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债权法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债权法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债权法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债权人的撤销权: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为的有害债权的行为,得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

2、债权人的代位权: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而危及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债权人有权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

3、同时履行抗辩权:双务合同的当事人没有先后履行顺序,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对方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4、先履行抗辩权:双务合同中,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届期未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有重大瑕疵的情况下,负有后履行抗辩义务的当事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同利益,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相应的义务。

5、不安抗辩权:双务合同成立后,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不能履行义务,或者存在不能履行合同义务的可能或危险时,在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履行其合同义务。

6、先诉抗辩权:检索抗辩权,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拒绝承担保证责任权利。

7、缔约过失: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而致使合同不成立、无效、被撤销或导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受损的情形。

8、提存:在一定条件下,清偿人以消灭债为目的,将给付物提交有关机关保存的行为。

9、抵销:二人互负同种类的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抵所负债务之清偿,而使双方的债务在等额内相互归于消灭的行为。

10、行纪合同:一方接受另一方的委托,以自己名义为另一方从事贸易活动,并收取报酬的合同。

11、居间合同: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由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12、委托合同:委任合同,一方委托他方为其处理事务,他方允若处理事务13、行纪人的介入权:具有市场定价的受托商品,除委托人有相反意思表示的以外,行纪人自己可以作为委托人的相对方买入或卖出受托商品。

14、侵权责任: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所承担的民事责任。

15、过错推定责任:在受害人能够证明其所受损害与侵权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如果侵权人不能证明其主观上没有过错,就推定为有过错,由侵权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16、公平责任:是指在当事人双方对于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根据法律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如果适用过错责任,受害人遭受的损害则得不到赔偿,在这种显然有失公平的情况下,裁判机关可以根据当事人双方的实际情况,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判定双方分担损失。

17、不当得利: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事实。

18、无因管理: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到损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

简答题1、债权的特点:⑴债权是一种请求权;⑵债权是一种相对权;⑶就合同之债而言,债权的设立具有任意性;⑷债权具有相容性;⑸债权具有平等性;⑹债权无追及性;⑺当物权与债权并存时,物权一般具有优先于债权的效力。

2、撤销权、代位权的构成要件(1)代位权的构成要件:须债权人对债务人债权合法;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而危及债权人利益;债权人的债权已到期;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法律后果:对债务人:代位权行使的法律后果归债务人;债务人对其债权处分受限;债务人负担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支出费用。

对债权人:债权人应尽妥善保管义务,因债权人过错造成债务人财产受损,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人:第三人对债务人抗辩可对抗债权人,代位权行使不及于第三人的债务人(2)撤销权的构成要件:债务人在客观上实施危害债权的行为;债务人的行为是以财产为标的的;债务人之行为系有偿行为时,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以受益人恶意为条件;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

法律后果:对于债务人,一经撤销,自始无效;对于受益人,应返还财产;对于债权人,可请求受益人将利益返还给自己。

3、债权人的撤销权与可撤销民事行为中的撤销权的区别⑴撤销的对象债权人的撤销权:撤销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法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中的撤销权:撤销权人请求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民事行为。

⑵撤销的目的债权人撤销权: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可撤销民事行为:于消灭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的民事行为的效力。

⑶行使撤销权的原因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债务人实施了有害于债权的行为;其受损人行使撤销权: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不自由、重大误解或行为的后果显失公平。

⑷撤销权的效力债权人行使撤销权:不发生损害赔偿问题;可撤销民事行为:在被撤销之后受到损失的人有权要求对方进行损害赔偿。

⑸行使方法有所债权人的撤销权,须以诉讼的方式为之,撤销权人:自己可要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也可要求仲裁机关予以撤销。

4、债权让与构成要件:原债权合法、有效存在,且债权让与不改变债权的内容有法律直接规定或债权让与合同成立方能形成;所让与的债权必须具有可让与性经通知债务人后始对债务人发生效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债务承担的构成要件:有合法债务的有效存在;债务具有可转移性;符合法律直接规定或有当事人就债务承担达成的协议须经债权人同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移义务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5、有效的承诺的构成要件:承诺必须是由受要约人想要约人做出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在要约有效期内做出;承诺的内容要与要约一致6、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1)当事人意愿:要约邀请目的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要约目的是希望他人承诺,订立合同。

