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概论》第一章检测题

《旅游概论》第一章检测题

《旅游概论》第一章检测题
(150分钟完卷,总分300分)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旅行源于_______活动;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仪式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就个体而言,旅游者的产生,是实现自身价值实现的__________和_______成熟的结果.
3、“艾斯特”定义认为旅游:旅游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而引起的一切关系的总和.但该定义中不足的是把“昼游夜归”和___________排除在外,而且难于把一般的__________和具有消遣性的__________加以区别.
4、现代旅游是以________为主,集食、住、行、购、娱等六个方面。

5、旅游的本质属性包括_______ 、文化属性、__________、________。

6、旅游资源是一定社会文化的化身,是旅游者的参观对象,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大类.
7、旅游是超出生存需要的高级消费,所谓高级消费,主要是指消费水平和______而言,旅游这种消费形式是将_______消费和_______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
8、旅游的参与性是指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必须身临其境、身体力行的不可代替性。

它有______参与和______参与之分.
9、国际旅游,根据旅游地区的国界和旅游者的国籍来划分,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旅游.
10、公务旅游是指以某种______为主要目的的旅游,他是以某些______目的和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形式.其中包括______ ______ 、展览旅游和奖励旅游。

11、_________更能够适应和满足新时代旅游的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有个性化和主动参与性的旅游需求。

它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生态旅游等.
12、我国旅游组织大体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三种类型。

二、单项选择题:
1、迁徙和旅行的共同外部特征是_______.
A.都是自然行为
B.都是自用行为
C.都是空间移动
D.都具有非功利性.
2、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皇宫中人所想的,和茅屋中的人所想的是不同的”,其中阐释了产生旅游的决定性因素是:_____
A.人类意识的发展
B.精神需求的提高
C.社会文化的进步
D.经济条件的成熟3、以下属于旅游的有______
A.古人狩猎迁徙
B.乞丐沿街乞讨
C.帝王巡游
D.在自家的田园里闲庭信步
4、古语:“父母在,不远游”,如今旅游作为业余生活的首选,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A.人身自由的体现
B.精神上的解放
C.特定需要的满足感在膨胀
D.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旅游感念发生变化,是旅游社会属性的一种表现.
5.“文以地生辉,山以文益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两段文字都解释了:________
A.旅游的社会属性
B.旅游的文化属性
C.旅游的经济属性
D.旅游的消费属性
6、旅游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消费形式和活动方式,同一般消费和社会活动相比较,有自身的个性特征:_______
A、广泛性综合性参与性季节性
B、社会性文化性经济性消费性
C、广泛性社会性参与性季节性
D、社会性文化性经济性季节性
7、“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整个中东的旅游消费受到重创……”反映出旅游具有
A、广泛性
B、综合性
C、季节性
D、参与性
8、世界旅游的发展史表明,旅游活动是按照________规律发展的
A、由近及远、先国外后国内
B、由远及近、先国内后国外
C、由近及远、先国内后国外
D、又远及近、先国外后国内
9、广东人夏天到北戴河避暑、疗养是属于________类型的旅游。

A、地方性的度假旅游
B、全国性的专项旅游
C、跨国性的公务旅游
D、全国性的度假旅游
10、温家宝总理于2007年4月对日本进行了为期7天的国事访问,期间游览了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富士山,参观了孙中山先生撰文的碑刻石。

他的这次活动属于________
A、观光旅游
B、新型旅游
C、专项旅游
D、洲际旅游
11、大陆人到澳门、香港、台湾三地七日游,是属于______
A、地方性旅游
B、全国性旅游
C、洲际旅游
D、国际旅游
12、旅游是非功利性的,为什么又有“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称呼,其依据是:_____
A、旅游的临时迁徙性
B、概念的包容性
C、旅游的目的性
D、旅游的非盈利性
三、多项选择题:
1.旅游产生的基本条件:_______
A.人类意识的发展
B.精神需求的提高
C.经济条件的成熟
D.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进步
2.旅游活动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包括:_______
A.人身的自由感
B.精神上的解放感
C.特定需要的满足感
D.人生的幸福感
3、旅游是以人为本的一种社会活动,可见,作为旅游的主体—旅游者是具有______的社会人。

A、社会意识
B、社会道德观念
C、社会变革能力
D、拥有政治和经济资本
4.刺激和强化旅游需要而产生的旅游欲望、确立旅游动机的内在因素:_____
A、文化素质的高低
B、有节余的经济收入
C、闲暇时间的长短
D、社会进步的程度
5、旅游的广泛性包含以下________含义.
A、旅游者构成的广泛性
B、地区的广阔性
C、活动领域的多面性
D、旅游内容的丰富性和所属性质的多样性。

6、旅游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包含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

以下哪些因素能够说明旅游的季节性还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_____
A、传统的民族、民间节庆活动
B、某些宗教纪念日
C、传统的风俗习惯,如祭祖、探亲、扫墓等
D、人们的带薪假期和闲暇时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7、商务旅游是二战后发展最快,但仍属于传统旅游形式的旅游类型,其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
A、二战后相对持久的国际和平环境
B、国际各种会议的增多
C、二战后风景点增多,特别是战争纪念馆的出现
D、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跨国技术合作、企业开拓市场等活动的增多。

8、以下属于新型旅游的是:_______
A、农业旅游
B、生态旅游
C、购物旅游
D、工业旅游
9、以下属于观光旅游的是:_______
A、旧地重游
B、寻根访祖
C、探亲会友
D、徒步高山探险
10、以下关于世界旅游组织的叙述正确的有:________
A、最高权利机构是全体成员大会
B、总部在西班牙马德里
C、我国于1983年正式被该组织接纳为第106个成员国。

D、该组织是一个官方组织。

11、宗教旅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旅游形式,以下属于宗教旅游的是:____
A、二月十九佛教徒到普陀山拜佛
B、唐僧到西天取经
C、去峨眉山烧香、“还愿”
D、台湾和闽南地区祭祀“妈祖”。

12、以下旅游活动属于观光农业旅游的是:______
A、参观新农村风貌
B、农家乐休闲旅游
C、田间闲庭信步
D、花圃采风
四、名词解释:
1、享乐旅行
2、观光旅游
五、简答题:
1、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2、如何理解旅游是一种社会行为?
六、论述题:
有一首歌《我想去桂林》。

歌词是这样的:“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丽画卷,刘三姐的歌声和那动人的故事,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愿望,可惜没实现。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开始有时间的时候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惜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请结合书本内容,谈谈你对这段歌词的理解。

相关主题