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精品课件
万古——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 麻木的人共同的愁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 再是发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替从 古至今众多怀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 这的的确确是“万古愁”。
作品基调
本诗的基调: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
情感线索 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乐(“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 又次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
返回
字音
• 朝(zhāo) 樽(zūn) 还(huán) • 岑(cén) 烹(pēng) • 馔(zhuàn)谑 (xuè) • 径(jìng) 裘(qi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文句解读: 黄河的水好像是从天上奔涌而下,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很有挟天风海雨的气势,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气 势雄壮的画面,有种势不可挡的感觉。 问题研讨: (2)《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歌行》有诗云:“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流水”意象
自学检查: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 C
A、馔玉(zhuàn) B、恣意(zì) C、将进酒(jiāng) D、欢谑(xuè)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 C A、径须沽取(沽:酤)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①将进酒(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
借酒消愁
【问题三】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 宴逢知己,应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 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 李白于公元744年,赐金放还,离开长安, 本诗写于公元752年,已据流放当时八年 之久,本来梦想未灭,只是“且放白鹿 青崖间”,李白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还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但韶光易逝,人生易老,垂暮之年 的李白,发现昔日的梦想离自己愈来愈 远了,却无可奈何,怎么不愁思满怀呢?
《李白行吟图》
【问题一】宴饮后李白可能是一 个什么样的形象?依据是什么?
• 形象:大醉,酣睡不起
理由: ①“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 杯。”(饮酒多) ②“将进酒,杯莫停。”(饮酒快)
【问题二】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 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诗 歌中的哪一句话集中而鲜明的表明了这一 原因?)
短暂的人生,“朝如青丝暮成雪”,早上还 是“青丝”,傍晚就青丝成雪,极言短暂。
悲哀的人生,年过半百,功业未成。
诗的开头运用比兴的手法,引发作者“时光 易逝,功业未成”的悲凉之情,作者因“愁” 而“悲”,感人肺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 夸张——前2句从空间夸张,写黄河的气势不可挡,
扶将(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
万(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①请;②拿;③扶持;④带兵的人;⑤带领; ⑥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
• 必”和“还”,表明诗人渴求建功立业, 渴望有所作为的心情,并表达了作者有 高度自信心
• 这两句话自古以来成为历史上不得志之 人的自我安慰的妙偶佳句,它给人以自 信的力量,展现了李白自信乐观的一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 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 牛且为乐,会须一饮六百杯。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文句解读: 主人啊,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那就 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牵来名贵 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仆人拿 去统统换了美酒,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 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1)这几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①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 ②加快了诗歌的节奏,反映出作者情感的变化,由原来的 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你认为《将进酒》这首诗的全篇主旨是哪一句?为什么? 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钟鼓馔玉不足贵”体现了李白怎样的 性格?
“钟鼓馔玉”采用借代手法,代 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一个 “不足贵”将李白蔑视权贵之性 格淋漓尽显。
难点探究
怎样理解诗人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起兴的作用
词句有比兴的作用 。以黄河水的急遽奔流和一去不返 引起人生短暂的慨叹,比喻人生易老、华年易逝;同时以黄 河的伟大永恒来反衬生命的渺小脆弱。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文句解读:你没有看到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中悲 愤的白发,晨曦还恰似青丝,入暮便已如皓然霜 雪。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 明确:
此6句貌似消极,实是从侧面透露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 望用世的积极精神。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文句解读: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 切莫停下。 明确:这几句话在文中起点题的作用,交 代了“劝酒”的主题 。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作者真的既“欢”且“乐”吗?这不是 与“愁”不符吗?
作者这种“欢”与“乐”并不是发自内心 的,正如李白说的“人生得意须尽欢”一 样,李白却并不“得意”,可见这种“欢” 并不发自内心,而是对心中“愁”的发泄 而已,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话体现了李白怎样的心态?
最后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悲凉
意
2020年3月5日1时56分
志明课件
25
欢乐
狂放
感伤
愤激
愁苦
李白与酒的诗篇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馐值万钱。 (《行路难》)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
将 进 酒
解题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 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 酒放歌为内容。将( qiāng ), 请、愿之意,。这个“将”与 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 “将”音义不同 。
背景
作者于约天宝十一 年(公元752),与友 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 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 三人登高饮宴。岑勋, 李白称他为“相门子”。 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 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文句解读: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 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 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问题研讨:“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 恣欢谑”中,作者为何列举曹植呢? 【明确】作者用典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 的共同点而来的:有才,好饮,怀才不遇。 作者其实要借曹植自比,表达对曹植昔时 宴饮的倾慕及怀才不遇的愤慨。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别校书叔云》
。(《客中作》)
。《宣州谢朓楼饯
[传说] “水中捉月”
当代富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安旗在《李 白纵横探》一书中,神奇美妙地描绘了李 白临终的情景,写道:
“夜,已深了;人,已醉了;歌,已 终了;泪,已尽了;李白的生命也到了最 后一刻了。此时,夜月中天,水波不兴, 月亮映在江中,好像一轮白玉盘,一阵微 风过处,又散作万点银光。多么美丽!多 么光明!多么诱人!……醉倚在船舷上的 李白,伸出了他的双手,向着一片银色的 光辉扑去……
本来,李白是客人,但这后几句中,他喧 宾夺主,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至喝到 最后,他无所顾及,竟然要求主人“五花 马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句话怎样理解,其中的“万古愁” 的内涵是什么?
愁——青春易逝,人生苦短,贤不必用,壮志难 酬。
又不可回。后2句从时间夸张,悲叹人生短促。 ❖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2020年3月5日1时56分
志明课件
8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几句中,哪两 个字明确表达了 作者的感情?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但愿长醉不愿醒”是真心话吗?
不是真心话,真正想做的是建功立业,并 不是“长醉不复醒”。只是因为当时仕 途失意,志不得抒所以才这么说,一方 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 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天生我材必有用
酒
但愿长醉不复醒
积极入世
矛 盾
消极避世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