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
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问题。
关键点:教育不应该跟名利挂钩,上大学的意义。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教育专业的意义,社会发展对这门课程的影响,就业压力。
这门课开设的原因。
1.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设立思想
教育这门课?意义是什么?社会的发展对思想教育这门课产生了什么影响?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破?(1500)这门课开设的原因
2.现状分析:异体文化对这个专业的影响,好的,不好的。
社会发展,就业压力。
(3000)
3.原因分析:(3000)
4.改革设想(3000)
5.结论(500)
‘平民子女不宜的报考’的专业是指这样一些学科:社会需求量极小或基本需要;听起来社会很需要,但并非大学这种模式能够造就的;不接受大学教育能胜任工作的;不能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的;等等。
一句话,就找饭碗而言,学了某个专业等于白上了一趟大学,那么这样的专业就是培养‘废人’的。
这里我要申明一点:此说法只是奉劝农民子弟﹑城市平民子弟上大学时不要这类专业,以免毕业即失业;对于那些有个好爸爸的官宦子弟,不论人家学任何业也不存在找不上工作的问题。
让我们看看学了哪些专业以后难以找到工作。
1. 思想政治教育
2. 中文类(含汉语言文学,新闻等)
3. 历史类
4. 政治类
5. 哲学类
6. 管理类
7. 法律
8. 心理学
9. 经济学
10. 地理
11. 旅游
12. 纯理科类
需要说明地是,同样的专业,如果学生是从排名前十(前二十名也有可能)高校毕业,就业可能相对容易一些,而其他院校的毕业生则不然。
下面是对家长和考生们的一些劝告,也许以偏概全甚至误导,但多少会有一参考价值。
某家庭,经济条件不佳,孩子高考成绩过了二本线,咨询我报考什么专业。
建议学实用专业并根据考分数选了几个就业较容易的专业。
后来家长不知又听个高人出注意:学了管理将来能当官,学了技术只能给人打工。
于是就‘管理’,我料定这位不知名高校的学生毕业后的结局十有八九是找不上工作。
不信的,家长们可以到制造企业﹑流通以及其它服务类企业等访一访,这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大多数是技术或财务出身的人士,从基层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
管理’是个大而无当的专业,到了某个单位,人家都不知道给你安排什么工作。
我的同事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好心劝亲戚或朋友的孩子学诸如机械工程或土工程之类的实用专业(全国高校这两个专业的就业形势一直不错),有的家长甩出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孩子将来不当工人。
如果你进一步解释:他们毕业后工程师;家长又说:企业朝不保夕,我们的孩子将来要进机关事业单位,旱涝收。
诸如此类,气得你只觉得在对牛弹琴。
这些家长忘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在们国家,容纳就业人口的主要是工商业机构,机关事业单位才能要几个人。
即机关要人,没有铁关系,平民子女如何进得去?虽然现在当官的确吃香,但社终究会向着‘重商’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奉劝家长们:如果没有硬路子,就要挤官道,学一门实用技术照样是孩子的看家本领。
有的家长和考生受电影﹑电视﹑媒体等的影响,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孩子应入那些‘牛气’行业,比如:当律师﹑当主持人﹑当记者,等等。
殊不知,这行业吸纳就业者极为有限。
有名的律师的确能赚大钱,但是出名也很难。
‘多媳妇熬成婆’还不是主要问题,要命地是很多不具备办学资格的大学滥办法律业,大量招生,致使毕业生供过于求。
新闻专业也是遍地开花,真正能入行的有几个?我们国家的媒体都是官办,要想进去谈何容易。
还有一些时髦的或者新鲜专业,考生一定不要被其迷惑。
报考前务必要了解资力量和办学水平。
原因是有的大学上马新专业很不严肃,临时凑几个教师就招生。
这些教师有可能从来就没有从事过本专业的工作,现学现卖。
基本上属误人子弟。
某大学一位上当受骗的研究生是这样说的(本科生的情况与此类)::“他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导演研究生。
可是过了一年多,他发现自己本就没法学会拍电影,甚至连拍电视剧也不会。
我问他怎么会这样,他告诉我,他们那个专业是电影学的导演方向,但实际上系里没有一个老师是真正拍过影的,即便拍过也没什么影响,而且他们开的课也都是理论课,譬如文学史、影史、电影思潮和电影评论之类,根本就不是培养导演的
最好耍的专业要数‘思想政治教育’。
