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维修
PLANT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2000 No.2 P.4-5
重视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陈毅力
将军烟草集团公司经过多年对企业管理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设备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公司十分重视设备的规范化管理,确保了企业各项目标的实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以“清洁—点检—保养—润滑”四位一体的设备现场管理规范化
我们在ISO贯标初期,清洁、点检纳入不同的控制文件加以实施。
后来我们发现,清洁的过程,也是点检的过程。
而在点检中,如果发现小的异常,现场操作者自然应该随手加以保养、维护,不一定非等专职维修人员来处理,在点检中,发现一些手工润滑点存在润滑不良、跑冒滴漏问题,现场人员也理应按照润滑“五定”的要求随手加以解决。
于是,我们在“清洁—清洁—再清洁”的基础上,结合“全员”的理念提出了生产现场人员“清洁—点检—保养—润滑”这“四位一体”的作法。
为了使这一作法更加科学合理,我们又编制了涵盖设备所有关键部件相关作业点的“作业指导文件”,使之成为ISO文件的操作支撑文件。
在“作业指导文件”中包含作业内容、作业工具和方法、作业标准、作业周期、作业人员等详细内容,落实“人人有责”的“全员”管理,并使之可操作、可检查评估,以此实现设备现场管理的规范化。
二、以“终生无大修”为方针的维修管理规范化
多年来我们沿用设备“两年一大修,一年一中修,半年一小修”的管理模式,以保证设备完好和正常生产。
价值2000万元的PROTOS70机组,一次大修费用就高达600万元,为了减少费用支出,我们大胆地进行了维修模式改革。
1.用项修、“总成”维修来取代大修
我们对MK9-5采用一年两次项修,结束了大修的历史。
实践证明,MK9-5机组项修费用平均每年仅为24万元。
如果进行大修,一次大修费用便达160万元。
1997年6台MK9-5机组平均有效作业率为82.4%。
所谓的“总成”维修,就是把备用的设备关键部件——零件组合替换在用的,进行机外维修,生产线可以不停机持续运行。
这虽然可能增加一定的备件存量,但可以有效地保证维修的质量,并使维修人员的时间分布更合理。
过去,只要机器在转,维修工就可以“闲”;现在同样机器在转,维修工却“忙”了。
2.强化全员基础保养和规范化作业,延长项修和“总成”维修周期
除了改变传统的维修作业模式之外,通过TPM的推行,强化了全员参与设备基础保养和规范化作业的工作力度,从而使设备的劣化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达到延长项修和“总成”维修周期的目标,在保证设备性能的条件下,使设备维修成本进一步降低。
3.规范设备维修模式
经过认真论证,我们对不同设备的维修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对那些关键的而又易于实现状态监测的设备,如各种电机、泵体,实施状态维修策略;对于动作复杂、状态监测尚不成熟的主流程设备,如卷、接、包机组,采取“总成”周期预防维修的方式;而对于那些非主流程的C类设备,采取事后维修的策略。
三、以3A管理”为导向的备件管理规范化
对备件管理的要求,一方面,备件要有一定数量、品种的储存,以保证设备维修和生产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备件库存又要减少,以降低维修和产品成本。
为了解决好这一矛盾,我们提出
了“3A管理”方法。
所谓“3A管理”,就是按照设备、部件或零件在生产流程、工艺流程及运动方式上承载的负荷多少、运动频率的高低,以及影响产品质量程度的大小,也即按照其重要性、关键性而确定的一种等级排序,最关键的即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
据此,我们把设备分为A、B、C三类,然后再把部件分为A、B、C三类,最后再把零件分为A、B、C三类。
这样就划分出AAA到CCC共27类具有不同关键性等级的零备件。
这27类零件可以再粗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重要性等级。
按照备件损耗的规律,还可以把它们划分成若干类型,如常规损耗型、短时需求型备件等,对于不同的重要性等级,可以纳入有冗余储备、无冗余储备或可短缺储备模式管理。
而对于不同的损耗类型,则可纳入不同的优化模型管理。
按照“3A管理”方法,可以实现关键的备件不短缺,不重要的备件零库存,有损耗规律并掌握订货周期的备件纳入优化的库存模型管理,无损耗规律的备件采用经验作法,设定上、下限方式进行管理。
随着备件耗损规律和订货规律逐渐被掌握,纳入优化库存模型管理的备件越来越多,库存逐渐减小,零库存备件逐渐增加,按上、下限方式管理的备件逐渐减少,备件管理可以逐步进入一个规范的、动态的良性循环。
四、以设备综合效率指数为标准的设备考核规范化
为了既反映单位时间内的台时产量,又能全面反映不同生产组织方式下的设备效能,我们提出了设备综合效率指数的概念。
计算公式为:
设备综合效率指数=设备生产时间利用率×设备有效作业率
设备生产时间利用率=设备生产时间/日历时间
设备有效作业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
这个公式是建立在两个百分数的基础上,设备生产时间利用率为百分之百,设备有效作业率为百分之百,两者的乘积等于1,为最大值。
通过考核设备综合效率指数,提高产量和效益。
用设备综合效率指数的标准来衡量,设备生产利用时间越多,设备有效作业率越高,产出的效益越大。
比如,我们的一台PROTOS70机组,全年能产5万箱卷烟,比国家规定的年产量标准还高1.5万箱。
我们实行四班三运转,1996年至1997年平均年产为61.88万箱,平均人数为1601人,劳动生产率为387.3箱/人.年。
从总体上看,1997年比1992年产量每年递增4.28%。
平均人数递减7.61%,而劳动生产率递增12.21%。
而且,四班三运转也有利于加速设备折旧,实现了锅炉的均衡运行,用电的削峰填谷也降低了单箱能源成本。
作者通联:陈毅力(将军烟草集团公司 济南市将军路80号 250100)
〔编辑 赵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