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8-35六氟化硫断路器检修规范检修工区1 适用范围-35型六氟化硫断路器检修周期、标准项目、检修工艺,技术标准及1.1本规范规定了LW8试验项目。
-35型六氟化硫断路器的检修工作。
1.2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检修工区生产现场LW82 开关技术参数见表1。
表 1 LW-35型六氟化硫断路器技术参数820 合闸缓冲行程mm 10±501.21 合闸缓冲器的定位间隙mm 1~222 三相中心距mm 6303 开关的检修周期及检修项目:3.1 检修周期3.1.1开关解体大修正常情况下9年~10年一次。
3.1.2操作机构大修,开关常规检修三年一次。
3.1.3小修检查周期每年1次~2次。
3.1.4特殊情况下的检修。
3.1.4.1满容量开断短路电流已达15次。
3.1.4.2机械操作次数达5 000次。
3.1.4.3存在有严重缺陷影响安全运行时。
3.2 检修项目3.2.1大修项目气体回收及处理(断路器外形图见图1)。
3.2.1.1SF61、出线帽;2、瓷套;3、电流互感器;4、互感器连接护管;5、吸附器;6、外壳;7、底架;8、气体管道;9、分合指标;10、名牌;11、传动箱;12、分闸弹簧;13、螺套;14、起吊环;15、弹簧操机构;图 1 断路器外形(括号内为额定电流2000 A时数值)3.2.1.2灭弧室(见图2)的解体检修。
3.2.1.3吸附剂、绝缘件的更换、去潮及处理。
3.2.1.4灭弧室装配的解体、检修。
3.2.1.5操作机构的解体、检修。
3.2.1.6开关检修后的组装与调试。
3.2.1.7检修前后的电气及机械特性试验。
3.2.2常规检修项目气体微水测量(必要时进行)。
3.2.2.1SF63.2.2.2检漏(必要时进行)。
3.2.2.3断路器的外部清扫及检查。
3.2.2.4断路器的SF气体压力检查。
63.2.2.5动作电压的校验。
3.2.2.6压力开关及压力表的校验。
3.2.2.7接触电阻测量。
3.2.2.8分、合闸速度测量与调整。
3.2.2.9三相不同期的测量与调整。
3.2.2.10辅助回路,控制回路检修及绝缘电阻测量。
3.2.3 小修项目3.2.3.1 断路器外部检查、清扫。
3.2.3.2 接触电阻测量。
3.2.3.3 辅助回路、控制回路检修及绝缘电阻测量。
1、导电杆;2、外壳;3、上绝缘子;4、冷却室;5、静触头;6、静弧触头;7、喷口;8、动弧触头;9、动触头;10、气缸;11、下绝缘子;12、接地装置;13接地装置;14、导电杆;图 2 灭弧室4 断路器大修4.1 大修前的准备及检查4.1.1了解开关的运行情况、存在的问题4.1.2大修前认真学习本规程,每个工作人员都应掌握检修项目,内容和质量标准。
4.1.3准备好检修用的工具、仪器、材料及备品备件。
4.1.4准备好专用工作服、防毒面具及其它防护用品(见附录A)。
4.1.5准备好有关资料、记录表格、记录本。
4.2 大修前的外部检查及试验气体压力。
4.2.1测量SF64.2.2定量检测。
气体微水含量。
4.2.3测量SF64.2.4做好各组件标记。
4.2.5进行电动分、合闸操作,检查动作情况,测量断路器的机械特性。
4.3 解体前的气体回收及处理气体质量监督与安全导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按《用于电气设备的SF64.4 断路器的解体及检修4.4.1分解断路器、出线帽、瓷套、电流互感器等,注意在拆卸过程中,将瓷套表面采取防护措施,以防碰伤。