你可以问一问该专业的教师自己是否备做‘思想工作’的能力(能否与自己的家庭成员和睦相处﹑能否与同事和睦处是最直观和基本的判断标准)。
在我看来,只有德才上乘的人做‘思想工作’才有人买账。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哪些部门对口。
而且我也敢武断地说:这个专业的学生年中基本上学不到谋生技能(他们的主干课程全是些大而无当的玄学)。
靠溜皮子过日子的时代(即文革时期)毕竟远去了,望同学们三思!政治﹑历史﹑哲学等学科对于平民子弟来说只能作为业余爱好,靠他们吃饭乎没有可能。
我曾经在米兰碰到一位学西方哲学的年轻人,我问他毕业后怎么工作,他说他家在米兰有两家中国商店,毕业后经商;哲学只是他的爱好,靠养家糊口非饿死不可。
至于经济学,按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的说法,不是教人何做买卖的学问,是一套研究经济现象的理论。
所以家长们不可望文生义,学它,也很难就业。
不客气地说,很多公立大学的办学态度还没有某些质量好的私立大学严肃。
为,如果私立大学在教学上年年骗学生,今后的招生就会困难。
基于此种考虑,们还会想办法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一点东西。
而公立大学则没有这种担忧(不存招生困难的问题),是‘皇帝的儿子不愁娶媳妇’。
所以,学生能不能学到真西,他们并不十分关心,学生进来的时候也许是‘凤凰’坯子,出校门时变成‘鸡’也就不足为怪了。
所以,家长们在选择大学的时候也不必‘非公不进’。
某个专业重要﹑值得办并不代表这个行业人才需求量大。
比如纯理科专业,疑是重要的,
但毕业生只能到研究机构或大学工作。
而这类单位就业的门槛越越高(非博士不能进,最低学历也得是硕士,等等)。
平民子弟除非对某个学(比如数学)达到了酷爱的程度或者有突出之天赋,否则即使喜欢也要割爱,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你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走下去。
总体来说,文科类和准文科类专业毕业生普遍难就业,工科和其它实用学科毕业生找工作容易,全世界各国都如此。
这不是因为‘重理轻文’的观念在作,而是社会在客观上不需要那么多的文科生。
从宁夏大学这几年选拔国防生的况看,所选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工科学生(比如机械工程),文科生极少(注:大学生成为国防生后,一切费用由国家出,这条路很适合家庭困难的学生)。
如果百姓子女在高中阶段已经选择了文科班,报考志愿时就尽量选学外语包括小语种)或者报考军校。
外语(尤其是小语种)怎么说也是一门技能,就业机会也大大增加。
考上了军校就等于已经就业了,而且不用家长掏腰包交学费。
最后声明一点:本人对文科的‘偏见’主要是认为很多文科对社会的进步和展毫无疑义(比如: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曹雪芹是三十晚上死的,还初一早晨死的,等等),此外也认为这类专业不应该如此大量的招生贻误学生业之前程。
大学应该毅然决然地取消一些文科本科专业,比如‘管理’﹑‘思政治教育’之类。
或许,真正的成功只有一个,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为何中共官场“重理轻文”
中国的理工科大学,比文科大学出了更多的官场明星——这是一个相当引人瞩目的现象。
统计文革中和文革后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的官员,会发现:科技背景的人才比人文背景的人才晋升得更快、更多。
在中共现任省部级以上干部中,仍然还是理工科背景的官员占了压倒优势。
作家文思咏、任知初在《胡锦涛传》中分析认为,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当然还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的政治运动一浪接一浪,意识形态领域成为充满了炮火硝烟的激烈战场,人文学科、意识形态领域,不论在哪个时期都被视为“重灾区”,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为一种危险的职业,人们特别容易犯“错误”,于是从两个方面受到了惨重的摧残——其一,“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这些人因为所研究的课题或者所得出的成果,被扣上“资产阶级立场”、“修正主义观点”或者“反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乃至更骇人听闻的帽子,受到了批判和清算。
其二,“杀鸡儆猴”,即使没有受到批判和清算的人,也往往胆颤心惊,于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创造能力、研究能力都遭到压抑,萎缩不振;或者尽量钻进书斋,选取那些与社会现实关系较小的、更远离人间烟火的课题来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