(2)受约对象:要约邀请一般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出;要约一般是向特定人发出。

(3)内容:要约邀请不必要包含合同主要条款,要约须内容具体确定。

(4)法律拘束力:要约邀请对行为人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可以撤回;要约人受其发出的生效要约的约束,不能随意单方消灭要约7、赠与合同特征:(1)一种双方法律行为(2)单务、无偿合同(3)诺成合同8、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情形:(1)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的;(2)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3)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的。

(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1年内行使。

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其继承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6个月内行使)9、定金合同的成立条件成立条件:(1)、定金合同为从合同,须以主合同的订立或者存在为前提;(2)、定金合同为要式合同,定金应当以书面形式约定;(3)、定金合同为实践性合同,{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实际交付的定金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定金合同;收受一方提出异议并拒绝接受定金的,定金合同不生效};(4)、定金数额应当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定金和预付款的区别:1、定金是合同的担保形式,其作用在于担保债务履行,其性质是债的担保,预付款是债的履行中的一种付款方式,其作用在于为对方履行合同提供资金帮助,其性质是给付行为;2、基于定金合同而产生的债属于从债,预付款的预定则为主合同的组成部分,属于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条款;3、定金合同属于实践性合同应以定金的实际支付为成立条件,预付款的约定则为诺成性合同,仅需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4、定金适用定金罚则,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可以抵作价款或者收回,但债务人不履行约定债务的,则应当承担定金责任,(定金是指为确保合同的履行,合同一方当事人根据约定在合同订立时或者履行前想对方预先交付的一定金钱;)预付款则仅具有预先给付价款之作用,债务人不履行约定债务的,不发生损失预付款或者双倍返还预付款之后果。

10、一般责任与连带责任保证的区别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抗辩权不同享有先诉抗辩权,从性质上讲,属于延期性抗辩不享有先诉抗辩权程序不同债权人可以向起诉主债务人,也可以将主债务人与一般保证人一并起诉,注意一般不能先行单独起诉一般保证人可以直接单独起诉保证人实体责任不同一般保证人与主债务人的责任关系是补充性连带责任连带责任保证人与主债务人的责任关系是平行性连带责任11、居间、委托、行纪合同的区别三者的相同点都是属于提供劳务性质的合同。

它们的不同点在于:(l)居间合同的居间人,限于报告订约机会或媒介订约,其服务的范围有限制,只是介绍或协助委托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居间人本人并不参与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合同;委托合同的受托人办理委托事务时,以委托人或者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活动,代委托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依照委托人的指示参与并可决定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内容,处理事务的后果直接归于委托人;行纪合同的行纪人是行纪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行纪人以自己的名义为委托人办理交易事务,与第三人发生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处理事务的后果是间接地而不是直接地归于委托人。

(2)居间合同的居间人,是为委托人提供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机会,其行为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委托合同的受托人是按委托人的要求处理受托事务,处理的事务可以是有法律意义的事务,也可以是非法律意义的事务;行纪合同的行纪人则是按委托人的要求,从事购销、寄售等特定的法律行为,行纪人受托的事务只能是法律行为。

(3)居间合同是有偿合同,但居间人只能在有居间结果时才可以请求报酬,并且在为订约媒介居间时可从委托人和其相对人双方取得报酬;委托合同可以是有偿的,也可以是无偿的;行纪合同都是有偿合同,行纪人却仅从委托人一方取得报酬。

13、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1、损害事实(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不利后果,包括财产损害、人身伤害或精神损害)2、违法行为3、加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联系(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4、行为人主观过错14、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区别(P378)债权债务关系成立的时间不同;保护的民事权利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举证责任承担不同;时效期间不同;诉讼管辖不同15、无过错责任的法律特征因果关系是决定侵权责任的基本要件;不能对侵权人进行过错推定;在举证责任负担上,由于不考虑侵权人有无过错而免除了受害人对侵权人过错的举证责任,侵权人也不得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方式主张免责;其适用范围和免责事由由法律作出特别规定。

16无过错责任和过错责任的区别P384(1)适用范围。

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仅适用于特殊侵权责任;(2)构成要件。

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行为人必须具备主观上的过错,无过错责任原则则不以行为人主观过错为构成要件;(3)责任范围。

因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产生侵权责任,财产损害应全额赔偿,而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发生实际损害,当事人也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