4.4.2取出上下绝缘子清洗,检查无烧伤放电痕迹,轻微烧伤用砂布研磨,损坏严重时应更换。
将洁净的绝缘件放入烘箱80 ℃~100 ℃烘干4 h。
4.4.3用刷子及吸尘器清除灭弧室中的粉尘并用丙酮及布擦洗干净。
4.4.4检查各部件损伤情况,若动、静触头系统各部件完好,主触头接触电阻合格,可直接进行清洗,否则应进一步分解。
用专用工具分解并检查导电杆、冷却室、静触头及灭弧触头、喷口等,应无磨损、烧伤、变形,磨损严重时应更换,有轻微烧伤时可用油石或细砂布研磨,烧伤严重时需更换。
4.4.5用酒精彻底清洗灭弧室等各部位,拆下处理的动触头部件,放入烘箱烘干4 h,保持60 ℃~80 ℃。
4.4.6用细砂布研磨触座滑动触头,触指及灭弧室电接触表面,对表面上的金属颗粒可用油石打光。
4.4.7将各部件拆卸后的密封圈、垫圈应全部更换新件。
4.4.8更换吸附剂将更换下来的吸附剂,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新吸附剂在300 ℃~500 ℃烘干4 h后装配,装配应迅速并及时与本体封闭抽真空。
4.5 断路器的组装与调整4.5.1断路器各部件的组装。
按拆卸时的相反顺序进行。
4.5.2手动操作开关,检查内部无异常时,进行各部数据的测量与调整。
4.5.3触头行程和触头开距测量。
测量方法见图3,用测量板进行测量。
动触头行程:95 mm±2 mm,触头开距:60 mm±1.5 mm。
行程不符合要求时,调整断路器与操作机构的连接螺套。
开距的调整通过调整分闸缓冲器实现。
4.5.4测量合闸缓冲器的行程和定位间隙合闸缓冲器的行程:10 mm±0.5 mm。
定位间隙:1 mm~2 mm(见图4)。
不符合要求时,通过调整合闸缓冲器的垫片达到要求。
4.5.5分闸缓冲器行程的调整。
缓冲器的行程为;11 mm~14 mm。
不符合要求时,通过调整分闸缓冲器的垫片达到要求。
4.5.6合闸联锁板位置的调整,通过调节拉杆(14)的长度实现,要求在机构输出轴处于分闸极限位置时,联锁板(11)还应能向下推动2 mm~3 mm(见图5)。
4.5.7凸轮连板机构的半轴位置调整,半轴位置关系到机构动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机构在合闸位置时,半轴(8)与扇形板(7)扣接量应为2 mm~4 mm,可通过调整螺钉(2)满足要求。
半轴转动到极限位置时,半轴平面应与地基平面平行,不满足要求时,可通过调整限位螺钉(9)进行控制。
4.5.8分合闸弹簧予拉伸长度的测量与调整:分合闸速度通过调整弹簧予拉伸长度满足要求。
合闸弹簧的予拉伸范围15 mm~30 mm。
分闸弹簧的予拉伸范围8 mm~20 mm。
4.5.9 测量合闸电磁铁在分闸状态下,铁芯在电磁铁外的长度,应为20 mm±2 mm,不合适时可调整电磁铁拉杆螺钉(见图5)。
4.6 断路器与操作机构的连接及操作试验4.6.1断路器与机构之间的连接,应在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机构处于未储能状态时进行。
连接后要求机构处于储能位置,凸轮连杆机构的扇形板一定要复位到脱离半轴,以保证半轴自由复往。
否则,机构输出轴的分闸位置不正确,应通过调整机构与断路器之间拉杆长度来调整机构输出轴的分闸位置,同时也可调整扇形板与半轴之间的间隙,适当调整断路器的行程,此间隙均为1 mm~4 mm。
图 3 触头行程和触头开距测量测量板按图三a 、b 所示位置放置,用内卡分别测量H 2、H 4、H 6,然后按下式计算: 1、开距(HK )HK=H 1+H 22、行程(HX )HX=(H 3+H 4)-(H 5+H 6)注:H 1、H 3、H 6分别为测量板外形尺寸。
