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法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法理学》
一、课程简介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三、考核要求说明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了解”“识记”、“理解”、“应用”四个层次,具体含义是:了解:能对有关的概念、知识有一般性的了解,是较低的要求,在考核时一般不作考查内容。

识记:在了解的基础上,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考试内容及考核要求
导论
第一节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一)了解:法理学的特征;法律现象;法学体系。

(二)识记:法学的研究对象;法理学的性质及表现;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学习法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法理学的历史
(一) 了解:古希腊文明中的法理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法理学思想;封建社会的法理学思想。

(二)识记:古罗马文明中法理学思想,识记五大著名法学家及著名法学教科书;概括地了解资产阶级法理学发展过程中各个法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法理的形成及其意义
(一)了解: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贡献;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历史意义。

(二)识记: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三大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形成中的奠基制作及诞生标志,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第四节马克思在于法理学的中国化
(一)识记:毛泽东思想中的法理学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理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民主法制思想。

第一章法的概念与本质
第一节法的概念
(一)了解:汉语中的“法”、“法律”及其相关的概念;西文中的“法”、“法律”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识记:说文解字对法解释的寓意;狭义的法律;客观法与主观法;法与法律的二元化即自然法与实在法。

第二节法的本质
(一)识记:资产阶级法学家关于法的本质代表性的学说及代表人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本质的论述即法理学的根本变革。

(二)理解:法的阶级本质;法的本质的物质制约性。

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
(一)识记:国家制定;国家认可。

(二)理解:法的规范性;法的规范作用;法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法的要素
(一)了解:法的要素的特征;涉人概念;涉事概念。

(二)识记: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法律规则的分类;政策性原则和公理性原则。

(三)理解:权利义务复合性规则;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的功能;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的关系。

(四)应用: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关系(区别与联系);鉴于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各自特点对立法的要求。

第二章法的产生、发展和历史类型
第一节两种对立的法的起源观
(一)了解:唯心史观回答法的起源理论的主要学说;唯物史观关于法的起源理论。

第二节法的起源
(一)了解:原始社会的行为规则;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识记:法产生的基本标志;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法的历史类型
(一)了解: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根本原因及方式;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

(二)识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中“扬弃”旧法的主要原因;奴隶社会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封建社会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及20世纪后的新变化;法系;民法法系;
普通法系;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产生历史过程的重要特点;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

(三)理解: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两大法系的主要区别
第三章法律的价值
第一节法律价值的概念
(一)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法律价值的理论。

(二)识记: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的含义;法律价值与法的作用;法律价值与法的功能。

(三)理解:社会主义法律价值体系的特征。

第二节法与秩序
(一)识记:社会秩序;法律秩序;秩序作为法律价值的意义。

(二)理解:法律对社会秩序建立及维护的意义;正义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第三节法与自由
(一)识记:自由;自由与法律;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自由作为法律价值的意义。

(二)理解:法律确认和保障自由的主要方式。

(三)应用:法律应该如何限制自由才是合理的?法律何时及何种情况下限制只有是正当的。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以下学说。

伤害原则、法律家长主义、冒犯原则、法律道德主义原则。

应该结合起来运用:以伤害原则为主,兼采家长主义原则与冒犯原则,用以确定需由法律介入规范之自由的范围。

第四节法与平等
(一)识记:平等;平等作为法律价值的意义。

(二)理解:法律确认和保障平等的基本方式。

第五节法与人权
(一)识记:人权;人权的特点;人权的法律分类。

(二)理解:人权历史发展中的主要特点;人权作为法律价值的意义。

第六节法与正义
(一)识记:正义;正义观念的特点;法律对法律的保障作用。

(二)理解:正义作为法律价值的意义;正义对法律的作用.
第七节法的价值冲突(补充)
(一)识记:法的价值冲突;比例原则所包含的三个下位原则:适合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又称“最小侵害原则”;合理性原则。

(二)理解: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价值位阶原则、个案平衡原则及比例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