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 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害性分析一览表
危害因素 理化性质、健康危害、职业禁忌症、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应急处置
苯 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易燃液体。分子式C6-H6。分子量78.11。相对密度0.8794(20℃)。熔点5.51℃。沸点80.1℃。闪点-10.11℃(闭杯)。自燃点562.22℃。蒸气密度2.77。蒸气压13.33kPa(26.1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限1.4~8.0% 。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冰醋酸、丙酮、油混溶。遇热、明火易燃烧、爆炸。能与氧化剂,如五氟化溴、氯气、三氧化铬、高氯酸、硝酰、氧气、臭氧、过氯酸盐、(三氯化铝+过氯酸氟)、(硫酸+高锰酸盐)、过氧化钾、(高氯酸铝+乙酸)、过氧化钠发生剧烈反应。不能与乙硼烷共存。
健康危害 蒸气可经呼吸道吸收,液体经消化道吸收完全。皮肤可吸收少量。 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大量苯蒸气或口服多量液态苯后出现兴奋或酒醉感,伴有粘膜刺激症状,可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重症者可有昏迷、抽搐、呼吸及循环衰竭。尿酚和血苯可增高。 亚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后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约经1~2个月后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如及早发现,经脱离接触,适当处理,一般预后较原发性再障为好。
职业禁忌证 ⑴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 ①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 ②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 ⑵造血系统疾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⑵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应急处置 急性中毒: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污染的皮肤。口服者给洗胃。中毒者应卧床静息。对症、支持治疗。可给予葡萄糖醛酸。注意防治脑水肿。心搏未停者忌用肾上腺素。 亚急性中毒:脱离接触,对症处理。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者,可给予小量多次输血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他疗法与内科相同。
甲苯 理化性质 无色有折射力的易挥发的液体,气味似苯。分子式C7-H8。分子量92.130。相对密度0.866(20/4℃)。熔点-95~-94.5℃。沸点110.4℃。闪点4.44℃(闭杯)。自燃点480℃。蒸气密度3.1 4。蒸气压4.89kPa(30℃)。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的限爆炸限1.27~7% 。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丙酮、冰醋酸、二硫化碳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遇明火或与下列物质反应:(硫酸+硝酸)、四氧化二氮、高氯酸银、三氟化溴、六氟化铀,引起爆炸。流速过快(超过3米/秒)有产生和积聚静电危险。
健康危害 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经皮肤吸收不易达到急性中毒剂量。 急性中毒:吸入较高浓度蒸气后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症者有躁动、抽搐或昏迷; 并伴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出现眼结膜和咽部充血。 直接吸入液体后可出现肺炎、肺水肿、肺出血及麻醉症状。
职业禁忌证 ⑴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 ①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 ②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 ⑵造血系统疾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⑵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精品文档 . 应急处置 吸入较高浓度蒸气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有症状者给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可用葡萄糖醛酸。有意识障碍或抽搐时注意防治脑水肿,参见性化学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心跳未停者忌用肾上腺素。 直接吸入液体者给吸氧,应用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对症处理。如出现全身症状,需及时处理。
二甲苯 理化性质 二甲苯是由间、邻、对三种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含量最多间二甲苯,由煤焦油分馏而得的通常含间位40~70%、邻位10~15%、对位23%、乙苯6~10% 。商业品也可能含少量甲苯、三甲基苯、苯酚、噻吩、吡啶和非芳香烃。无色透明挥发性液体,有气味似苯。分子式C8-H10。分子量106.1 6。相对密度:0.864(20/4℃)。凝固点-24.4℃。沸点135~145℃。闪点25℃(闭杯)。自燃点464℃。蒸气密度3.7。蒸气压0.80kPa(20℃)。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可燃限1.0~7.0% 。几乎不溶于水,能与无水乙醇、乙醚和许多有机溶剂混溶。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易燃烧。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避免接触强氧化剂。(以上数据以间位、邻、对三种异构体含量总和为80%,乙苯为20%计)。
健康危害 可以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经皮肤吸收不易达到急性中毒剂量。 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症者有躁动、抽搐或昏迷; 并伴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出现结膜及咽炎。 液体污染眼,可引起结膜炎及角膜损害。
职业禁忌证 ⑴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 ①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2*109/L; ②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 ⑵造血系统疾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⑵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应急处置 吸入高浓度者立即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有症状者给吸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可用葡萄糖醛酸。有意识障碍或抽搐时注意防治脑水肿,参见物中毒性脑病的治疗>。心跳未停者忌用肾上腺素。 眼污染液体时立即用清水冲洗。对症处理。
溶剂汽油 理化性质 化学式: 主要组分是C4-C12脂肪烃和环烃类 分子量: 性状:无色或淡黄色,具有特殊臭味 沸点:40-200℃ 熔点: 相对密度:0.70-0.79g/cm3 蒸气压: 挥发性: 溶解度: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二硫化碳和醇 闪点:-50℃ 自然温度:415-530℃ 爆炸极限:1.3-1.6% 油水分配系数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轻度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精品文档 . 起意识突然丧失、放射性呼吸停止。可伴有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及化学性肺炎。部分患者出现中毒性神经病。液体吸入呼吸道可引起吸入性肺炎。溅入眼内可致角膜溃疡、穿孔,甚至失明。皮肤接触致急性接触性皮炎,甚至灼伤。吞咽引起急性胃肠炎,重者出现类似急性吸入中毒症状,并可引起肝、肾损害。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周围神经病。严重中毒出现中毒性脑病,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皮肤损害。
职业禁忌证 ⑴严重慢性皮肤疾患; ⑵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⑴职业性慢性溶剂汽油中毒;
⑵汽油致职业性皮肤病。
应急处置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或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就地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一氧化碳 理化性质 分子式:CO,分子量:28.01,无色无臭气体,相对密度0.97、熔点-199.1℃,沸点-191.4℃,自燃点608.89℃。
健康危害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及轻度意识障碍;中度中毒还可出现面色潮红、多汗及轻(中)度昏迷;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检查可见瞳孔缩小、腱反射迟钝。部分急性中毒患者昏迷苏醒后,经2-30天的假愈期后,出现迟发脑病;部分患者还可表现锥体外系或/和锥体系神经损害。 长期接触低浓度CO可引起头晕、记忆力减退等脑衰弱综合征,此外可引起心肌损害。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一氧化碳中毒
应急处理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加强通风。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安静;及时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作心肺复苏术后送医院;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二氧化氮 理化性质 分子式:NO2,分子量:46.01;熔点:-9.3℃,沸点:22.4℃;溶解性:溶于水;外观与性状:黄褐色液体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健康危害 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可并发气胸及纵隔气肿。肺水肿消退后两周左右可出现迟发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一氧化氮浓度高可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证。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二氧化氮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