计算时,应先测出其实际尺寸,再代入上式。
1、合闸缓冲;2、外拐臂;3、内拐臂;4、分闸缓冲;5、滚轮;6、堵头;7、气体管道;8、调整垫片;图 4 传动箱及缓冲装置1、合闸电磁铁;2、导板;3、杠杆;4、复位弹簧;5、储能轴;6、滚子;7、手动脱扣按钮;8、轴;9、定位杆;10、滚子;11、联锁板;12、复位弹簧;13、输出轴;14、拉杆;15、螺栓;图 5 机构合闸操作系统示意图4.6.2机构与断路器连接之后,应进行手动慢合操作,慢合前先将机构的合闸弹簧松开后取下,并且将棘爪上的靠板卸掉,用手动储能的办法,使储能轴转到储能位置后,用手合按钮将定位件抬起,继续用手动操作至合闸完毕,在整个慢合过程中,扳手或手柄上应无较大阻力或“跳跃性反力”(机构负载应均匀变化)在慢合后,重新装上合闸弹簧和棘爪上的靠板。
4.6.3在操作传动机构各部分加适量润滑油。
4.6.4断路器各部安装调整完毕,组装好后随即抽真空至132 Pa,维持30 min,再抽真空气体至额定压力,24 h后测量水分含量。
30 min,然后充以合格的SF64.7 电动操作试验4.7.1电动操作断路器分合闸及储能试验动作可靠。
4.7.2断路器分闸速度、时间的测量(见图6)将测速板(或其它测速装置)装于开关上,在额定电压下操作,开关分合闸速度和时间应满足表45规定。
不满足要求时,可通过调整分、合闸弹簧的长度,达到标准。
1、底架;2、C相外拐臂;3、扇形测速板;4、测速划针;图 6 测速板表 2 断路器分闸速度与时间关系单位分闸合闸速度m/s 3.4±0.2 3.2±0.2时间s ≤ 0.06 ≤ 0.14.7.3测量开关三相同期差应不大于2 ms。
4.7.4断路器在真空状态下,不允许进行“合”“分”操作,以防损坏灭弧室另部件,只能在额定压力允许范围内进行“合”“分”操作试验。
4.7.5机构在正常检修时,应将合闸弹簧储存能量释放,即切断储能电机电源,进行一次“合”“分”操作。
4.7.6断路器操作机构,具有合闸操作的机械联锁,只有当输出半轴处于分闸位置时,才能进行合闸操作,当机构在未连接断路器而合闸弹簧储好能时,应先将输出半轴调到分闸位置。
用手分按钮将半轴与扇形板的扣接打开,然后给合闸信号。
使合闸弹簧空载释放能量。
5 开关的试验与验收5.1 开关试验5.1.1电动操作开关分合闸动作正常。
5.1.2合闸操作电压以85%~110%Ue能可靠合闸。
5.1.3以65%Ue进行分闸操作开关应可靠分闸。
以30%Ue操作开关分闸应可靠拒动。
5.1.4主回路耐压:40.5 kV 1 min 泄漏≯20 Pa:5.1.5二次回路,储能电机绝缘电阻500VMΩ表测量大于1 MΩ。
5.2 开关的验收5.2.1开关检修后进行三级验收。
5.2.2由检修负责人提交开关检修技术记录,汇报检修情况发现及处理的缺陷、更换的另部件、遗留问题等。
5.2.3一切检查完毕后,由运行人员进行电动操作试验,动作正常,由验收负责人作出质量评价及签字。
6 开关小修6.1全面清扫检查断路器各部位。
6.2各转动、传动部分加润滑油。
气体的微水测量。
6.3必要时进行SF6气体压力应正常,必要时进行检漏及补充气体。
6.4检查SF66.5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压力开关闭锁位置。
6.6控制回路清扫检查,各部接线应连接紧固良好,无松动脱落。
6.7检查储能电动机绕组绝缘、直流电阻、转速、轴承应正常,必要时进行解体检修。
6.8电动操作开关分、合闸试验正常可靠。
7 SF断路器的充补气67.1 充补气前的准备气瓶。
7.1.1准备好足够气体的SF6气体进行含水量测试,超过标准不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