注与研究担保业、投 资金融业、小额放贷公司的法律疑难纠纷,亦有处理典当行业的法律纠纷的 实务经验。 从事律师工作以来,成功代理了多起担保合同纠纷案件、宝龙集团宿迁置 业公司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等一系列有较大影响的民商事案件。
• 不真正义务,又称间接义务,是指相对方 不得请求义务人履行,其被违反的结果仅 使义务人承受权利减损或丧失的不利益, 而无须向对方承担赔偿责任的义务。 • 在债的关系中,不真正义务实际上可以看 作是债权人负有的保护自己不受损害或减 少自己所受损害的义务,也即对自己利益 的照顾义务,常见于《保险法》,合同法 F119\F157-158的买受人的检验义务和通知 义务。
通过以前的学习,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 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财产关系的法律有物权法、债权法、 继承法;人身关系的法律有亲属法(我国 也叫婚姻家庭法)。 我国的立法模式借鉴德国的潘德克吞 (汇编制)立法模式,即先总后分,先抽 象后具体的方式。
总则(分则各法之共性部分) 物权法 民法 债权法 分则 继承法 亲属法 各分则又按照总分、抽象到具体的模式立法。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 ——『美』伯尔曼
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为什么选用这本教材? 以往几年选用教材: 张广兴 《债法》 社科文献出版社 中政 李显东《民法债权法》 ---侧重案例启发式的讲解债权法的有关知识, 比较注重体系。
参考资料: 1.柳经纬主编:《债权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版。 2.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3.王丽萍/编著:《债法总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年第1版。 4.黄茂荣/著:《债法总论》(第一册),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5.王泽鉴/著:《债法原理》(第一册),中国政法 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6.陈小君主编《合同法学》,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 2002年1月修订第2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7.李建伟主编:《民法60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及其 修订版。 8.《合同法》:崔建远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9.我妻荣:《债权总论》,王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 版。 10.梅迪库斯:《德国债法总论》,杜景林、卢谌译,法律 出版社2004、2007年版。 11.林诚二:《民法债编总论——体系化解说》,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